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560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陶行知教育思想 课时安排: 四课时一、陶行知的生平及教育活动简介陶行知(1891-1946年) ,原名陶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他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 n 1906年,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n 座右铭:“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n 1914年,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先学市政,后主攻教育,师从于杜威。n 1917年,学成归国,投身于平民教育,受挫后开展乡村教育。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

2、筹建乡村师范学校,并于1927年3月正式成立晓庄师范。此期间形成并实践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n 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n 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 n 1939年7月创办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n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成为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并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n 1946年7月25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n 8月1

3、1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 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n 1946年4月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n 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n 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n 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1946年12月1日,陶行知遗体由上海运回南京晓庄劳山脚下安葬。二、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1、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2、立足于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教育即生活。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2

4、、“社会即学校”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 “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三)生活课程理论n 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n 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n 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n 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与能力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 1、对旧课程的深刻批判(1)教科书仅仅是以文字为中心的“识字书”、“论

5、文书”。(2)教科书是“死的书籍”,不是“活的书籍”。 (3)教科书是“吃的书”、“读的书”,不是“用的书”、“生活的书”。 2、以培养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理论:(1)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科书的根本要求。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2)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科书的基本原则。 社会、个人及生活事业本体需要的原则。 以实际生活作中心的原则。 “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的原则。 “活”的生动有趣的的原则。(3)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材的具体方法

6、。 4) 生活课程提出了衡量教科书编得好坏的标准。第一,“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第二,“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 第三,“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四)生活教育理论的七大特色第一、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 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 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和发展的新教育。 n 第二、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

7、”。 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 陶行知的真人培养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培养“假人”的教育提出来的。 陶行知的真人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为升学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个人发财而读书提出来的。 陶行知的真人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培养“少爷”、“小姐”式的学生提出来的。 真人,要具备五种生活力:即科学的生活力,健康的生活力,劳动的生活力,艺术的生活力,改造社会的生活力。 n 第三、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n “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n “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 n

8、 “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教育内容体系:n 第一类有关健康的教学内容;n 第二类有关劳动生活的教学内容;n 第三类有关科学生活的教学内容;n 第四类有关艺术生活的教学内容;n 第五类有关社会改造生活的教学内容。 n 第四、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n 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n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n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n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n 第五、生活教育的教学场所社会即学校。n “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

9、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 n 第六、生活教育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n 明确学习目的性。 n 要修身养性,具有“大丈夫”的气概。 n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n 第七、生活教育的精髓创造力。n “六大解放” :n 一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n 二要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教师和家长,不要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n 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0、。n 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n 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创造。n 六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三 、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在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在根据中国国情创建新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创造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和创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大体经历以下两个阶段:(一)19171933年,是提出

11、和萌芽阶段。这个阶段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主要以试验教育的形式出现;(二)1933 1946年,是形成和发展阶段。这时陶行知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而且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早在五四时期,陶行知就猛烈地抨击“沿袭陈法”的传统教育和“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主张以新教育取代旧教育,并明确提出“去旧之方”、“革而新之”的根本办法是试验。 他认为“发明能力之如何”是新教育与旧教育的区别所在,提出试验教育应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明能力:(一)“提倡试验的心理学”,反对偏重书本知识、偏重主观研究、没有发明的心理教育。(二)主张“设立试验的学校”,反对按着一定的格式、规定的目的方法

12、的学校教育。(三)主张“注重应用统计法”的教育原理,反对定于一人私见、定于一事偶然的教育原则。(四)主张“注重试验的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想的能力。 陶行知明确提出创造教育是在30年代初。1933年3月, 他在教育建设上发表了创造的教育。这篇文章对于什么是创造教育,以及创造教育的目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指出:创造两个字的意义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是根据“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理论演绎出来的创造过程,所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文

13、章又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主张打倒传统的教育,提倡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的这些看法,明显基于“行知行”的认识论,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颇有见地的。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创造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创造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2.创造教育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创造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坦城地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

14、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3.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 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而且强调教学做合一,指出创造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他尤其重视做,认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4.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 他主张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

15、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都是实施创造教育不可或缺的,但三者侧重点又各不相同。“六大解放”的重点在于调动儿童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宗旨在于使学生能自动自觉的学习,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三个需要”侧重解决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外部教育环境问题,目的是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利用环境影响的有利因素,采取适合儿童实际的方法,培养、加强、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一大条件”则是涉及创造力培养的政治环境问题,只有在民主条件下,才能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三个需要”是:(一)“需要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与心理只有得到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二)“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俾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三)“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根据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