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5544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楚雄北浦中学 杨兰芬【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大多保持着单纯善良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对善良、助人、爱心、宽容等道德观念产生偏见和抗拒。在现实生活中,要么表现得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只管自己的利益,做事斤斤计较,不愿意帮助他人;要么表现得盛气凌人,挖苦、中伤、贬低和伤害他人而无动于衷。 对于初中生而言,以上种种问题虽然还处在萌芽中,但却不能轻视。对他们进行善良、仁爱、宽恕、助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无疑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设计理念】一种美好品德的内化,不是几句说教就能奏效的,因此本着“

2、情境感染”这一良好的效果,让孩子们在情境里体验善良,被善良所感动,在感情上与之相融,从而渴望善良呼唤善良。同时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依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课改理念,以“全员参与、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求异创新”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教材使用的开发者,创造者;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积极引导与帮助。【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

3、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了以下教育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切身体味善良是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石,努力利用情境来感染孩子们的心灵,呼唤孩子心底善良种子的萌发,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努力的去爱人关心体恤别人,懂得善待一切的生命,懂得奉献才会快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知道善良的内涵及要求;利用角色扮演,即达到了切身体味善良的效果,同时在课外的准备过程里,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 (3)知识与能力认识善良的内涵,知道善良是有原则的;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教学重难点】(1)重点

4、:善良的内涵和要求。确定依据:八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会对善良、爱心等观念产生偏见和抗拒,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等行为。只有真正掌握了善良的内涵和要求,才能改变当前青少年不良行为日趋严重的现状。 (2)难点:如何让青少年学生心底那善良的种子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怎样让他们对善良有崇高的认识并且深深的懂得要去践行,真正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这是思品课的最终目标,也是最终的导行,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本课多采用“情境感染”的方法,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与心灵的震颤。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及手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

5、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设置法、合作学习法,融入探究性学习精神,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以情导行。(目的: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共鸣)(1)多媒体播放视频地震中的小英雄设问:我们为什么会被这个小小志愿着感动?升华与感悟: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善良是无私的,善良是博大的。(2)小故事,大道理。故事:农夫和蛇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天寒地冻。有一个农夫走在路上,突然,他看到前面

6、地上有一条毒蛇,冻得已经发僵马上就要死了。农夫看着蛇觉得怪可怜的,不忍心看它被冻死,于是他从地上把蛇捡起来,打开自己的棉衣,把蛇放在胸口小组讨论:你觉得农夫该不该救这条蛇?续写这个预言故事。学生讨论回答升华与感悟:与人为善是善事,与邪恶为善却是恶事。对坏人、坏事一味放纵、宽容的那种毫无原则的善是“愚善”。善良是是非分明的。2、关注家乡,从我做起。(目的:选取我们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心理感受与行为生成相结合,使学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感悟善良要见诸行动及在帮助他人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展示楚雄旱灾图片引发学生讨论:我能做些什么?升华与感悟: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3、校园镜头

7、,生活选择。(目的:选取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探究,教学只有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才能构建有生命的课堂。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校园网上“报道”了这样一个校园镜头。小明是我的同桌,也是我在班里的死对头,他学习成绩比我好,个子长的比我高,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相比之下,我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学习成绩平平,更气人的是,因为我生来耳朵比较大,小明居然给我起了一个非常难听的绰号,逢人便叫我“二师兄”此时我的心理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讨论)星期一下午放学后

8、,我两一前一后走出学校大门,到了拐角处,在我们要朝着不同的方向回家时,他依然不放弃取笑我的机会,一边拌着鬼脸,一边大叫“二师兄,取经途中一路顺风。”心情沮丧的我无奈的向前走去,忽然听见后边传来吵闹声,我回头一看,小明正被几个流里流气的社会青年逼到墙角,叫他交出钱来。而此时,天色已晚,小巷里空无一人此时,你会做出什么选择?拓展:看到一身热汗、步履艰难的推车者,帮忙推一把,是与人为善; 发现坑坑洼洼的路面影响别人行车走路,填上一些砂石,是与人为善;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为老人、孕妇、残疾人让座,是与人为善; 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昧心据为己有,而是想方设法找到失主,是与人为善; 邻居发生纠纷、路人发

9、生争执,不幸灾乐祸、火上浇油,而是和风细雨地化解矛盾、消弭冲突,是与人为善升华与感悟: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生命礼赞,选择善良。(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较为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从榜样的身上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善良人格的魅力,从感情上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多媒体播放视频感动中国特别奖三位大学生)设问:你想对年轻的生命说点什么?展示2009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他们的颁奖词: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

10、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升华与感悟:他们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对责任的担当。5、感悟思考,总结收获(目的: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学习收获的喜悦,激励他们主动地去总结和实践,从而使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多媒体展示“真情告白”)教师:你眼中的善良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或人生经历来诠释善良的真正内涵。)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善良就在我们身边 离我们很近很近 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候,善良离我们只不过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善良就在我们心中最后,教师在一首小诗中结束教学。(目的:在平等、和谐、民主、温馨的课堂氛围中达成师生情感的共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