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543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期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期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期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期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期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期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期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机插秧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县作物栽培技术服务站 钱宗华)2008年5月8日水稻是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单位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栽培方式发生了重大改革,塑盘抛秧代替了传统的手插秧,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水稻插秧机的引进和推广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水稻机插秧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推动水稻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水稻机插秧特点 江苏省农机系统通过引进国外机械技术,成功开发了适应我省水稻生产的高性能机插秧,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充分显示出明显的特点。 1、

2、机械性能更佳。六十年代的插秧机是针对洗根秧苗的特点研制的,机插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影响了栽插的均匀度,勾秧率、伤秧率高,栽插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水稻生产的要求。现在推广的PF455S手扶式插秧机,P600,RR6高速插秧机,都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优化设计,开发生产出来的,具有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稳定性,作业性能、作业质量和作业速度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现代农艺要求。 2、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过去的机插秧,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操作繁琐,始终未能摆脱手工插秧的技术模式。现在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在总结吸收国外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塑料软

3、盘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秧本比达1:100,大量节省了秧田。育秧所用秧盘为平底,播种量、播种深度易于掌握,育秧更为安全。机插秧播种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大大降低,更加适应于将来商品化育秧、产业化经营。目前配套推广的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操作简便、播种均匀、秧苗质量好、作业效率极高,已成为机插秧推广强有效的助推动力。 3、技术指标易于定量控制。新型插秧机对基本苗、栽插深度等技术指标可以量化调节,真正实现了扩行降苗浅栽。如PF-455S插秧机,每幅120cm,固定为4行,行距为30cm。株距可调节为11.7、12、14.6cm。每亩栽插密度分别为1.4、1.6、1.8万穴。通过调节横向、纵向送秧机构,

4、每穴苗数调整在3-5苗,从而把每亩基本苗控制在5-8万。生产上一直难以控制的基本苗得以大幅度下降,真正实现了“小群体、壮个体”,为实现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的插秧机还配备了液压仿形装置,可以随大田表面上下起伏,不断调整机体状态,保持机体平衡和栽插深度一致,极大地提高了栽插质量。加之秧苗带土栽插,植伤小,缓苗期较短,发苗早,发苗快。 4、节本增收显著。新型机插秧秧本比为1:100,是抛秧(1:30)的三分之一,是常规手栽秧(1:6-7)十五分之一,大大节省了秧池,相应节省了灌溉用水。每亩基本苗降至5-8万,用种量下降三分之一。秧盘、营养土、地膜都减少了一半,用工也相应减少。据

5、初步估算,机插秧较抛秧每亩节本增收5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5、适应于劳动力的转移。新型机插秧节工、节本、节省秧池,配套以自动育秧流水线,非常适宜于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育秧,适宜于产业化经营。目前,机插秧专业户从育秧到机插秧,每亩大田收费60-100元。而一家一户的育秧抛栽,农户在种子、秧盘、营养土、肥料、农药、水等物资和育秧、抛栽方面的成本费用,每亩总在150-200元以上。农户节约了成本费用,节省了秧池,腾出了时间、精力。水稻机插秧推广将商品化育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真正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 6、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

6、出,独生子女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随着土地流转机制的不断完善,一家一户的农村联产承包将渐渐变成少数农机大户承包经营,工厂化、专业化、集约化育秧,大规模机械化插秧将成为水稻生产的必然,再一次推动水稻栽培方式的革命。二、高产栽培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适期播种。机插秧秧本比为1:100,播种密度高,秧苗根系在厚度为2-2.5cm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秧龄弹性小,一般掌握在18-20天。机插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机种类、效率和机械数量,合理分批安排播种,确保秧苗适龄栽插。 适量精细播种。机插秧苗亩用25-28盘,播3-3.5公斤稻种。盘底铺放2-2.5cm底土,窨足水

7、后,定量播种,一般每平方米播芽谷900-940克,折每盘145-150克。匀撒盖种土,以盖没种子为宜,一般厚度为0.3-0.5cm。 控水旱育。由于机插育秧秧盘为平底塑盘,水的管理不当,极易造成秧苗窜高,窜根暴长,机插时根系植伤大,影响抛后爆发力。苗床覆膜盖草,揭膜前秧池排干水,揭膜后保持盘土湿润,严格控水旱育,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 化调化控。壮秧剂集营养、调酸、消毒、化控于一体,是塑盘旱育必不可少的专用制剂。使用时,先用少量营养土拌和,均匀撒于盘底,再上底土。使用后,秧苗粗壮,叶色深,绿叶数、带蘖率、鲜重、干重明显增加,秧苗素质好。 2、精细耕整,科学栽稻。 大田耕整是水稻高产栽培

8、的一个重要环节。机插秧采用中小苗栽插,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相对较高。耕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插秧的质量,因此大田必须精细耕整,达到上软下松,田面平整。 机手要掌握机械性能,熟悉操作程序,调整好技术参数,高质量搞好水稻栽插。为了提高机插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耕整墁平后须经过一段时间淀实。一般砂质土淀实一天左右,壤土淀实1-2天,粘土淀实2-3天,栽插深度掌握在0.5-1cm。 3、根据生育特点,合理运筹肥水。 机插水稻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定苗栽植,满足了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在大田生产中,要根据机插水稻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分蘖期长,成穗率低的生育特点

9、,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早发稳长,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子。 (1)控制前期用氮量,增加后期用氮比例。近几年,机插秧的示范推广表明,机插秧具有很强的分蘖爆发力。在肥水运筹上实行“前促、中控、后保”。前促早活棵分蘖,中控高峰苗,形成合理群体,后促保结合,形成大穗,有利于高产稳产。一般650公斤时目标产量,总投肥20-25公斤纯氮,N:P:K比为1:0.3:0.5,基:蘖:穗肥比为3:3:4。前肥后移,有利于巩固分蘖攻大穗,提高成穗率。在肥料的施用上,基肥干耕干整,以水带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分蘖肥早施,促早发。穗肥分次施,促花、保花、粒肥兼顾,促保结合,既可扩库,形成较

10、多的总颖花数,又能强源畅流,形成较高的叶粒比,有利于巩固成穗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高产稳产。 (2)水浆管理是关键 坚持薄水栽插,浅水分蘖。机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活棵后浅水勤灌,以水调肥、以气促根,达到早发快发。 适时适度搁田,控制高峰苗。在田间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90%时,及早搁田。先轻搁,后重搁,搁田控蘖,搁田控氮,改善根际环境,控制高峰苗,形成合理群体。长势偏旺的田块、宜在达成穗数80%时开始搁田;苗情较差的,可以适当推迟、带肥搁田。 后期湿润灌溉,保持田面湿润,防止发生倒伏。 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机插秧田,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选用

11、合理的药剂,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效。秧田化除宜在栽插后5-7天,及早用药防治。 机插秧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适应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广阔的农村,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机插秧定会成为水稻栽培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推动水稻生产的发展。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