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十里红妆》讲解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541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届《十里红妆》讲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届《十里红妆》讲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届《十里红妆》讲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届《十里红妆》讲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届《十里红妆》讲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届《十里红妆》讲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届《十里红妆》讲解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I组十里红妆讲解稿大家好,欢迎来到浙博十里红妆展厅。我是来自浙江大学的讲解志愿者XXX,下面将会由我带领大家去体验我们十里红妆展馆的风采。“十里红妆”是指宁波市宁海县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妆系列及相关民俗,当地女子出嫁,都要带上一份嫁妆,“三两黄金一两朱”的朱砂漆器、千针万绣的女红、披彩挂红的着装,赋予了这份不同寻常的嫁妆一个好听的名字红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小姐楼。这是明清时候,在宁绍地区,殷实人家为自家的女儿建造的。一旦她们到了十五六岁的年纪,就让她们住到里边,学习女工等等,为出嫁作准备。大家再看下方,这个盒子叫做帖盒,是用来放生辰八字的。过桥后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浙博的镇馆之宝之一万工轿

2、。【它建成于清末民初。顾名思义,它是工匠们花费一万个工时做成的。在以前,一个工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个小时,而是一天,所以这顶轿子实际所用的时间是一万天左右。】此轿属头等轿,是现存最豪华的一顶花轿。它采用榫卯结构联结,没有一枚钉子,由几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组成,没有轿门,迎亲时有专门的拆轿师傅跟随在迎亲的队伍里负责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光拆轿师傅和扶轿师傅就需要十人。大家再看它的外观,它采用了浮雕、透雕等多种木雕工艺。另有金箔贴花。我们仔细看也看到,它上边有250个人物,描绘了各种人类神话传说,像八仙过海,木兰从军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及许多吉祥图案。在玻璃柜里的是一列送亲队伍。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到

3、有些人吹奏的是西洋乐器,另一些是中式乐器。可能你们疑惑当初为什么会出现中西合璧的送亲乐队。这是因为宁绍平原临海,中西文化交流比较频繁。现在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看,在这个队伍中,有两台花轿,前一个旁边有媒婆的那就是新娘子的轿子啦,那后一个轿子坐的是谁呢?他就是娘舅。他在送亲途中会下轿,从新娘轿中端下一盆炭火带回家中,寓意新娘子出嫁要给娘家留下点东西。在队伍的后边是一担担、一杠杠的朱漆髹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的两个人,我们可以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是女方家中年老,长得有福相,又有声望的长工。他们抬的是一对子孙桶。子孙桶是用来顺产的。至于这些嫁妆的具体作用,接下来由我们给大家一一讲解。现在我们看

4、到的就是反应夫妻婚后生活的房中房。为什么叫它房中房呢?我们看,它的玄机主要在这张床这部分,大家看这张床,它与我们现在的床有什么不同的呢?呵呵,除了它是木头床之外,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分为床内与床外的两个部分,它其实又是一个小房间,只不过这个小房间只有1平米左右,大家再看这双小鞋,这就是当时宁紹地区的小脚女人穿的小鞋,关与小脚女人的故事,大家听过的已经多了吧,也许,你的奶奶外婆就是其中一员呢,小脚女人的辛酸故事足以反映出几千年来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旧社会的小脚女人指旧时缠足的女子。封建社会把女孩子的脚用长布紧紧地缠住,使脚骨变成畸形,从而便有了小脚女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当下揭开门帘进房,

5、只见王太太坐在牀沿上裹脚。”严复原强:“嗟夫!此真非以裹脚为美之智之所与也!”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大家可以再看看这张床,它的大小,以及一些床上用品,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张床上的一些精致的雕刻,大家请看。还有就是整个房间的布局,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的摆放。下面我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十里红妆的生活用具部分。大家请看这边。我们会发现生活用具部分基本都是涂刷朱漆。朱漆以鲜红明亮为最佳,因以天然的朱砂等矿物质作色料,永不褪色。【据明髹漆录记载:制造朱漆与季节有密切关系,春夏两季做出的朱漆,鲜艳明亮;秋季所做的颜色深老;冬季不

6、宜做朱漆。朱多漆少,则发色鲜明,朱少漆多,则红得深暗。】这是祭盘也叫果盘,或圆或三角,像盛开的花朵、像美丽的叶子。祭盘的做工非常复杂,需要经过箍盘、打磨、上漆、彩绘。盘中的彩绘多是些民间喜闻乐见的戏曲人物故事国画,也有画得很可爱的花鸟鱼虫之类,颇有情趣。下面我们看到的是酒埕。酒埕并不是酒具,而是专用来放花生糖果之类点心的。【看这个龙凤纹木酒埕小口、短颈,鼓腹丰肩,平盖,盖面很薄,浮雕雕刻物为团状的双鱼,底下的圈足是黑色的暗纹的。朱漆为地,内为棕色,通体是起地浮雕,雕刻着龙凤戏珠及灵芝云纹,胫部用回纹装饰一周,纹饰用黑漆涂刷,底子平整利落。构图饱满,线条流畅,雕饰华丽,雕法狂放独物,极具装饰效果

7、。】再看这个瓜棱形果桶。果桶是最常见的一种圆木器,造型也最丰富,主要用于盛放干果、杂粮、糕饼、糖果之类。桶体以朱漆打底,瓜棱的造型,盖面浮花雕刻四仙,是黑色的,莲瓣纹中间有莲花芯钮,盖沿黑漆色,桶身莲瓣纹,圈足描成金色,桶内是红褐色的。这边是精美的浮雕夔龙漆拗(是o)斗。它是宁绍地区旧时新郎新娘沐浴用具。【“拗斗”是宁波方言,就是指一种在水缸里舀水的用具。上等的拗斗选材考究,往往用耐腐蚀的柏木制成,属于箍桶师傅做的圆木类产品,因而与其他桶钵一样,在漆水方面同样十分讲究。它用十多块木板,以竹钉作排销,箍成圆桶形,其中一块斗板连着手柄,另一块斗板连着倒水的嘴,器形上口大,底部小,形状美观,尤其是手

8、柄,在斗边画出一道优美的圆弧,很有点工艺味道。这个拗斗通体涂刷朱漆,纹路素雅,柄端雕刻着夔龙纹,金色的镶边已经褪色。鼓腹,敛口,高圈足,与柄对立处有一流嘴,有盖。腹部和圈足部有铁丝箍。器内是棕褐色的。整个造型简洁而大方。】【回纹是被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做回纹。】大家再具体来看这几种比较有特色的生活用品。民国朱漆素纹小提桶【朱漆高甩小提桶,高37厘米。通体光素涂刷朱漆, 桶体是圆球形的,底下有圈足,上面接有流线状的细圆提梁,像高高甩起的细绳。圈足内底部刷以金漆,用

9、黑漆描绘负荷童子纹。提桶造型圆润而空灵,简约而委婉,线条变化富有韵律感,质朴中透着高雅,具有明式家具的遗韵。】这种小提桶是宁绍一带最常见的小木器,田间送饭,走亲访友送干果点心,都少不了它。民国朱漆描金花卉茶碗桶【茶碗桶是宁绍地区旧时盛茶水和放碗用具,外面漆成朱红,里面是棕褐色,敞口圆唇,略鼓腹,下连圈足,盘延装饰有描金的连枝花朵,有两圈铜箍,盖面上刷有朱红漆,圆形,饰有描金透雕蝙蝠云纹,中心呈圆形,饰有双喜字纹。茶碗桶是洗茶的用具,泡茶时,第一道茶水要倒掉,茶水就盛在下面桶里。】木雕羹盒【这个木雕羹盒是旧时生活用具,用来盛放筷子等一些用餐物品。盒内、背面、底面都是暗褐色,两边涂刷朱红漆。从整体

10、上看,这个木雕羹盒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典型大方,器身运用娴熟的浮雕、透雕手法作为装饰,盒面采用朱漆地浮雕的手法 雕刻有和合如意纹,“盒”与“合”同音同声,寓意为吉祥如意, 边上则刻有各式卷云纹。朱漆地上贴有闪闪发亮的金箔,朱彩相间,极富地方特色。背板则为优美的透雕卷草花卉纹。】清乾隆朱漆髹金浮雕如意云纹木提篮【从外形上看,就像两个碗口对口覆合在一起的样子,用藤条做成的提梁。通体以朱漆为底子,盖子上一周雕刻着如意云纹,篮子的口边缘用锯齿纹以装饰,底下的圈足用回纹装饰。凸起的纹饰涂以黑漆,红黑色彩对比强烈,突出了朴素而古雅的特点。这种篮子融和了木器和篮子的特性,俗称“杭州篮”。杭州篮是送饭的器具,

11、竹编的杭州篮有冬篮、夏篮之分。夏篮是用的网状编织,可以增强透气性,防止食物腐坏。】套篮宁波一带送饭的篮子做工考究,编织细密,雕刻十分精美,还可以加锁。【一般分三格,两格放饭菜,最上层一格很浅,用于放置筷子等。现在宁海民间竹器价格昂贵,有的甚至卖到5000元一对,主要是因为花的工时多,1500元一对的套篮需要编10天时间,但慢工出细活,当地一老师傅25年前编的自己用的套篮,到现在还完好无损,早年是人家结婚或上梁时,用套篮来装红鸡蛋和馒头等物件。这套篮现在在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里有收藏。】看过了这些做工精细的生活用具,大家想必都印象深刻了吧。呵呵,我们再接着往里走。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展示的是古代妇女

12、的纺织工具。众所周知,古代妇女不能外出抛头露面,加上裹了小脚,不便于行动,所以只能在家坐着做些针线活。中国传统针线技艺已经传承了几百甚至上千年,因此这做针线的工具可谓花样繁多,各具特色。这个民国卧女压绷石,是石质的,我们可以看出是造型为一位女子优雅地侧卧,双手抱有一圆盒,面容安详。压绷石是绣花时,通过其具有的重量来拉紧绣绷面子,使其平整。宁绍地区的压绷石,有各式各样,既实用,又有美感。再看这个民国民国“富贵吉祥”织带机,这个是用来用手工编织带子的。这个织带机是木质的,色彩鲜明艳丽,以红为主,缀以棕黄。双面四周的木质上布满各类花卉纹,正面两侧以草书手法刻有 “弱线刺绣芙蓉芯”、“笼纱添织牡丹花”

13、的字样,上端为“富贵”,下端为“吉祥”。背面四周均刻花卉纹,上端为“延年”,下端为“益寿”字样。寓意十分美好。【麻压是宁绍地区旧时的纺织用具之一,用来压待加工的苎麻丝,材料多用石质、木质等。这个民国朱漆刻花石质麻压是石质的。通体髹朱红漆,色泽圆润饱满。造型为六边柱形,折肩,上部每面均刻有不同的花纹,下部雕刻为暗六仙图图案。面上有直径2厘米的凹洞,凹洞周边饰以规整的莲瓣纹。】民国朱漆素纹燕形木针夹以双尾燕形为针夹,以燕目为钉,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女红用具。【清鞋形木针盒该针盒做成云头鞋状,呈层层卷云状,别致可爱。通体朱黑相间,色彩艳丽。针盒制作极为细致用功,鞋身上部周匝一圈均刻以细细的弯线,鞋身两侧

14、分别刻有杂宝纹,刀法简练。针盒是女红用具之一,该件器物制作如此细致,也不失为一件点缀闺房的艺术品。 】【民国朱金木雕苎丝架雕刻有生动的双龙和花卉图案和各式花卉纹样,别致可爱。苎丝架是多功能的女红用具,多用硬木制成,一作麻压,压待加工的苎麻丝;台面正中的凹坑盛灰,搓线时手指蘸灰以增加摩擦;三作针线盒,束腰两侧是两个小抽屉,里面放缝衣针。既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很有地方特色,是宁绍地区典型的朱金木雕代表作品之一】。 走过了纺织展柜,我们再来看看右边的小房子,这个是用作小姐起居用的。里面放的都是古代小姐的起居用品。 民国朱金木雕龙头衣架衣架是红妆家具中装饰效果最好的品种之一,它几乎完全

15、是为装饰而制作,工匠们会不惜工本雕刻镂花。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好好欣赏一下上面的戏曲故事纹和吉祥八宝纹等纹饰。红脚椅又叫小姐椅,俗称洗脚椅,一侧座面下有小抽屉,以盛放袜子、小鞋、剪刀、缠脚布等与小脚有关的物品。这些物品是女性的隐私,自然要有个隐秘的空间。里面的那个是缠脚架。古代妇女把脚搁在上面用布匹将脚裹起来,裹脚时疼痛难忍,裹脚架上就装一个脚铐,铐住妇女的脚。浮雕夔龙漆拗(是o)斗宁绍地区旧时新郎新娘沐浴用具。 “拗斗”是宁波方言,就是指一种在水缸里舀水的用具。我们再往前走,这边值得一说的就是这通体红艳的子孙桶了。子孙桶是必不可少的嫁妆,一般排在嫁妆队伍的第一杠。其实古人比现代人还要聪明,因为他

16、们具有更加科学的生育方法:古代妇女分娩时是站在子孙桶上生孩子的,科学证明,这样的生育方式比躺着生更好。刚出生的婴儿在红脚桶里洗澡,所以民间有“红脚桶投胎”的说法。不过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在某些家庭中,若是生出的孩子是女孩,那这个女孩就有可能在子孙桶里被活活溺死。所以,这子孙桶既是孩子的降生地,也极有可能成为他的丧生地。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感谢您的参与,谢谢。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