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507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知识问答一、 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的目标是什么?答: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系统掌握我国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状况,摸清经济社会用水状况,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有利于谋划水利长远发展,科学制定水利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

2、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 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要完成哪些任务?答:一是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我国江河湖泊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查清江河湖泊的数量及其分布,查清我国江河湖泊的水文特征状况。二是全面查清我国水利工程基本情况。通过对我国水利工程的普查,查清我国各类水利工程的数量与分布、规模与能力及效益等基本情况。三是查清我国经济社会用水状况。通过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建筑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以及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的调查,全面查清我国经济社会用水状况。四是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

3、泊开发治理保护情况。通过对我国江河湖泊取水口、水源地、入河湖排污口、河湖治理情况等普查,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的基本情况。五是查清我国水土保持情况。通过对全国土壤侵蚀情况、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等的调查,掌握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及其动态变化等。六是查清我国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通过对各类水利单位和机构的调查,全面查清水利单位的数量及分布、从业人员数量及结构、资产规模及运营状况等。七是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通过水利普查,进一步完善基础水信息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健全基础水信息登记和台账管理系统,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数据库(包括普查综合成果空间数据库及属性库,主题空间数据库及属性库)和信

4、息管理系统,建立水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形成规范、统一、权威的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三、 此次水利普查的对象与范围是什么? 答: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所有河流湖泊、水利工程、重点经济社会取用水户以及水利单位等对象。具体普查对象如下:河流湖泊: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引调水、堤防、农村供水、塘坝、窖池及灌区和地下水取水井等十一类工程。经济社会取用水户:城乡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等用水单位,灌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公共供水企业等取用水户。河湖开

5、发治理保护:包括河湖取水口、地表水水源地、入河湖排污口、有治理保护任务的河流与湖泊。水土保持:包括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区域,侵蚀沟道,淤地坝等主要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单位:包括水利行政机关、事业、企业、社团、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等五类单位。四:普查的时间如何设定的?答: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24时,时期为2011年度。凡是2011年年末资料,如“2011年年末单位人员”等数据,均以普查时点数据为准;凡是年度资料,如“2011年供水量”等数据,均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全年数据为准。五、 全国第一次水利总体技术路线是怎样的?答:根据普查总体目标要求,按“

6、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普查数据的收集采用清查登记、档案查阅、现场查勘、DEM(数字高程模型)和DLG(数字线划地图)数据融合提取技术、遥感分析、估算推算等多种调查技术。整个普查遵循内外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积极开展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分析整理基层的普查数据,以县为单元进行填报,并对填报数据进行审核、检查、订正,完成数据录入、转换,逐级上报审核、逐级汇总分析。形成从下到上的信息获取、审核、传输、存储、分析为一体的普查数据处理规范;建立普查数据库体系,构筑“国家流域省地县”五级水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六、

7、 将采用哪些技术方法?答:根据不同的普查任务和内容,分别采取以下技术方法开展普查:第一,对河湖基本情况普查采取内业提取数据、外业实地调查复核的方法。全国利用1:5万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和分辨率为2.5米、20米的影像数据,分析提取河流湖泊的基本特征参数,提出河湖清查图、河湖特征清查表。流域机构和各级普查机构对河湖清查图和特征清查表进行核对并填报,同时填报水文站水位站、实测和调查最大洪水普查表,并逐级上报汇总,形成河湖基本特征、河流水系特征及湖泊的形态特征成果。第二,对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灌区、地下水取水井、水土保持措施

8、和行业能力建设情况进行普查,通过档案查阅、现场查勘、遥感影像解译、对象访问等方法,按照“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对普查对象进行清查、登记和建档,编制普查对象名录,确定普查表的填报单位,对规模以上的普查对象逐项填报,规模以下的普查对象区分不同情况汇总填报,逐级进行审核、汇总和平衡。第三,对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按照“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区分不同用水户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名录。采取用水大户逐个调查与一般用水户典型(或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计算不同用水行业的用水指标。根据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分析推算流域和区域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等国

9、民经济各行业生产用水和河道外生态用水状况,逐级进行审核、汇总和协调平衡分析。第四,对土壤侵蚀普查,通过基础资料分析、DEM(数字高程模型)信息提取、遥感和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获取气象、土壤、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等主要侵蚀影响因子,利用侵蚀模型定量评价侵蚀强度,综合分析水蚀、风蚀、冻融侵蚀的分布、面积与强度。对侵蚀沟道普查,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利用遥感影像与DEM(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侵蚀沟道基本信息,通过野外调查进行复核、完善,逐级审核、汇总和平衡。七、 此次水利普查的主要工作步骤分几步?答:本次普查采取“先试点、后清查、再全面调查”的方式,分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

10、上报、成果发布四个阶段进行。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含编制普查方案、数据处理方案及开发普查软件,成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人员,组织普查试点,开展普查培训,制作基础图件,收集并处理基础数据,以及宣传动员等环节。清查登记阶段主要包含普查对象清查、建立动态指标台账和全面调查等环节,全面获取普查数据。填表上报阶段主要包括普查数据填报、审核、录入及成果汇总协调等环节。成果发布阶段主要包括普查成果逐级抽查验收、普查资料分析整理汇编、普查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库建设、普查成果验收和成果总结发布等环节。八、 此次普查的普查登记及报送原则是什么?答:本次普查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普查数据或表格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进

11、行组织填报和汇总。普查成果要能够满足按照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汇总的要求。县级水利普查机构,根据县域内各类普查对象的特点及分布情况确定各类普查对象的最小普查区。一般情况下,对于水库、水电站、堤防、引调水工程、治理保护河流和治理保护湖泊、水源地、水土保持的野外调查单元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普查对象,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比较熟悉全县基本情况时,可以县级行政区为最小普查区;对于规模以下农村供水工程、塘坝及窖池工程、取水井、以村为单元的灌溉面积普查等,应以行政村为最小普查区;对于水闸、泵站、河湖取水口、入河湖排污口、水利单位等其他普查对象,可以乡镇为最小普查区。普查对象清查登记按“在地原则”,由县级水利普查机构

12、组织开展对象清查工作。县级普查机构根据县域内普查对象的数量、分布及特点,组织普查员按确定的普查对象最小普查区,采取走访登记、档案查阅、现场访问等方式逐一清查,甄别普查对象,填写清查表。县级普查机构进行录入、审核、汇总。对于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普查对象清查工作,由上级普查机构进行组织协调。一般由所跨的各县分别进行清查登记,县级以上普查机构逐级进行审核、汇总、归并,形成最终清查名录,并返回县级普查机构。组织填报本着“谁管理,谁填报”的原则,确定普查表基层填表单位和组织填报机构。普查表和台账表,一般由普查对象所在的县级普查机构组织普查对象基层管理单位或责任人填报,普查员发放、审核、回收普查表,并指导

13、普查对象基层管理单位填写。河湖基本情况普查中的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普查表等,由省级或流域普查机构组织填报。对于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普查对象,根据不同普查对象的特点,采取相应组织填报方式,由上级普查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对于跨县的堤防、灌区等,由所跨各县分别组织填报本县部分;跨县的水库、水电站、水闸等工程,由上级指定的县级普查机构组织填报;跨县的引调水工程由管理单位所隶属的同级普查机构组织填报;跨县的治理保护河流,由上级普查机构组织管理单位按县分段填报,并返回各县录入。九、 在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中,各级普查机构如何进行责任分工?答: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和部署;流域普查

14、机构负责本流域普查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流域内各省普查工作;省、地级普查机构负责辖区普查组织实施,协调、指导辖区内各级普查工作;县级普查机构具体实施普查工作。各级普查机构主要责任分工如下: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组织部署全国普查工作,开展普查宣传动员;组织编制普查总体方案、实施方案、相关技术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普查文件;组织制订数据处理方案,开发普查相关软件;落实中央承担的普查经费;组织全国普查试点,开展全国培训工作;负责普查基础资料的收集、处理,基础工作图件的编制、分发;组织指导各地普查工作,协调解决普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国普查汇总、协调,检查并验收各省及流域普查成果,编制全国水利普查成

15、果报告,建立全国水利普查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向社会发布水利普查成果。流域普查机构:成立普查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协助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开展培训工作;指导流域内各省普查工作,重点进行跨界普查对象的协调,指导或实施流域直管河道、工程、单位机构的普查,协助各省复核流域内河流湖泊名录、特征指标、流域边界等;负责流域内各省上报数据的汇总、审核、分析工作,如,经济社会用水数据按水资源三级区汇总工作;对流域内各省的普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协助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对流域内各省普查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抽查和验收;负责流域普查成果的复核、协调、汇总与平衡;负责流域普查成果的整理、保管、上报及分析研究工作。省、

16、地市级普查机构:成立普查机构,落实工作人员;编制普查经费预算,落实本级普查经费;督促指导下级政府建立普查机构;制定辖区普查实施工作方案,负责辖区普查的统一组织实施,指导、检查、协调下级普查机构工作;负责辖区的普查培训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培训,指导下级普查培训工作;负责辖区的普查宣传工作,指导下级普查宣传工作;负责普查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重点协调、组织跨界普查对象的普查工作,负责辖区普查对象名录汇总工作,复核辖区内河流湖泊名录、特征指标、流域边界等;实施直管河道、工程、单位机构的普查,完成区域内普查成果的汇总、协调与平衡;负责下级上报数据的汇总、审核、分析工作;对区域内普查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成果复核、抽查和验收;负责普查成果的整理、保管、上报及分析研究工作。县级普查机构:成立普查机构,落实工作人员;编制普查经费预算,落实本级普查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