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备】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99554436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8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说教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成长的经历为主题一篇课文。课文内容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的场景。 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想象北海公园绿树、红花、碧水清波迷人景色。二、说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歌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三: 其一、是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二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感情, 懂得珍惜童年的时光,热爱生活,努力学习。 其三是在反复诵读诗歌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先队员们的愉快心情,知道是党、祖国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培养孩子们对党的感恩心理。这是人文目标,情感态度方面的。 教

2、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感受少先队员们泛舟碧波的愉快心情,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在真切感受少先队员 “幸福生活”基础上,理解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三、说教法 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 例如:分组朗读比赛 这样不但让学生逐步熟悉课文,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1、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朗读、默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由其他成员解决,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2、 举一反三,当堂

3、掌握。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 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板书课题,同时教学课题中的两个生字,达到了随文识字的效果。 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块:精读1节 感受景美 .首先激趣:下面就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接着教师伴随音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自 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读,结合读,引导感悟: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1、小朋友们来到北海,划船时心情怎样?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2、小船儿是怎样“推开”波浪的?轻轻的、重重的?做做动作加深

4、体悟。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1)借助彩图感受白塔高大雄伟。 (2)借助彩图感悟“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借助动作感受小船飘荡在水中的情景。 2、联系生活体验“凉爽的风“吹在身上的感受,并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最后,再次配乐诵读,加深体会。 第三块:精读2节 感受人乐 首先老师激趣:绿树红墙 碧波荡漾 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 呢?让孩子自由读2节体会。再指名读,结合孩子的读,指导体悟: 1、“红领巾”是谁? 2、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

5、时情景。 3、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角色体验: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 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最后感情诵读体会。 第四块:精读3节 感受情深 首先老师激发兴趣: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再自由读3节体会。然后结合孩子们的读, 引进材料,拓展背景,突破难点: 1、联系文本,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联系自身生活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2、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最后通读体会第五块:美读品味 加深体会 生配乐诵读,加深体会。 23山行(说课稿)一、 说教材: 山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

6、牧的名篇。诗里写了石径、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枫林热烈蓬勃的景象赞美枫叶的顽强,从而表现自己学习枫叶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决心。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学习这首诗中所赞叹的枫叶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课标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

7、意,想象诗歌意境。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让学生朗读,能自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通过了解诗意及我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感悟枫叶的精神,从而学习枫叶的精神。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难点在于让学理解诗人的情感及枫叶的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复诵读法、想象体验法、品评赏析法,此外,我还通过适时的为学生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五、说教学过程(这首古诗我

8、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一) 介绍诗人,导入诗文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他们对诗人的认识,我再进行补充小结,以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接着就可以导出诗文: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诗人杜牧,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山行,接着就可以解题: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二)初读古诗,学会吟诵在古诗学习中,吟诵是一个重点,而且五年级学生也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所以这一环节的初读我的要求是学生能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节奏。在这一环节里,我分三步实现我的目标:第一步、先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在这一环节里,我会以指名读、学生评的方式检查字音并纠正,还可以引出第二步:对,同学们觉得他读得好是因为他注意

9、了停顿节奏,以前我们也学过古诗的停顿节奏,那谁能来试试加上停顿符号,并读出来?紧接着就可以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进行吟诵的初步教学。(三)再读想象,体会情感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光潜也说过,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当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意境。所以, 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让学生自己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导,从而让学生悟出诗的意境。在这一环节里,我又分为三个部分:1

10、、 想象整体画面,理解诗意在这一部分里,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诗意,想象整体画面,我会先引导学生理解“寒山”、“霜叶”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因为“生”字是古今异义词,所以我会直接告诉学生它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体会诗中的画面,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这个问题的设置,既是为了便于我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情况,也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2、 体会前两句诗,想象美景 在引导学生体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时,我重点通过抓寒、斜、生处等字词来引导学生生体会意象美。在理解“生处

11、”时,我会设一问:同学们,有的版本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你们觉得“生处”和“深处”哪个更好,为什么?可以先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看看。 之所以设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希望学生能通过自主对比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处”所描绘出的动态美,从而能理解前两句诗描绘的意象美的目的。在同学们理解诗中意象美的基础上,我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诗呢? 然后就势告诉学生读诗的方法:我们在读古诗时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象,读出诗句中的画面。3、 学习后两句诗,感悟情感。在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时,我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枫林的喜爱。在这

12、一部分的学习中,我首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说出了看到的美景,老师也觉得美,可是,最令诗人心动的是这幅美景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读后两句,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重点抓“晚”、“坐爱”、“红于”这些关键字词体会枫林风景之美及诗人的喜爱之情。在学生理解诗人对枫林美景的喜爱之后,我在指导朗读:作者是如此的喜爱这片枫林,那他会如何吟诵这两句诗呢? 顺势可以交给学生吟诗的另一要点:不仅要读出我们看到的画面,还要读出我们的感情。(四)品读末句,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理解诗人喜爱枫叶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更在于诗人敬佩它顽强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设问引导,材料补充的方法来

13、达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首先,我问学生:读完山行,我们感受到了寒山、石径的美,也看到了白云人家的美,可是人都不曾停留;二月花也很美,可诗人独爱霜叶,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我通过让学生想象对比普通霜叶和枫霜叶的不同,问学生:你觉得诗人在赞美一种什么精神?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并且对枫叶的顽强有更深的理解。在学生得出枫叶顽强的结论后,我会补充一段诗人的材料,然后问学生,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赞美霜叶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写诗意图不仅是为了赞美霜叶,也是为了激励自己。(五)小结拓展,学习枫叶 在这一环节中,我总结了这首诗的,并联系生活,希望学生能喝枫叶一样顽强,面对困难不低头。

14、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在这一课中,我主要是按让学生从理解景到理解情逐步拓展的顺序来开展的,所以我的板书也同样是体现这样的思想。山行 杜牧 唐 眼中景 心中情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感觉美枫林、晚、霜叶、红 停车、坐爱霜叶红于二月花 钦佩、向往 山行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

15、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目标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