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奇妙的水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199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单元-奇妙的水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4单元-奇妙的水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4单元-奇妙的水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单元-奇妙的水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4单元-奇妙的水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单元-奇妙的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奇妙的水(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单元奇妙的水水是儿童最熟悉的物质,我们天天都要饮用水,天天都要与水打交道,洗漱、煮饭、做菜、浇花等无一不用到水。水是生命所必须的物质,没有了水,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将消失;没有了水,许多化学、生物反应不能进行;没有了水,地球上就缺少气象万千的天气和水体景观。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几种物质资源之一,水本身变化多端,形态易变,无处不在,奇妙无比。那么儿童对这种既熟悉而又有几分奇妙的物质有哪些认识呢?将加深哪些认识呢?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我们所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流动的水”的力量、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

2、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让儿童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质,加深对水的认识。儿童对水的认识越深刻,就觉得水越奇妙,会从心底里觉得水的珍贵,自觉产生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本单元能力训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单元页画面是一个水环境,体现了水与生命、水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正由于水的存在,才显示了自然界的这片勃勃生机。教学可以从单元页切入,要求学生阅读单元页的图文,然后用“假如”等问题触发学生思考、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领着学生进入课的教学环节。单元页还可以用于单元结束时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本单元建议课时为810课时。第1课认识水本课组织了 “观察水

3、的形状”、“哪个容器盛水多”两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证据,认识到水由于流动性没有一定形状,但水有一定的体积的事实,引导学生用证据来说明问题。“哪个容器盛水多”,要求学生比较水的多少,从简单的“哪个多,哪个少?”到“多多少?”的进一步要求,使比较由定性逐步向定量过渡,让学生意识到定量比较比定性比较能更精确地描述或说明问题。在这个活动里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习怎样使用量筒进行测量。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科学探究几个要素的训练上。在科学思想上,认识到要用证据说明问题;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上,初步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技能上,学习量筒的使用;在知识上,让学生认识到“水没有一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或者“水有一

4、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形状”。教学难点可能是学生“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案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获取证据,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描述对一定量的水的形状变化的观察结果。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能对各组实施的方案及效果进行评价,在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易操作性、简便性的基础上,评出12个最优方案。3学会使用量筒进行测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明问题。2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在设计方案时,能积极思考,方案严密、可行。科学知识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水、烧杯1、量杯1、漏斗1、水槽1、量筒2、瓶子2(大小不一)、不同形状的其他容

5、器若干、尺、调匙、滴管等。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建议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导入活动和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教学导入:阅读单元页,进行简单的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快速引到第一课的教学。“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简单归纳学生已知认识,如水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等,然后将重点转移到对水的体积的观察和测量上。活动1观察水的形状1本活动将一定量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认识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水的形状与盛它的容器的内部形状有关,并认识到水要占据容器一定的空间。从而导出水的体积的概念。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描述”的探究过程来认识水没有固定

6、的形状、感知水有一定的体积。学生还用填图的方式对倒入不同容器里的水的形状进行描述,进一步加深水没有固定形状的认识。2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示范往容器中倒水的正确操作步骤,要求学生尽量不把水洒到外面,保持桌面的整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针对无从下手的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让杯子倾斜稍许,水的体积没变,看看水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水。将杯中的水灌入小气球或塑料袋内,用手挤压塑料袋是认识水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的一种很好的方法。3对水没有固定形状,学生是容易感知的,对有些学生来说甚至是一种生活常识。我们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让学生认识“水有一

7、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的基本物理性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意识到做一个科学结论要有证据来支持,哪怕是简单的科学结论。为什么说“水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这个结论建立在我们上面的观察所获得的证据的基础之上。活动2哪个容器盛的水多1让学生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盛的水哪个多。“哪个容器盛的水多?”先让学生猜一猜,各人的猜测会不一样。有的会说这个容器中的多,有的会说那个容器的多,有的会说它们一样多,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学生会觉得主观猜测必须要靠客观事实来证明。你要说自己的猜测正确,你就必须拿证据来证明,这就是科学的做法。到底哪个容器盛的水多呢?除了要求学生猜测之外,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比较

8、实验来证明。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科学思维的考验,也就是说得动脑。学生通过思考,基本上都能想出自己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得到正确结论。但在这里是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式来训练,因此教师要予以相应的重视。通过这个活动还让学生体会到借助工具或对材料进行适当处理能让我们的观察更准确。如将两个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在同一直径的两个玻璃杯子里再来比较水柱的高度,或把两个容器的水先后倒入同一个杯子或瓶子中通过画刻度线来比较水的多少等。这个活动还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借助工具比感官更有效。学生“比较哪个容器盛的水多”活动记录表:我想到的方法我实验了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后又知道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准确的方法2 比较一个容器里的水

9、到底比另一个容器里的水多多少。这里提出了多多少的数量的要求,要求学生将比较由定性过渡到定量。实验前,先要引导学生设计好一个基本的实验方案,说清比较方法,然后按计划进行实验,作好记录,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本活动要引导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比较水多多少的方法,如将不同瓶子的水分别倒入一个同一个大烧杯中,用尺子来量水的高度,用具体的差度值来说明多多少;用小杯子来量各瓶中的水,计算各瓶水的小杯数,用杯数来说明多多少;还可用注射器来抽量,用漏斗滴漏、计算滴漏的滴数或时间,以及用天平来称量比较多多少,还有的同学会想到用量筒来量等等。这是一个开放的思维训练,目的是要将学生的脑子调动起来,动手、动脑学科学。学生分

10、组实验完成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报告各自的方案,演示相应的实验过程,让大家评价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比较多多少的活动中,个人的比较标准都不一样。有的是用高度,多多少厘米,有的是用勺,多多少勺,有的是用滴,多多少滴,有的是用质量,多多少克,等等。用高度计量时,多多少与杯子的直径有关,用勺计量时,多多少与勺子的大小有关,用滴计量时,多多少与水滴的大小有关,各测量值互相之间缺乏比较,到底多多少呢?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来衡量,很难说得清。能不能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办法?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入量筒和体积测量的概念。然后进入量筒的使用和水的体积的测量的教学环环节。3 量筒的使用和水的体

11、积的测量。首先让学生认识量筒,然后教师用量筒分别出5毫升、10毫升、50毫升、50毫升的水依次倒入同样规格的烧杯中,让学生了解5毫升、10毫升、50毫升、50毫升的水到底有多少;了解“毫升”是体积单位,用滴管滴5毫升或10毫升的水,让学生知道对1毫升大约是多少滴,1滴水大概是多少毫升,对毫升有感性的认识。在教学生认识量筒时,要求学生看清刻度线,知道该量筒的1格代表多少毫升,这个量筒最多能量多少毫升的水(量筒的量筒的量程)。用量筒比较两个容器盛水的多少时,可先让学生估测容器中的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强化对每毫升体积大小的定量认识),再要求学生自己用量筒测量,并做好记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演示量筒正确的

12、操作方法和读数方法。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做“猜测”游戏,比一比谁的目测更准确。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往杯子里倒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或500毫升的水,然后用量杯去测量,判断谁的感觉更准确。第2课流动的水本课从水磨引出话题,然后制作小水轮,研究“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研究“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是一个实验性的研究,学生要研究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原因。学生通过实验再次体验“流动的水有力量”。教材用三峡水力发电站、放竹排这两幅插图简介了人类对水力的利用,又从水毁堤坝、洪灾场面反映了水力的破坏作用。这一正一反的事例提醒学生要用辩证的观点科学看待自然事物。水力作为一种自然力

13、量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人们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和控制它。认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并能科学地利用,它就能为人类造福,如果让其泛滥或促使其泛滥就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学生通过这些事例理解科学在改造自然、和平利用自然资源时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2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能找到2种以上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思考,大胆设想。2注重实践,尊重事实。3能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一面,科学能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帮助人们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量,趋

14、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科学知识1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2能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在生产生活中对水力的应用实例。2了解三峡工程,分析三峡工程的利弊。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红萝卜、小塑料片(或其它不怕水的薄片材料)若干、铁丝支架、水槽、烧杯或可乐瓶、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声像资料等。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建议课时为2课时。教学导入:用古时水磨导入,知道水磨是靠流水的力量推动的,知道这一技术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它创造的价值。然后要求学生自制一个小水轮,研究利用流水来使小水轮转动。活动自制小水轮1教材提供了制作小水轮的一个范例,但小水轮有许多种做法,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自

15、己的聪明才智,课后做出更多的各具特色、新奇有趣的小水轮,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2制作活动结束时,建议先让学生对小水轮进行简单的测试,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制作经验。3“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是一个实验性的研究,学生要研究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原因。教师可让学生先作出猜想(如增加流水的高度,增大流量,用可乐瓶或水枪给水加压喷射,修改小水轮叶片的形状、面积,改变叶片安装角度,改变水冲在叶片上的部位等),再引导学生分析并进行实验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实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交流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归纳大家的方法,学习他人的长处。学生通过实验再次体验“流动的水有力量”和如何用好这种力量。4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水利和水害的图片,并结合本地实例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客观看待水力。利用科学来减少水害的发生,并将水力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和平开发利用,让它造福人类。本课教学札记(占20行) 课程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