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发展经济-稳中求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084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发展经济-稳中求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2讲-发展经济-稳中求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2讲-发展经济-稳中求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2讲-发展经济-稳中求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2讲-发展经济-稳中求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发展经济-稳中求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发展经济-稳中求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授课时间2013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章节名称第2讲 发展经济稳中求进教学目的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掌握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政策,分析我国国民经济走势,明确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教学重点1.十八大报告经济“新理念”解读2.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概况3.2013年国民经济发展政策解读4.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走势分析教学难点1. 生态文明促成“五位一体”布局2. 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3.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综合拓展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教学内容一、十八大报告经济“新理念”解读十八大报告明确

2、指出了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并对相关的经济工作作了部署。(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众所周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决定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尤为重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理顺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市场经济极其重要。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必须是密切结合起来的,如果政府和市场关系理顺不好,经济体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就会阻碍重重,很难进

3、行下去。我党作为转型期国家的执政党,过去30多年来一直高扛改革大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始终不断重新审视和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清晰地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角色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应尽早推进的改革之一,因为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越长,改革的难度也就越高。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二者各司其能,这对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有很大帮助。能否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使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向提供良好的经济性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并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具有决定性影响。2.微观经济不宜过多干预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

4、进。就政府方面而言,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中既存在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也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需要提高的问题。行政过度干预市场,将影响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大量资源由政府分配,比如利率管制、土地批租、基础设施建设垄断以及许多行政审批等,这种状况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问题。与政府这只手相比,市场这只手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30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是依靠改革开放、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断扩大而获得的。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又与市场不能充分地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密切相关。目前,实体经济困难

5、、收入分配不公、内需消费不足、官员腐败等问题逐渐暴露乃至影响民生、引发民怨。改革要求尽快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根本在于要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3.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这就要将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二者有机结合。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削弱政府职能、强化市场功能,而是两者职能的重新界定,市场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性监管方面做到位。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要从过去重“管制”向重“服务”转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管制。

6、凡是市场主体有能力做好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主体去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替代“扩大开放”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同时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7、。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提法替代了过去长期沿用的扩大对外开放的提法,从而凸显了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将从过去一味追求速度逐步向更注重质量、深度和效益的方向转变。1.不应片面追求扩大开放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开放型经济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减少贸易摩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位列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也是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片面追求扩大开放引发了透支式发展、污染性合作、贫困式增

8、长、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进出口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对外投资不协调的问题也已经显现,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如果不提高经济开放水平,则有可能带来大麻烦。举个例子,中国的钢产量比美、日、德、法、英、意、加西方七国加起来还多,卖不出去只好降价,以至于出现了“卖一吨钢利润不如一盘小炒肉”的尴尬。再比如,中国每年出口10亿部手机,出口比重占全球市场接近八成,但巨额收益都归属国外巨头,众多中国企业还赚不到1%的利润,如果没了外国订单,企业就很难维持。因此,要提高经济开放水平,不仅反映了当前现实要求,也是中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2.提升开放水平更要注重质量GDP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欧美国家的金

9、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给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的增长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未来我们更多的要从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以及两轮驱动、外需和内需平行发展的角度来带动经济增长。GDP的增长如果能带来百姓收入的增长,同时收入的增长又让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休闲、选择自己的劳动、很好分配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物质世界丰富的过程中,精神也得到了享受,从而形成了互相发展的动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早已告别了发展资金短缺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外部资本。顺应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局,就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招商选优,要重视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要增强外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

10、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对此,国家也已经有明确的政策,要严格限制耗能高、污染重、水平低、产能过剩的项目,要鼓励外资投向高端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3.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审时度势,认真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首先,要努力稳定对外贸易增长,加快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次,继续坚持引进来,充分发挥外资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最后,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此外,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企业走出去至关重要。(三)创新驱动

11、扩大内需绘出转型路线图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勾画了完整而明确的路线图。遵循该路线图,应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创新驱动”这一新引擎代替以往的要素驱动,逐步告别传统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的经济转型。1.转型是中国经济重生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连续34年经济平均增速达到9.8%以上的经济奇迹,并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变化,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因此转型是中国经济

12、重生的关键。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由高速向中速转换的历史拐点。2011年以来的经济放缓,既是短期经济波动的表现,更是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反映。只有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应对国内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经济不景气使中国外贸条件恶化,进一步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考验的中国,需要摆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消费过低、技术创新不足、服务业落后、市场和政府边界模糊、城镇化步伐缓慢的发展方式,进入真正的现代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十八大报告对经济转型的部署具有划时代意义。2.依靠创新驱动与内需支撑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

13、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种提法是前所未有的,清晰地表明了和过去的投资驱动告别的勇气和决心。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靠创新引领的发展,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靠创新。扩大内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重要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目前,拉动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未来10年我国仍处于上升通道,其关键在于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这个突出优势。只要消

14、费需求能够有效释放出来,就有可能支撑未来10年经济7%8%的中速增长。那么,如何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与“扩大内需”这两大目标呢?实现这两大目标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主体的合作与努力,需要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道路同步结合起来。对于创新驱动,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制度创新。市场经济是创新的土壤,企业和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只有政府创造了平等竞争的环境,才有利于企业家脱颖而出。因此,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是创造良好竞争环境的关键所在。二是体制创新。政府要通过体制创新把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

15、主体地位,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对于扩大内需,首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支撑;其次,通过消除“过度消费”的疑虑和制定国家促进消费战略规划扩大消费;最后,提高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四)生态文明促成“五位一体”布局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将推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为推进现代化各项建设创造前提条件。1.基于中国环境问题

16、的严峻性中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存在现实的脱贫和现代化的赶超压力,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发展是以破坏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环境受破坏的严重程度远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集中表现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这不仅有我国国情、发展阶段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