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9954980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人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并与前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

2、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物体浮沉条件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课前准备密度计,潜水艇模型,自制热气球教学过程1、 复习旧课1、 二力平衡条件?2、 力和运动的关系?二、激发学习动机你知道俄罗斯和“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吗?假如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投影图片,引入新课。三、讲授新知识(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出力的示意图。

3、上浮、悬浮、下沉、漂浮。学生作图,教师分析讲解。上浮: F浮 G物悬浮: F浮 = G物下沉: F浮 G物漂浮: F浮 = G物注意:物体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2、研究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因素探究: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逐渐加入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改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位置,观察鸡蛋悬浮时的状态。分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情况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 G物研究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在盐水中加入 ,可使鸡蛋上浮。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情况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足:F浮 G物在盐水中加入 ,可使鸡蛋下沉。

4、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情况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足:F浮 G物分析讨论得出物体漂浮时的条件:分析鸡蛋漂浮在盐水中的受力情况结论: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 G物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下沉力的关系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 物液 = 物液 物液 物3、问题:产生漂浮和悬浮的条件都是F浮=G,它们有区别吗?启发思考:两种情况下v排与v物关系不同教师分析讲解。(“三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二过程”:上浮、下沉)有比较深的认识。)(二)浮力的应用人类利用浮力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最初可能从抓住漂浮的树木免于灭顶之灾得到启示,而抱住或骑在 一段树干上顺水漂流。这是人类最早的航行,利用

5、了密度小于水的木材受到的浮力。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物体浮沉的例子吗?投影:(1)、万吨巨轮在大海上航行;(2)、潜水艇在水中潜行;(3)、飞艇在空中遨游等动画。问题:它们是如何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工作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介绍:1、 轮船:原理:利用空心法制成强调:排水量:就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漂浮在水面上。F浮=G物=mg2、潜水艇原理: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悬浮时,F浮=G物=mg2、 气球和飞艇气球里的气体密度小于周围空气的密度,它可以漂浮在空中4、密度计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利用漂浮条件工作的。5、打捞沉船在沉船下部用结实的钢带将其托住,在钢带的两端固定浮筒,现在浮筒中注满水,使筒沉到船附近与钢带结合,然后排出筒中水,水的浮力就把筒和船一起推向水面。四、巩固运用1、说明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2、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五、检查评价1、课堂检测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