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4969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2.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3.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3.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品格与超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2.学习作者杨振宁,做一个对民族、对祖国、对朋友充满至情至爱的人。教学重点:1.品析邓稼先超凡脱俗的精神和品格。2.感悟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

2、结构思路。3.体会作者寄寓在平实的语言之中的深情。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等方面的资料,了解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历史。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邓稼先画像,最好剪辑一段有关“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新闻综述录像。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已剪辑好的有关“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新闻片断,同时定格邓稼先的画像。)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

3、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其中,就有一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道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字音、词义。2.教师提示学生积累词语:(1)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元勋()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选聘()殷红()宰割()筹划()(2)

4、词语积累。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快速感知课文。多媒体显示:1.本文各个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2.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3.了解作者笔下的邓稼先:(1)简介邓稼先的生平。(2)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3)文中是怎样评价他的贡献的?(4)邓稼先有哪些崇高的品质与精神?(5)邓稼先有哪些超凡的能力?4.作者在文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学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细心品析,相互交流讨论,明确:1.小标题的作用是:(1)提示内容。(2)将文章自然地划分为六个部分,有划分结构的作用。(3)新颖、醒目。2.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

5、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3.(1)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现北京)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

6、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986年7月29日因病逝世。(2)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3)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4)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没有私心杂念、与人为善(主要体现在第三部分文字之中)、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从第四部分邓稼先不急于回答杨振宁的问话,而要先去证实一下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

7、第五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文字中可以提炼)。(5)超强的领导组织才干(文革期间,“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超凡的创造才能(“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4.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深至诚的崇敬之情。四、探究疑难语句的含义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教师提示:要结合第三部分的语境,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文中提炼邓稼先的优秀品格与精神来解释“

8、最高奉献精神”与“理想党员”。)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提示:要分析两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性格、品质与人生选择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要强调的意思。)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认真思考,共同讨论,明确:1.前一句是说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

9、,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2.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邓稼先伟大人格的高度赞美。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深入地感知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着重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二、体会作者作传的“大手笔”学生

10、先质疑、释疑。教师备案,出示思考题:1.全文六个部分看似是相对独立的,它们是怎样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的?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3.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学生共同研讨,教师根据需要给予点拨,最后明确:1.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

11、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2.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

12、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3.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想站在历史的高度,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人物。4.这样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5.教师小结: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作者能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站在历史的高度,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

13、舞台上来写,以凸现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伟大的邓稼先形象。三、品味语言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能力超强的学生可以着眼于全篇,整体体会;一般的学生可以择选一个部分、一个段落、甚至是一个句子来细细揣摩,然后相互交流,最后共同总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因势利导:教师小结:本文语言最突出的特征是:平淡朴实,饱含深情,句式多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既要学习邓稼先的伟大人格,也要学习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还要学习作者不拘一格的个性化的创作精神。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基础训练。教学反思: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