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完成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4906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完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9课--完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9课--完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9课--完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9课--完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课--完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完成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生命 生命1、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教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

2、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林杏子12岁那年因病致使全身瘫痪,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这样的她是如何诠释生命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1、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如下:(1)找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掌握。(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3)、画出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与同桌交流感想。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听诊器、骚扰、震撼、糟蹋、有限、无限、动弹。3、指名分节读课文。4、鼓励

3、朗读:你能读读让自己有感悟的句子吗?1、按要求自读课文。2、配合老师的检查,掌握词语的意思。3、分节读课文。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爱的语句,并大致说说喜爱的理由和自己对语义的理解。三、细读课文,归纳事例。1、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哪三件事。2、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写的三件事?四、导读赏析,品味语言: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2、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1、细读课文,归纳三件事的内容2、交流、归纳:飞蛾挣扎求生;瓜苗夹缝中生长;静听生命的心跳。教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导分析第一件事。(1)指名读第2自然段

4、。(2)飞蛾是怎样求生的?哪个词最能反映出它对生命的渴望?(3)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4)(幻灯展示飞蛾的图片)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一只飞蛾顶多存活一周也就是七天,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5)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6)带着自己的体会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二)引导分析第二件事。(1)范读第3自然段。(2)瓜苗的生命力强表现在哪些方面?(3)文中所说的“多么强的生命力”和“它仅仅活了几天”是否矛盾?(4)你自在生活中见到类似的现象吗?这让你有什么感想?3、引导分析第三件事。(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5、(2)学生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扣紧“糟蹋”“好好使用”,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教师进一步点拨: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随即出示课外资料杏林子生前笔耕不辍,出版的系列作品,通过这些资料让学生进一步验证: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趁热打铁,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3)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心跳。(3)引读:这沉稳而有力的跳动,就是我们的生命,单单属于我们的。我们可以1、学习“飞蛾挣扎求生”。(1)有感情的朗读第2自然段。(2)找出“极力”一词,想象飞蛾在手中拼命挣扎的画面,描绘其逃命的情景。(3)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

6、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学生凭借教师补充的资料体会飞蛾对生命的渴望。(4)朗读相关语句:我感动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我忍不住放飞了它!2、学习“瓜苗夹缝中生长”。(1)认真听。(2)交流感受瓜苗生长的不易:外壳坚硬,没有阳光,没有泥土。(3)交流,明确:瓜苗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能破壳而出,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充分体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尽管它只存活了几天,但那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与其生命力的强弱无关。(4)讲述相关事例,进一步感受生命的顽强和不屈,树立奋发向上的意识。3、学习“静听生命的心跳”(1)有感情的朗读第4自然段。学生畅谈体会(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3

7、)请学生自己练习朗读。(2)通过触摸脉搏感受自己的心跳,更进一步体会“生命”一词。(3)跟读: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一切全有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二、回归整体,升华情感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3朗读名言、诗歌,升华情感:引进的名言和诗歌,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

8、化对生命的领悟,活而不滥,活而有序,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个珍视生命的灵魂深处,去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作品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生命 生命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就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不从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抒发

9、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而这有点沉甸甸的生命话题,四年级的孩子能感受到吗?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向学生的转移,实现三情融合,怎样进行有效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

10、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

11、,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三、说学法: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四、说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林杏子12岁那年因病致使全身瘫痪,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这样的她是如何诠释生命的,

1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桌互相学习生字。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件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课堂而不主占课堂)2、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

13、机点拨、引导。例如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此时引导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幻灯展示飞蛾的图片)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一只飞蛾顶多存活一周也就是七天,

14、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紧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从以上两处巧妙的点拨,不难看出,老师正在引导着学生从感悟课文的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感情,实现了文本的情,作者的情向学生的移情。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首先让学生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2)教师进一步点拨: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随即出示课外资料杏林子生前笔耕不辍,出版的系列作品,通过这些资料让学生进一步验证: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3)趁热打铁,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达到以读悟情,以情促思。(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