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25课教案(岳麓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4904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第25课教案(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4课---第25课教案(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4课---第25课教案(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4课---第25课教案(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4课---第25课教案(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第25课教案(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第25课教案(岳麓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拉美民族独立战争的原因,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圣马丁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贡献,拉美独立运动的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章西女王英勇抗击英国殖民军的主要事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引导学生识读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势图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领导南美独立战争的史实“落实”到图上,提高学生寓史于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讲述玻利瓦尔、圣马丁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英勇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拉美民族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背景,认识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

2、治斗争的正义性,学会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采用问题导学和由学生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方法,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分析价值观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英国对印度野蛮的殖民压迫和掠夺,是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拉美和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的斗争是正义的。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在领导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和崇高品质,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值得珍视,继承和发扬。教学用具:投影机教学重点: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教学难点:拉美民族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教法学法:问题导学法教学步骤及要点(一)复习提

3、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两个国家?他们的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两个国家?他们的殖民扩张分别在哪些地区?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人民统治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二)新课教学:本课以“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为主题,分别介绍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工业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中国家基本完成时期,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代表的民族解放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对照地图册讲讲清“美洲”和“拉丁美洲”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美洲:包括南北美洲大陆及具邻近岛屿,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

4、群岛和南美洲。1、背景:18C末19C初,拉丁美洲爆发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C后半期,英、法、荷相继侵入拉美,但拉美的大部分地区仍是西、葡的殖民地。殖民者到拉美后给拉美带来了什么?政治:推动大土地占有制,贵族、商人、天主教会成为大片土地的主人,残酷剥削印第安人,强迫劳动制;对黑人的奴役。经济:掠夺财富,首先掠取的对象是金银。有利的国际条件: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8C末19C初,在北美洲和欧洲发生了什么大事?美国独

5、立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信心。法国大革命使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为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摆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拉美人民摆脱宗主国经济束缚的强烈愿望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大大增强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正是在正述背景下拉美民族独立战争爆发。2、时间:18C末19C初3、著名人物:玻利瓦尔,简介:1783-1830年,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委内瑞拉人,生于一个土生的贵族家庭。据P78拉美独立战争形势图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1804年海地的独立1821年墨西哥独立1816-1826年玻利瓦尔(南美北部) 圣马丁(南美南部、中部)

6、海地的独立:P77卡通问答墨西哥独立:P80史海拾贝玻利瓦尔:玻利瓦尔为什么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一是他领导南美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彻底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年。二是他领导建立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业等南美国家。你知道他领导南美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哪些事迹?玻利瓦尔领导的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a: 战争的正义性-得到南美人民长期的坚定的支持,b: 有利的国际条件-得到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海地的支持;c: 玻利瓦尔的正确领导,如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解决起义士兵的土地问题等,d: 得到圣马丁的配合和支持;e: 西班牙殖

7、民统治不得人心。18C末19C初,西葡国力走向衰落,特别是在拿破化战争期间,两国曾复沦为法国的附庸。宗主国对拉美殖民地控制能力削弱,客观上有利于拉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圣马丁:P78小字,图事迹。P79思考题分析南美独立运动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玻利瓦尔)4、意义彻底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长达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今天拉丁美洲的哪些国家是18C末19C初摆事实脱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起义

8、的主力和领导者分别是谁?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对印度的残暴殖民统治,政治压迫。直接原因:英国对印度土兵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政策导火线:密拉特事件主力:印度土兵印度民族大起义具有全民族性质(自王公贵州、下至土兵、农民和市民各阶层广泛参加的民族大起义)。领导:王公贵族(原因)印度的王公贵族和僧织为什么会参加起义,而且成为领导者。主要是英国完全占领印度后,对印度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不仅剥夺了王公贵族的统治权,而且兼并他们的土地,严重损害了王公贵族的权益。同时,在宗教文化政策上,推行基督教,迫害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徒,这就使得僧侣中也存在强烈的反英情绪。同时,王公贵族也经商,号召和影响大,容易得到民众的拥护

9、。2、时间:19C中期(1857-1859年)明确指出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后,这时英国经济实力强,从一方面说明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艰巨性。英国对印度经济掠夺的方式由直接掠夺为主转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3、著名人物:章西女王P79小字 P80插图章西女王参加反英斗争的原因、事迹?以章西女王为代表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强弱悬殊,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先进的工业国,国力雄厚,军事装备先进。印度是殖民地,经济落后,军事力量弱;印度各地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在英国分化政策下,一部分封建王公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4、结果和影响起义失败了。但充分体现了印度人

10、民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有力支持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P80思考题列表归纳殖民经人民抗争情况事件时间著名人物背景影响(结果)拉美独立运动18C末19C初玻利瓦尔1、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解放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属巴西宣布独立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章西女王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失败,但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比较:发现问题:激起了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同是反抗殖民统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为什么拉丁美洲取得了胜利而

11、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总结:略。练习:课本思考题,习题。后记:第16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俄国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性质、作用和影响,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形成、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及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论地看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课文的引文、课文概念课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

12、比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史论结合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一目课中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目的是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组织学生讨论亚历大山二世废除农奴制的观念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从而理解废除农奴制在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意义。引导学生观看有关19世纪中期的日本现状的图片、录像资料等,使学生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必要性,感受明治维新在日本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关于明治维新措施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史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俄国农奴制改革及日本明治维新后,俄国和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充分说明改革是强国富国之路。俄国农奴制改革既是对农民的

13、残酷剥削,又促进了社会进步。通过对明治维新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明治维新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而且还为亚洲国家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通过认识日本由“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对外政策的历史转变,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怀。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如何认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如何认识幕府统治的危机及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教法学法:导学、探究、问题讨论法教学步骤及要点:(一)复习提问:据第14课的主要内

14、容(二)导入新课: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通路,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俄国和日本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三)新课教学: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P86小字1思考: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表现在:a: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b: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扩大。c农奴暴动不

15、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统治者意识到,废除农奴制度势在必行,而且这件事自上而下进行比自下而上要好得多。2、时间:1861年3、主要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P86)思考:改革措施分为几个方面?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4、内容: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法令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P86小字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5、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自上而下的)6、影响:进步性: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原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