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6届中考初三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954731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2016届中考初三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岳麓版】2016届中考初三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岳麓版】2016届中考初三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岳麓版】2016届中考初三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岳麓版】2016届中考初三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2016届中考初三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2016届中考初三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目标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黄帝和禹的传说复习时数:一课时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2)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3)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3)体质特征: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保留猿类一些特征(4)生产情况:会制造工具,把石头打制成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5)生活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有简单语言3、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18000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

2、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3)生产:使用打制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的技术(4)生活:已经会用兽皮缝制衣服,会织鱼网,会人工取火,氏族生活,共同劳动,无贫富贵贱。(5)身体特征:山顶洞人的模样已和现代人差不多。二、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1)时间:距今约6000多年(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3)生产: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种植水稻,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会烧制黑色陶器(4)生活: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地势低洼、潮湿闷热)2、半坡人:(1)时间:距今约5000多年(2)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3)生产: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饲养家畜猪、狗、牛、马、羊、鸡,会烧

3、制彩陶(4)生活:住半地穴式的房子,生活中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等内容。(北方气候干燥寒冷)3、中华民族的祖先(1)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2)涿鹿之战: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3)华夏族: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4)尧舜禹的“禅让”:部落联盟首领以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产生,这种做法历史上称为“禅让”。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社会状况比较表 情况 居民河姆渡人半坡人生活地域长江下游黄河中游生活时间距今6000多年距今5000多年种植作物水稻粟、蔬菜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猪、

4、狗、牛、马、羊、鸡烧制陶器黑陶彩陶居住房屋干栏式房屋半穴居房屋第2课时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复习目标识记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说出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内容;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复习时数:一课时一、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都城在阳城。夏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3)夏朝统治:夏朝设置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夏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4)灭亡:夏的最

5、后一个国王夏桀暴政,公元前1600年被商灭亡。2、商朝:(1)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亳建立商朝(2)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因此后代又称商朝为殷朝(3)范围:东到海滨,西至陕西西部,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4)经济:后世称为五谷的稻、黍、麦、粟、豆,商朝都已经有了(5)衰落: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一个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牧野决战,商朝灭亡。3、西周:(1)建立:公元 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强盛: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西周通过

6、分封诸侯,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3)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结束,4、东周:(1)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各国变法确立封建制度。(4)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推行县制作用: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二、先秦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艺1、春秋的思想: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孔子:儒家学派的创

7、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孙武:兵家鼻祖,所著孙子兵法,提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2、战国的思想:墨家:代表人物有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儒家:孟子提出“仁政”治国,“民贵君轻”思想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道家:庄子鄙夷权贵;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权力集中于君主,提倡法治。兵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3、文化文字:甲骨文,金文文学:诗歌总集诗经; 屈原创造“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史学:孔子整理诗经,尚书,编订编年史春秋艺术:青铜工艺制造: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绘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音乐:舜时的韶乐已非常优美

8、,战国时钟鼓之乐盛行;湖北随县出士的战国编钟是当时最珍贵的乐器。4、甲骨文与青铜器: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因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故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故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青铜工艺:商朝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铜、锡,铅熔冶在一起铸造。第3课时 统一 国家的建立复习目标识记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应用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复习时数 一课时一、秦的统一1、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

9、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巩固统一:(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皇帝中央政府三公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郡县制:郡守县令(2)经济上:统一各国的货币,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各国的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进行了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凿灵渠3、结果:秦朝的疆域广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二、汉的统一1、西汉的建立: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 前202年建立: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措施:休养生息政策2、休养生息政策:背景: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内容: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10、减轻刑罚作用:社会秩序逐渐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汉武帝的大一统:王国问题的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 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思想,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确立与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4、张骞通西域: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经过:公元前138年出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公元前119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管理: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归属中央政权 开始影响: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三、秦汉科技文化1、科学技术(1)造纸术:西汉时,我国劳动人民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

11、)数学: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3)地动仪: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比欧洲早1700多年。(4)医学:东汉名医华佗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被尊称为“医圣”2、宗教(1)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中原地区(2)道教:兴起于东汉,是中国本土宗教(3)史学:司马迁著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3、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品。第4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目标识记了解三国鼎立形成 的史实;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 江南开发的史实,理解概述北魏

12、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复习时数 一课时一、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3、三国鼎立:魏:220年,曹丕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都城在洛阳蜀:221年,刘备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都城在成都吴: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都城在建业二、北方人口南迁1、时间:东汉末年2、影响: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带来了麦,菽等耐旱耐寒作物。三、江南经济的发展。1、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

13、生产得到发展2、结果: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了北方。四、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2、目的: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3、内容: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4、影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1、科技:祖冲之在世界 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 性地理著作。

14、2、书法: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3、绘画: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4、雕塑:北魏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雕刻艺术的宝库,石雕佛像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第五课时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目标识记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以遗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复习进数:一课时一、繁盛一时的隋唐1、南北重归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南北2、大运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二、贞观之治1、轻徭薄赋(1)多次减免租税(2)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3)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1)非常重视选官用人,虚怀若谷,从谏如流(2)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3)重用放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3、加强中央集权(1)沿用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2)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3)提高行政效率,节省财政开支,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三、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措施: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首创殿试,创立武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