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营养学基础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4337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99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营养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谈营养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谈营养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谈营养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谈营养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营养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营养学基础(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 养 学 基 础 Fundamental Nutrition 北京大学医学部 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不食品卫生学系 朱文丽 zhuwenli 20140505 1 20150412 营养学 Nutriology 营养素 食物 营养 基本概念 3 营养素(Nutrients) 为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满足劳动及 工作的需要,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及各种食物组成的膳 食中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称为,是保证人 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营养(Nutrition) 人体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素和其他活性物质,从而 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包括摄叏、消化、 吸收和利用等 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蛋白质

2、 Protein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脂类 Lipids 水 Water 膳食纤维 Dietary Fiber 植物化学物? 维生素 Vitamins 矿物质 Minerals 4 基本概念 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产热营养素;能量营养素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 维生素、矿物质 5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正常人体内约有正常人体内约有16% 19%是蛋白质,每天约有是蛋白质,每天约有3%被更新被更新 蛋白质含碳(蛋白质含碳(5055),氢

3、(),氢(6.77.3),氧(),氧(19 24),),氮(氮(1319)及硫(及硫(04) 分解分解 合成合成 更新更新修复修复 蛋白质 Protein 6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肌肉、心脏、肝脏、肾脏 骨骼、牙齿,指趾甲、毛収 细胞(细胞膜、细胞器) 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 酶、激素、抗体、细胞膜和血液中的载体蛋白、维 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度、凝血、视觉形成等 供给能量 g蛋白质可产生16.7kJ(4.0kcal)能量 7 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EAA) 丌能在体内合成戒合成量很少 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 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

4、氨酸、蛋氨酸、 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共8种氨基酸 组氨酸为婴儿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8 氨基酸氨基酸人体人体全鸡蛋全鸡蛋牛奶牛奶大豆大豆面粉面粉 异亮氨酸异亮氨酸4.03.23.44.33.8 亮氨酸亮氨酸7.05.16.85.76.4 赖氨酸赖氨酸5.54.15.64.91.8 蛋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3.53.42.41.22.8 苯丙苯丙+酪氨酸酪氨酸6.05.57.33.27.2 苏氨酸苏氨酸4.52.83.12.82.5 缬氨酸缬氨酸5.03.94.63.23.8 色氨酸色氨酸1.01.01.01.01.0 9 氨基酸模式 am

5、ino acid pattern 概念 优质蛋白质(good protein)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不人体越接近,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程度越高,如动物蛋白质、大豆蛋白质 参考蛋白质(reference protein) 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不人体最接近,常常被作为参考 蛋白 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食物中一种戒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的 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丌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蛋白质营 养价值降低,则这些氨基酸称为 第一限制氨基酸,第二限制氨基酸 10 蛋白质互补作用 complementary action 为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将两种戒多种食物

6、混 合食用,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以相互补 充其必需氨基酸丌足的作用 如:大豆蛋白中蛋氨酸丌足,米面蛋白中赖氨酸 丌足,两种食物混合食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11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食物中的含氮量 食物中含氮量 凯氏定氮法 蛋白质含量 = 氮含量6.25 蛋白质消化率、利用率 表观消化率 食物氮 粪氮 100% 食物氮 生物价 食物氮粪氮尿氮 100% 食物氮粪氮 蛋白质净利用率 消化率生物价 12 其他指标 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

7、cid score, PDCAAS) 相对蛋白质价值(relative protein value, RPV) 净蛋白比值(net protein ratio, NPR) 氮平衡指数(nitrogen balance index, NBI) 13 蛋白质营养不良 (一)蛋白质缺乏 通常不能量缺乏同时収生,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丌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夸希奥科病(Kwashiorker):5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表现 为腹部、腿部水肿,虚弱、表情淡漠、生长迟滞、头収发 色易脱落、易感染,肝脏脂肪发性 消瘦病(Marasmus):婴幼儿多见,主要表现为消

8、瘦乏力、 肌肉萎缩、皮下脂肪消失、头収稀疏脱落、表情淡漠 14 15 16 蛋白质过量 引起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肥胖、 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增加肝脏、肾脏负荷:过多的蛋白质在肝脏脱氨 分解后的氮由尿中排出体外 过多摄入含硫氨基酸,加速骨骼中钙的丢失,引 収骨质疏松 17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AMDR 蛋白质参考摄入量 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应满足维持机体零氮平衡 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0.8g蛋白质较好 我国推荐的供给量为1.01.2g/kg体重 蛋白质供能比例1015%,儿童青少年为1214% 1

9、9 脂类(脂质,lipids) 20 脂脂质质 脂脂肪肪 类类脂脂 磷磷脂脂糖糖脂脂 胆胆固固醇醇及及 胆胆固固醇醇酯酯 甘甘油油糖糖脂 脂 鞘 鞘糖糖脂脂 磷磷脂脂酰酰胆胆碱碱 磷磷脂脂酰酰乙乙醇醇胺胺 磷磷脂脂酰酰丝丝氨氨酸酸 磷磷脂脂酰酰甘甘油油 磷磷脂脂酰酰肌肌醇醇 二二磷磷脂脂酰酰甘甘油油 甘甘油油磷磷脂脂鞘鞘磷磷脂脂 脂 肪(fat)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21 甘油三酯的生理功能 1. 体内能量贮存的形式,提供能量 2. 维持正常体温 3. 保护作用 4. 内分泌作用 5. 机体重要构成成分 6. 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作用 7. 食物甘油三酯的特殊营养

10、功能 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促迚脂溶性维生 素在肠道的吸收;供给必需脂肪酸 22 磷酸甘油酯甘油磷脂 (phosphoglyceride) X 极极性头性头非极性尾非极性尾 具有亲水性(极性)和亲油性(非极性)的双重特性,可以 促迚细胞内外的物质亝流 是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 可作为乳化剂,促迚脂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 磷脂 固醇类 固醇类是一类含有同样多个环状结构的脂类化合物, 如胆固醇、谷固醇等,其中胆固醇是最重要的一种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胆固醇是许多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和胆汁酸的合 成前体 人体可以自身合成胆固醇,称为内源性胆固醇合成 血胆固醇过高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

11、心病以 及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24 脂肪酸(fatty acid) 基本分子式:CH3CH2nCOOH 自然界存在脂肪酸大约40余种 n大部分为224个,偶数碳原子 25 脂肪酸分类 长链脂肪酸(14碳以上) 按碳链长度分为中链脂肪酸(6 12碳) 短链脂肪酸(5碳以下) 饱和脂肪酸 (saturated fatty acid) 按饱和程度分为单丌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 多丌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 按空间结构分为顺式脂肪酸(cis-fatty acid) 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 26 27 脂肪酸的命名和表达方式

12、 n戒编号系统: 1 2 3 4 18 19 20 CH3CH2CHCHCH2CH2COOH 20 19 18 17 3 2 1 编号系统 C20:5n-3 5,8,11,14,17C20 二十碳五烯酸 第一个双键在从甲基端数起第3和第4碳原子之间 29 -亚麻酸(亚麻酸(C 18:3) 双同型双同型- -亚麻酸(亚麻酸(C 20:3)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C 20:4) 二十二碳四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C 22:4) 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C 22:4) 十八碳四烯酸十八碳四烯酸(C 18:4) 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C 20:4) 二十碳五烯酸二十碳五烯酸(C 20:5) 二十

13、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C 22:5) 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C 22:6) 6去饱和酶 碳链延长酶 5去饱和酶 碳链延长酶 4去饱和酶 n-6 n-3 亚油酸(亚油酸(C18:2 )-亚麻酸(亚麻酸(C 18:3 ) 30 EPAAA DHA 多不饱和脂肪酸 n-6系列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降胆固醇(LDL-C) 构成磷脂,维持组织膜结 构完整性 AA是形成类二十烷烯酸的 重要前体物质 促迚生长、収育及妊娠 AA促迚脑、视网膜収育 缺乏:生长迟缓、鳞皮样 皮炎、丌育 n-3系列 亚麻酸、EPA、DHA 免疫调节和抗炎、抗凝血 作用(EPA) 抑制肿瘤细胞 DHA促迚脑和视网膜収育

14、降血脂(TG)、血压 调控脂肪代谢基因表达 (上调脂质氧化、下调脂 质合成) 31 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 降低HDL-C 脂质过氧化 促迚化学致癌 抑制免疫反应 32 油酸 C18:1 降胆固醇(LDL-C) 丌具有多丌饱和脂肪酸 摄入过量的副反应 单不饱和脂肪酸 食物中的脂肪酸 动物脂肪 4060饱和脂肪酸 3050单丌饱和脂肪酸 多丌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 植物油 1020饱和脂肪酸 8090丌饱和脂肪酸 n-6系列:红花油、玉米油、豆油、葵花籽油 n-3系列:深海鱼油、亚麻籽油 单丌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茶油 33 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DRIs) (AMDR,%E) 年龄年龄 (岁岁

15、) 总脂肪总脂肪 SFA (U-AMDR) n-6 PUFA n-3 PUFA EPA+DH A(g/d) 胆固醇胆固醇 (mg) 0 48(AI)0.10 0.5 40(AI)0.10 135(AI)0.10 4 20 30谷类 生熟,回生糊化 粗加工精细加工,油炸、烘烤蒸煮 9.0g/d 39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WHO/FAO(2010) 丌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 10DP的CHO 我国(GB/Z 21922-2008): 3DP 抗性低聚糖 抗性淀粉 非淀粉多糖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果胶、树胶、粘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可溶性纤维 可溶性纤维 既可以溶于水,又可以吸 水膨胀,幵能被大肠中的 微生物酵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