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54175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资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学习要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唐时期,大臣见皇帝,皆在殿上列座,以表 示皇帝对大臣的尊重。北宋之初,宰相范质等在朝会 上依照惯例仍然列座议事。一次,宋太祖对范质等人 说:“朕眼睛昏花,看不清字,卿等自己拿文书来看 吧。”范质等人起身从内侍手里拿过文书,待退回原 位时,太祖早已密令内侍将他们的座椅偷偷地撤去, 范质等只得站着议事,从此成为制度。,导入新课,以上材料,能说明什么问题?,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2、两汉,元朝,隋唐,两汉,元朝,北宋,隋唐,中央,地方,北宋,总括,两汉,元朝,隋唐,两汉,元朝,北宋,隋唐,中央,地方,北宋,总括,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集权的削弱 3、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初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郡国并立”的格局 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要(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贾谊治安策,汉景帝,

3、七国之乱,(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武帝初年,一些大侯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阻众抗命,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因此,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列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2、唐朝中央集权的削弱,唐朝时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的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朝疆域图,“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唐朝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

4、成,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五代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将军 兼天雄军节度使,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原因:吸取唐后期藩镇割据教训。 2.措施:文臣做知州,转运使理财,通判掌监督。 3.结果: (1)消除地方割据,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2)官僚机构庞大,效率低下,地方困弱。,宋太祖赵匡胤,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

5、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知识延伸,利: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导致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背景: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更有效地管辖全国。 2.制度: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归中书省直辖,其余设

6、行省。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3.评价: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元朝后期地方形成割据。,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两汉的内外朝,相权一分为二,汉武帝削弱相权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中朝与外朝,概念

7、:何谓“中朝”与“外朝”? “中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产物? 发展趋势如何? 萨孟武先生在中国历代中央政制载:“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于近臣,常用中朝官来抑制外朝官。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大臣的职权,因此外朝官乃退居于备员的地位,而中朝官却渐次变为外朝官。中朝官一旦演变为外朝官,天子复欲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 (中朝-尚书台-尚书省-三省) 魏晋,皇 帝,中 书 省,门 下 省,尚 书 省,吏 户 礼 兵 刑 工,(审核政令),(草拟颁发诏令),(执行政令),官吏的任免和考核,刑狱,军政,户籍、土地、赋税,主管礼仪科举等,国家的工程

8、建设,隋唐三省六部制,皇权下的民主,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分工合作,提高效率;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为后世沿用。,思考,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门的三省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宋的中央官制,1.二府:中书门下省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 2.分割相权:参知政事掌行政、三司使掌财政、枢密使掌军事。 3.结果:防止了将相夺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官:中书令,左、右丞相与平章政事,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设宣政院统管宗教事务和西藏,元朝相权很大,是上层

9、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位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这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元:一省二院,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 (三公九卿),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选官制度 (1)夏商周:世卿世禄制(世袭制)。(本点严格上说不属于选官制度) (2)秦国(含秦朝):按军功授爵。 (3)西汉:汉武帝察举制。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选官权在地方。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 (5)隋-清:科举制,考试选拔人才。选官权在中央。,三、选官、用官

10、制度的变化,汉:察举制。地方官吏察访,再举荐给中央。(由下而上),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 )。,产生于隋、完备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即官职世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三阶段:,读史感悟:,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科举制 (1)背景:隋唐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2)过程: 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设

11、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北宋王安石改革时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 明朝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四书五经,文体格式是八股文。 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废除:1905年(清新政),(3)评价: 唐时:抑制门阀士族;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素质;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促进诗歌和教育的发展。 明清:八股取士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任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中外朝),三省雏 形,三省 六部 制,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中 书 省,郡国并行 推恩令,节度 使权 重,地方收权 (政、经

12、、军),行省 制度,察举制度 (举孝廉),九品中 正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本课小结,历史小知识,宰、相之名分别出现在商周及春秋之时, 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 地位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与整个封 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 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利、 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职,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宰相”,本课小结,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1】背景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 2】措施推恩令。 2.北宋:1】背景唐朝设节度使,藩镇割据。 2】措施收兵权,文官制度(知州、通判、转运使) 3.元朝:行省制度(西南实行土司制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门下、尚书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4.元:中书省。,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孝廉。 2.九品中正制:门第。 3.科举制: 1】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2】武则天创立殿试、武举。 3】北宋分乡试、省试、殿试。糊名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