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537566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写作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记载人的行为经历,叙述事情的经过变化。太阳

2、从东方升起来了。描写写景状物,描摹景的氛围,形容物的形态。一轮圆圆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说明剖析事物构造,解释概念含义(析理释义)。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议论讲道理,明观点,论是非。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道理谁都知道。抒情抒发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单元目 标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课 文教 学 重 点练 习 第 一单元针对学生刚进入初中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引导正确对待人生:人生是美好、曲折而又需要去努力实现,关爱生命,体验、憧憬、思考人生。1、掌握词语(备一词语本);2、懂得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及基本的表达方法(直接、间接)3

3、、重点学习叙述的表达手法。4、建立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则(如记好笔记、每周一篇周记、每天练字等)。1在山的那边(诗歌)1、 了解诗歌特征及基本表达手法(形象中寄托感情或哲理)。2、 “山”、“海”及“寻海”的含义。1、收集一些关于人生诗歌;2、学写诗歌。2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文)1、 记叙文的要素及基本要求。2、 叙事感慨(登山的艰巨及心理感受)叙事中说明一定道理(区别小学的记叙文)。3生命,生命(杂文)杂文特点:夹叙甲议,重在议论(与前文比较)。了解杂文,评论生活学习中的人、事。4紫藤罗瀑布(抒情散文)1、 由物及情、托物言情的手法(与前文相比)。 2、诗化语言的体味。5童趣(文言文)介绍文言

4、文知识、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字类活用、句式,翻译。重点:之、或。综合性练习自我介绍(过去、现在、将来)要突出一两件趣事、有意义事,介绍方法可多样。作为第一次作文。初中开始,学生将接触文言文,所以应明确初中文言文教学总体目标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要围绕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展开教学(如实词的古今变化、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主要的句式等),给予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各篇课文又要根据要求突出一、两个重点,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实译能力)。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单元目 标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课 文教 学 重 点练 习 第二单元承前一

5、单元“人生”,进行人生、理想、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远、近)。学习和掌握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手法,多种角度叙述。掌握比喻的修辞方法。6理想(诗)哲理诗(与前诗比较),掌握诗中大量比喻的含义,认识比喻。仿造比喻句。7短文两篇(随笔式散文)了解文章中的思想及作者如何表达。认识随笔的特点:围绕一点感慨、情感,引伸发挥,不拘一格。提倡写随笔式周记8人生寓言认识寓言的特点,了解文中的“寓身”和“寓意”。收集寓言并交流。9我的信念(自传文)认识第一人称的记叙方法,分析文中记叙、抒情、议论的运用。作文:我的信念10论语十则(文言文)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翻译背诵。

6、重点;说(通假)、乎、则。收集孔孟警句。综合性练习走向社会学语文引导、培养学生综合性“大语文”的观点(利用一切机会)。设计广告或者评论常见广告,了解社会语文运用情况。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作者把要说明的道理寄寓在故事中巧妙含蓄地表达出来。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讲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育好比灵魂。”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到唐朝柳宗元开始,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西方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单元目 标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课 文教 学 重 点练 习 第三单元介绍有关“美”的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

7、学习“美”的散文语言;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11春(写景散文)写景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学写校园景物。12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与上文比较,抓住不同特点写:一冬一春,一南一北。描写当地四季不同景物。13山中访友(写景散文)叙述中穿插描写手法,移步换形的动态写法。结合钱塘湖春行诗(动态)14秋天(诗)写景抒情背诵15古代诗歌写景抒情背诵综合性练习扩大阅读,学会描写。写一篇描写为主的旅游散文。第四单元介绍科技知识,培养科技素养和科学精神(求真与探索)。学习说明文知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说明次序、手法)。16化石吟(诗)用文学形式表达科学知识(形象化)。

8、17看云识天气(说明文)(自然现象)比喻、下定义的说明方式。18绿色蝈蝈(说明文)(动物)说明的顺序和角度。写说明文19月亮上的足迹(记叙文)记叙中介绍科技知识。按事件经过记叙。20山市(文言文)了解聊斋志异一书。文言字词,重点:无何、为。综合性练习收集月球的知识、故事、诗词、传说。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单元目 标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课 文教 学 重 点练 习 第五单元亲情教育。从热爱家人开始,推及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指导观察、积累生活细节,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充满感情写人的手法,写好记叙文。21风筝(记叙文)生活中如何

9、处理矛盾,培养互相体谅精神,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鲁迅式笔法)。22羚羊木雕(记叙文)正确处理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记叙的多样角度和笔法。写作练习:记叙亲情或友情。23散步(记叙性散文)家庭亲情的体会。学习从平淡生活中挖掘题材、抒写情感的手法。24诗两首(散文诗、新诗)体会母爱。学习形象寄情的手法。了解散文诗的形式(散文的形式,诗歌的意境)。25世说新语两则(文言文)了解世说新语。掌握文言字词,句子成分省略。综合性练习关于亲情、友情的讨论。收集关于亲情、友情的警句、故事。学习多种手法的记叙。本册教材共有古诗15首。从时代分:东汉三国2首,唐代7首,宋代5首,元代1首。从体裁分

10、,古体四言(旧题乐府)2首,格律诗9首(七绝5首、五律3首、七律1首)从题材内容看,一类写景抒情,一类写人生哲理。教学:1、熟读并延伸介绍有关古诗。 2、介绍有关诗歌和诗人的知识。 3、诗歌艺术手法:直抒情感、间接抒情(写景抒情,景中寓情)。 4、诗歌语言特色和诗人风格。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单元目 标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课 文教 学 重 点练 习 第六单元本单元是想象丰富的童话世界,感受真、善美与假、丑、恶。联想、想象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阅读中再现生动形象,写作中更加丰富生动。26皇帝的新衣(童话)理解深刻的含义,鼓励说真话。学习生动的叙写手法(刻

11、画人物、心理、性格)。了解童话。27郭沫若诗两首(新诗)体味诗歌中的美好世界,理解其中的含义(结合形象分析)。28女娲造人(神话故事)了解神话与神话故事。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学会同情人、关心人。体会文中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感情。学写童话30寓言四则继续深入了解寓言特点,理解其中的含义。综合性练习收集、交流人类史前史的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 童话: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 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具有折射性(曲折反映现实)和变异性(虚构幻想)的特点。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便于学生学习写作,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的口头故事,带有史实的影子,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神话故事是后世利用神话形式创作的故事。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