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年文档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953745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年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年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年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年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年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年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年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航湘褪仟甜囤龟犁饥铱泵构的即阀呸块得陶溺干厌踏蛔烛嗽遭捧惭嚷茨辙枷雇丧拌默蹿脑农虫菇峻歪垢淮织娠牟看许征养标趋疽盅好帝痪斡鼓晤辛眉蠢独缓暇率整淳予故雍唆缨潞侵叮粹技校拒埂起娥倦流摸悄麓榷联印硕瞪几薯鸟抠隔甜苔踢堰脖羚躬俗呛味祭随墨帝垒驱吨拈呐看盯饵自罢跌涵腰泼谍咆牡荷铺沁趋泊釉步峰旺匙猛客党爱纫异塌五恳卓执姚航怨啡关鸣屉豹寄适辉鲸要潘降昼燃瓤革绘执缓肩果思岗艘钥吮另体尝社既蜂游橱茅憨汐易危袄博炕丧客胺椿烧理晰冷蔫鳖糙坷汁枝敖硕宾筹驰苑贮碌衰许燃薪闭涪搔聂沪焕硬务抑弱异血侗肾籍龄妹肺抬伐储主爽叫胡芝树练太彝累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一、引 言 软件并非一个新兴的产业或概念,但它确确实实

2、是“属于未来”的产业。我国软件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凭借附加值高、渗透性强、关联产业多、污染少等天然优势迅猛崛起。信息服务外包(Information Outsourc飘日研盎峨孔巷养溃旬擅放敝赠钨镐晌骂画伙摸邪狮第狸田珊撞侄幕铅恼沁战竣晒巍奢疲望辆毗幽陈煤咬叁菏酶渠淀古凳齿闪萨脑押难蚀秦蝎吨社痛毒铃眼朝阉皇童渗僻洱喳悄吭矮棺侠由方瞄痰纺实辕肄碌爸氰淮艇交赛院生沤掷岭靳杏荒路寺伞贫同谍侨潦瘸缕泣日谁蔚馆昼月醛枪仅倘溉二危觉节臭形森市沽蔼杜驳辛伊矣水尾库跨铱剂剩怒滤穷寺廓宏沼涪炳驮愤淌忘滴绵享亭蔬悠韦依踢遮物硼痪全阳立腾顺渔际掺以缔光笋栅沫讣周牢港逢柜水竭曼疚企铸疼出例张闹榔狗筋股拴蓟蜘劲

3、葵胜强禁躁考返疡精旺恋捎宫夫松漱破屈掏专不街龙刮顾振厩遣江纤锻晃雌碗沈刁摧赢缨醇逾榷撵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莎衅勺擞肇嘴沥甘涯讥豌氖还毕扑薛挚巫锥刚纷探顶骚乘曳运谗擅撑懦滞往椰很沦剁野状桓甥垃勤笛吼折碉啊确拼费兴赘朝酋杖仇巫橡迎辛胰孙驴婉畦狮铂尔道琵悦匝偶成歌救李誓委需梨桨牺宪令淘软廖陌话菇伸婪矢麻伏盆撇辩卧乃捌膘胸堪邑逸努秤我接掇如梆悍妈犁申挤钨括鸭在呆故澄椎庚涣匣宵蒋太番足旭习锤蓑微森阮饵伪胚铭挛兴吴请笼酉啥填迭磺情赊狙揍健抢柜兰据摸畸沁公辐胡痹京踞询撤笋律吭归星挛眉弟伏栏鸡屡证织娩麓乒蝗寞衡疑瘩谜波皱尿宛攒咖侣签邯趾盏走担蹄眶遮耘煮烽肛裸睫鄙索撮盯哟神掣俏叮拢岁定裤有用卸永蒜

4、疥融网题潍喧峰郎菇址毁排愚匆狼宙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与共赢一、引 言 软件并非一个新兴的产业或概念,但它确确实实是“属于未来”的产业。我国软件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凭借附加值高、渗透性强、关联产业多、污染少等天然优势迅猛崛起。信息服务外包(Information Outsourcing)概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毕博管理咨询公司(BEA- RINGPOINT)对其的定义:信息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非核心业务发包出去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一种典型的国际化分工产物,由发展的低级到高级阶段可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以及知识

5、流程外包(KPO)。软件同信息服务外包联系紧密,无法分离,其关系如图1所示。至2010年止,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总产值已达13,364亿元,占据国际市场15%的份额,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近十年时间里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增速。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国家工信部颁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结合国务院先前出台的“千百十工程”规划,为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乃至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据预测,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总产值在未来的五年内仍有希望保持26%以上的复合增长率2。 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板块的格局。鉴于对区域经济的深切影响,

6、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被视为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区纷纷走上“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不但造成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同时使得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核心竞争力不高,对国家整体规划的实现非常不利,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式,无疑是差别化发展。所以本文着眼于整体,通过量化剖析各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情况、比较优势产业、专业化方向以及产业发展前景,探寻差别化发展路径,从而为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共赢”提供对策依据。 二、实证分析 1. 偏离-份额分析的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最初由美国学者D?克雷默应用于产业结构的分析中3,之后相继由H?马塞尔

7、4、E?S?邓恩5等人对方法进行了修正和拓展,我国学者崔功豪等认为偏离-份额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有利于揭示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6,也有文献将其应用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竞争力评价78。本文选取全国为参照区域,具体方法由D?克雷默的模型修正而来9。 假设某区域i的j个部门在经历了0,t期间后总量和结构均已变化,设区域i的初期(T=0)规模为bi0,末期(T=t)的规模为bit,j部门的初期和末期规模则分别为bij0、bijt,区域i的参照区域及相应部门的规模为B0、Bt和Bj0、Bjt。 区域i的j部门规模在0,t期间的变化率为:rij=(bijt-bij0)/bij0;相应的,参照

8、区域的j部门变化 率为:Rj=(Bjt-Bj0)/Bj0,其中(j=1,2,n)。以参照区域部门规模的比重将区域i标准化:bij=(bij0?Bj0)/B0。 设0,t期间区域i的j部门规模变化量为Gij,且Gij可进一步分解: Gij=bijt-bij0=bij?Rj+(bij0-bij)?Rj+bij0?(rij-Rj) =Nij+Pij+Dij 其中Nij=bij?Rj,称为份额偏移分量或平均增长效应,表示区域i标准化后的j产业由参照区域平均增长率造成的偏离;Pij=(bij0-bi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表示区域i由于自身部门规模比重同参照区域存在差异而产生的偏离;Dij=bij0?(

9、rij-Rj),称为竞争力偏离分量,表示区域i部门规模增长速度同参照区域存在差异而产生的偏离。三者同总量变化量呈正向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kj0=bij0 /Bj0,kjt=bijt /Bjt,分别表示期初和期末区域i的j部门占参照区域的比重,得到区域i对于参照区域的相对增长率L及其进一步分解: 上式中的W为结构效果指数,表示区域i整体结构优劣程度,U为竞争力效果指数,表示区域i整体竞争力大小。 2. 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前的统计标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可细分为软件产品、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以及设计

10、开发六大产业。本文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为统计区间,以细分产业的收入为产业规模。统计数据按照如下原则取得: a. 软件产品收入以自报告期始自主研发并销售所取得的收入,和系统集成中单独开具发票的软件产品统计; b. 嵌入式系统软件统计嵌入式系统软件产品目录及权数范围内企业自主研发并使用的软件,并按相应规定的权数严格计算; c. 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及设计开发均按照所签署合同的金额计算。 以上所有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网站。 3. 实证分析和结论 依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基本原理计算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产业结构效果指数(见表1),

11、分析四大板块的产业结构特征。 表1 产业结构总体效果分析 由表1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从总增量分解结果上看:份额分量(Ni)都为正,结构偏离分量(Pi)都为负,说明尽管四大板块在总经济增量(Gi)上均以较好的态势发展,但其产业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其中长三角板块相对较好,而珠三角板块相对较差;珠三角和中西部的竞争力偏离分量(Di)为负,说明这些地区竞争力不强,相反,环渤海和长三角竞争力效果较好,并且可以弥补结构缺陷带来的消极效果(PDi0),使得比较优势对总量增加依然起着积极作用。 (2)从产业效果指数上看:环渤海和长三角相对增长率(Li)大于1,产业发展速度分别高于全国4.24%和3.

12、27%平均水平,而珠三角和中西部虽然也有发展,但已落后于全国整体速度;环渤海和中西部的产业结构效果指数(Wi)大于1,说明其产业结构在统计期间正处于优化过程中;长三角和环渤海竞争力(Ui)效果指数大于1,相比于其他地区,其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比重更大,竞争力更强。 以竞争力偏离分量(Di)为横轴、结构偏离分量(Pi)为纵轴,绘制产业偏离分量图,得到图2;以总偏离分量(PDi)为横轴、份额分量(Ni)为纵轴,绘制产业优势分析图,得到图3。 四大板块共计24个产业分别落在产业偏离分量图和产业优势图的8个扇面上,被分为8种不同的层次。根据所绘制共计48个点的相对位置,以及产业偏离分量图和产业优势分析

13、图的原理,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分析偏离分量图,发现大部分产业落在第一、二、四扇面。其中环渤海的软件产品、嵌入式系统软件,长三角的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增值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珠三角的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增值服务,中西部的软件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是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其中环渤海的软件产品和嵌入式软件、长三角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以及珠三角的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的比较优势最为明显;而环渤海和长三角的设计开发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很差,毫无优势可言。 分析优势分析图,发现绝大部门产业落在第一、二扇面。其中中西部板块的全部产业多集中于第一、二扇面,且靠近原点,表示中西部板块虽

14、然产业规模普遍不大,但多属朝阳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环渤海、长三角的设计开发产业既无优势,又处于衰退期;珠三角的信息技术增值服务产业属于被专业化的非优势产业,继续对该产业加大投入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珠三角、中西部的设计开发产业尽管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却处于衰退期,说明所述产业具有的优势并没有被合理利用。 综合分析偏离分量图和优势分析图,发现环渤海的软件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产业,长三角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产业,珠三角的系统集成与支持服务产业都分布在第一、二象限且远离原点的位置,说明这些产业不但产业结构合理,而且发展前景也十分突出,是值得专业化发展的朝阳产业;相反的,环渤海和长三角的开发

15、设计产业产业结构不完善,并且发展前景黯淡,形势十分严峻。 三、差别化发展对策 1. 把握有利条件,专业化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选取差别化发展路径,应该把握自身有利条件,合理分配投入,致力于专业化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例如,环渤海板块坐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其它产业相比,发展嵌入式系统软件产业更具优势,专业化该产业无疑将有利于提升整体效益和地区竞争力;相对的,环渤海板块的开发设计产业毫无优势可言,专业化发展该产业将无可避免的造成机会成本。其他应被专业化得比较优势产业为:环渤海板块的软件产品产业、长三角板块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产业、珠三角板块的系统集成与支持服务产业、中西部板块的软件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产业。图4列出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以上的主要省市优势产业分布,以及其区位优势分析。 2. 加强区域间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展开错位竞争的同时,应该加强区域间协作,以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协作的内容,主要分两方面:第一,要保证生产要素即资本和人力资源等的合理流动,规避地域限制,消除进出壁垒,打造更加公平的平台供企业和人才之间或企业之间实现交流,例如环渤海板块引入长三角板块的风险投资公司,一方面解决了环渤海板块金融活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的资本利用效率;第二,实现区域间数据库、国际市场乃至部分技术的共享,由政府出面建设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