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36766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54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1.概述,环形交叉口是在几条道路相交的交叉口中央,设置圆岛或带圆弧形状的岛,使进入交叉口的所有车辆均以逆时针方向绕岛行驶。其运行过程一般为先在不同方向汇合(合流),接着于同一车道先后通过(交织),最后分向驶出(分流)。 这样行驶可避免直接交叉、冲突和大角度碰撞,实质为自行调节的渠化交通形势。,2.分类 环形交叉口按其中心岛直径的大小分为以下三类: (1)常规环形交叉口 其中心岛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在25m以上,交织段长度和交织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各城市的主要环形交叉口均属此类。,(2)小型环形交叉口 中心岛的直径小于25m,引道入口处适当加宽建成喇叭形,使车辆便

2、于进入交叉口,此类环形交叉口常见于英国。我国有些旧城市如福州的南门兜小环。,(3)微型环形交叉口 多为三路或四路相交,其中心岛直径一般小于4m,主要起引导与分隔作用,此外,还有双环形交叉、引道错位环形交叉口、让路原则设计的环形交叉口和双向行车环形交叉口等。,按让路原则设计的环形交叉口,引道错位环形交叉口,双环岛环形交叉口,3.常规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1)沃尔卓普公式 式中: -交织段上最大通行能力(辆/h) l-交织段长度(m) W-交织段宽度(m) e-环形交叉口入口引道平均宽度(m),其中: -入口引道宽度(m) -环道突出部分宽度(m) P-交织段内进行交织的车辆与全部车辆之比,以百

3、分率记,W= 6.118.0m, =0.41.0, =0.120.4, =0.341.41, P=0.41.0。,若交叉口四周进出口处过街行人众多,影响车流进出,则其通过能力应适当折减, 若在混合交通情况下,应将各类车辆换算成小汽车,对环形交叉口的换算系数可采用小汽车为1,大型车为3.0, 特大型(拖挂车)为3.5进行换算。 根据使用经验和实际观察资料的检查,其设计通行能力为上述公式计算最大值的80%,此时将公式修改为:,(2)英国环境部暂行公式,此公式适用于采取右侧优先通行的常规环形交叉口,具体形式如下: 式中:Q交织段通行能力,其中载货车占全部车辆数的15%, 如重车超过15时要进行修正,

4、用于设计目的应采用Q值的85 。,4.小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在所有引道入口均呈饱和状态情况下进行多次试验,得出了整个环交通行能力的简化公式。 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所公式:,式中:Q-进入环形交叉口的实用的总通行能力(pcu/h); -所有引道基本宽度的总和(m) A-引道拓宽所增加的面积( ),A= -系数,三路交叉 =80(70)pcu/(h.m); 四路交叉 =60(50)pcu/(h.m); 五路交叉 =55(45)pcu/(h.m); 其设计通行能力 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值的80%,,参考文献: 1 徐吉谦.陈学武.交通工程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王玮琪. 北京市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3 谢军,严宝杰,张生瑞,刘振学. 城市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模型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75-78.,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