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形成0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3663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的形成03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河流的形成03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河流的形成03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河流的形成03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河流的形成03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流的形成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的形成03(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 李 飞,A、冲(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河漫滩,B、河漫滩,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河漫滩平原,中下游,携带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个连接再一起就成了三角洲平原,C、三角洲平原,-入海口附近,A,B,C,出山口,中下游地区,(上游),入海口,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河流堆积地貌示意,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山口:,中下游:,入海口

2、附近:,(1)写出地貌名称: 甲 乙 丙 。 (2)甲、乙两地貌是由地质作用中的 哪种作用形成的。,(3)关于乙、丙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堆积地貌 B甲地貌多分布在入海口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乡村多发展水田农业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特点是高寒,A,类型:溯源侵蚀,贵州省黄果树瀑布是一座活着的 瀑布,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 水的侵蚀下,一步步缓慢地后撤,画 面下部的两道坎就是黄果树瀑布一步 步后撤留下的脚印。 据说,黄果树瀑布已经有过三次 强烈的变迁,后撤距离长达250多 米,退到了现在的位置。很难想像, 再过若干年,我们看见的黄果树瀑 布又

3、会在什么位置?,河流侵蚀地貌,思考: 三处河谷的侵蚀作用分别以什么为主?,溯源侵蚀,河谷的 增加。,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向 (后退/前进),长度,河流侵蚀作用的三个方向,后退,下蚀,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下蚀使河谷 。,加深,侧蚀,侧蚀使河谷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展宽,小结,沟谷,沟谷流水,沟谷加深加长,河 谷,形谷,加宽,槽形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过程:,V,侧蚀,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想一想,虎跳峡和 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虎跳峡与三峡河谷应与下列哪幅河流横断面图相对应?,万里长江、 在荆江,险,问题探究: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4、?,A,B,凹,凸,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流速慢 受堆积 河岸缓 向前进,流速快 受侵蚀 河岸陡 向后退,凹:,凸,:,(2010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若在下图中数字标注的河岸上种树护岸,需要优先考虑的地点是( ) A B C D,A,(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古岸崩欲尽”应位于何处?,30m,25m,20m,(1)“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何处?,(3)诗中描述的情境是否一

5、般发 生在河流的上游河段?为什么?,九曲蜿蜒苦追阳,搬倒巫龙断巨墙,血饮猛虎不变色,直取沱沱洗玉浆,课后作业,寄语:保持一颗探究的心,不断探索千姿百态的地理事物,完成学案上课后习题,穿山透地不辞劳, 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间焉能留得住, 终向大海作波涛。,课后作业,完成学案上思维导图与课后习题,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平原,地形区,聚落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聚落形状,多呈狭长的带状,呈明显的条带状,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沿河聚落带,有沿海聚落带,呈带状、团状,主导条件,热量,地形,水源、土壤、地形交通,(2010

6、年烟台质检)读下列四幅图,完成23题。,2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D,源头,地面,加深,纵深,两侧,河岸,展宽,后退,横向,源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洪积扇冲积扇,(1)写出地貌名称:甲 ,乙 丙 。 (2)甲、乙两地貌是由地质作用中的 作用形成的。 (3)甲图地形一般分布

7、在 。它是 作用形成的。 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是 。 (4)乙图为 地貌,多分布在 地区。 (5)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堆积地貌 B甲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发展高寒河谷农业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长江下游,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绝壁相对一线天,两岸乳岩半空起,合作探究,2、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聚和中转;地势平坦,利于农耕和基建;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8、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问题探究: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A,B,凹岸,凸岸,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堆积地貌示意,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向两岸侵蚀,下游,中游,上游,V形,U形,向下、源头侵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向两岸侵蚀,加深和延长,拓宽,初期,中期,后期,阶段,图例,侵蚀方向、影响,形状,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拓宽,(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内力决定地貌的基本格局,包括地势的

9、高低起伏、大地形单元的塑造等,进而决定河流的流向。,A,3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C,【备选例题】下面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分别是河流上的a、b、c三点的横断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右图为某河流河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 1、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2、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此河流一定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此河流一定位于北半球,洪积扇,冲积扇,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青藏高原上的雅

10、鲁藏布江谷地,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但谷地地势低平,日照长,辐射强,多夜雨,夏暖冬温,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西藏的主要城镇多分布在这里。,思考:1高原地区聚落一般分布在什么位置上?原因是什么? 2高原地区聚落一般呈什么形态?,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多呈狭长的带状,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山区地势起伏大,但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新疆山前洪积扇分布的聚落,思考:1山区聚落一般分布在什么位置上?原因是什么? 2山聚落一般呈什么形态

11、?,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呈明显的条带状,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的发展,所以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呈带状、团状。,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河漫滩平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漫滩的形成,冲积扇发育在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洪积-冲积平原,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

12、的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水道变的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扇顶到扇缘:,由粗到细 由陡到缓,扇缘,扇顶,),1沟谷的形成主要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C,2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B褶皱隆起 D.泥沙沉积,A.断层上升 C火山喷发 【答案】D,【答案】D,4以下地貌主要形成于山前的是(,),B洪积扇平原 D角峰,A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答案】B,【答案】A,【跟踪练】读图 434,完成(1)(2)题。 图 434,),(1)河流位置与横

13、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b,a,c,Cc,b,a Dc,a,b,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B搬运、侵蚀、堆积 D堆积、搬运、侵蚀,由图可知,c 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处,以流水堆 积作用为主。 c 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处该处河流携带的泥 沙易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 【答案】C,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答案】A,【答案】A,(2011 年洛阳期末检测)读图 435 中甲、乙两图,完成 3 4 题。 图 435,3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溶蚀作用,堆积作用,A C,B D,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小组活动:聚落形成的良好条件,水源,交通,农业,高原地区,山区地区,平原地区,河谷地的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带状,沿河、沿海、广泛分布,土壤、水资源、河运(海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