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围龙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3655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居建筑——围龙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民居建筑——围龙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民居建筑——围龙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民居建筑——围龙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民居建筑——围龙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居建筑——围龙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居建筑——围龙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居建筑,围龙屋,自唐末五代之后,因为发生第二次中原汉族的大批南迁,乃至北宋后期,南来的客户已经超过当地的土著人户,而此时的文化、物质条件又有了较大的进步,客家民居的建筑也有所变革由全封闭形式转向半封闭形式的“围龙屋”建筑,这种形式既保留了中原的宗族祠堂性质,同时又结合地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美观实用的新形式的建筑物。,围龙屋建筑历史:,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

2、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围龙屋前半部为半

3、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围龙

4、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间相距数百或数十米,有的则坐落于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它有着奇特结构和合理布局,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结构类型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两堂四横一围龙、三堂两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一围龙及二围龙、三围龙甚至六围龙等。一般以中间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为基础,周围的围屋层层扩建自由组合。,从建筑特点来看,围龙屋有如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 四合院中轴线的圆形平面布局。 第二, 因地取舍,改造和利用环境。 第三, 大屋顶、高台基和玲珑的屋身。 第四, 以木材为主的结构。 第五, 绘画复杂,色彩浓

5、郁。,设计特点:,坚固性 安全性 封闭性 合族聚居性,代表建筑 : 双墙围龙屋,双墙围龙屋助居民躲战祸,有201年历史,墙体至今保存较为完好。 一马蹄形状的高大围墙将 “四角楼”包裹住,“四角楼”正门前有一弯半圆形的小池塘,两者有机结合,使整个建筑群呈椭圆形布局,远远望去,非常吸引眼球。,围龙式围屋,围龙式围屋也称半圆形围屋,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兴宁、梅县等地,在东江流域以至珠江口流域的深圳都可以见到。围龙式围屋是围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典型的客家传统礼制和伦理观念以及风水和哲学思想的具现。 围龙式围屋一般背靠山坡而建,其结构以中间的正堂或堂屋为基准。正堂一般是二进至三进,呈方形结构,分为上堂、中

6、堂和下堂(三进)。正堂左右两旁有同样是方正结构的横屋,简称为“横”。自正堂向外以同心半圆形的房屋结构一层层扩张,每一层称为一“围”或一“围龙”。围龙的层数和一侧横屋的排数一般是相等的。普通的围龙屋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中间有个正堂、两侧各有一排横屋、对应一层围龙)、“三堂二横一围龙”、“四横一围龙”(一围龙对应两排横屋)、“四横双围龙”(两层围龙)等等,最多可以达到“十横五围龙”之多。,围龙屋前一般会有一个半圆形的水塘,使得总体看来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这也是客家文化中的风水理论的体现。,圆形围楼,典型:福建土楼 圆形的围龙屋简称土楼、圆楼或圆寨,在闽西和粤东都有分布。由

7、于其正圆形的外形和全封闭的设计,较早为世人所知。客家式圆楼可能是围龙式的客家围屋和闽南当地的福佬人的土楼结合的结果。和围龙式的客家围屋相比,圆形土楼具有更强的防御性功能。,方形围楼,典型:四角楼 方形的围楼主 要分布在赣南和粤北,也称为四角楼。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四边上是一般有二至四层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楼或炮楼,有如堡垒。中间仍然保持“三堂二横”的祠堂形式,或者浓缩为一间祖祠。代表性的方形围楼有关西新围和燕翼围等等。,椭圆形围屋,椭圆形围屋是将一般的围龙式围屋的前坪(本来是水塘的部分)也围起来,称为前围,从而成为一个类似于带跑道的足球场的形状。这种围屋比起围龙式围屋来也是更加强调防御性。代表性的例子有闽西的长汀县涂坊乡的“为南堂”,以及台中东势的围龙屋群落。,隐含的文化精神:,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