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952835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树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一、勤勉敬业,远离浮躁,奠定专业成长基石1、有想法追求。一个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他想走多远;也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句主题词“心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的信息交流如此方便快捷,仅仅网络上就几乎无所不有;所以说真的是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想不想学,想不想干的问题。说的再根本一点,其实就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就是一个要做一位什么样的教师的问题,想达到怎样的教育教学境界的问题。我始终认为,品质、理念,习惯是第一位的,知识、技能、技巧是第二位的。我很欣赏庄子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很欣赏墨子的“志不强者智不达。”我很欣赏爱迪生的“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

2、我要争分夺秒”。我最欣赏“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回忆往事,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唯我独尊,自我中心,这不好。但更不能看轻自己,人来到世上走一遭不容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真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我经常听摘下满天星、豪情壮志在我胸、最真的梦、一生何求等,最爱听的是一生何求,这是一首粤语歌曲,尽管至今没有听懂一句歌词,但就是这一个题目就足够了。或许我们应当拥有入世的事业,应当有我们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5年在区内崭露头角,10年市教学能手,15省课,20年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特级教师

3、、教学专家当然我们也可以拥有出世的精神: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守望着自己教育的田园,静静地倾听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响。2、有态度面对。2010年11月份,我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时,有幸聆听了诸多专家、名师的报告。其中三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于漪老师就讲到了当年她开放课堂,天天公开课,节节观摩课的经历。正是那样的一段经历,使得自己得到了真正的锻造,为终成一代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郑桂华老师十七年不看电视,一件几十块钱的毛衣已经穿了十几年,在这个时代,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如此苦行僧般的生活。一边听课一边打字记录,课听完了,一千多字打完了,整理一下就是一篇课例研究。充分利用点滴时

4、间。三是李明洁教授。我的观察鞠躬的姿势,郑桂花老师的介绍李明洁教授有句名言“每次登上讲台就是登上人生舞台”。所以,她精心准备每个细节,某个学生的回忆或许已经不记得老师讲过什么,但总记得老师进到教室里,向大家微微一笑,“我可以把大衣脱下来吗?”非常优雅的脱下大衣,整理一下瀑布般的黑发,开始上课。我想我们的老师最不愿做的事情就是上公开课、观摩课,随着年龄的增长,甚至连优质课评选也不愿参加了。究其原因,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再也不愿面对这样的磨练了。凡是举行过公开课、参加过优质课评选的老师,都对那段静心准备的过程记忆犹新,永不忘记。的确,那段过程是十分艰难的、艰苦的;可以说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可以说是

5、凤凰涅槃的过程。但这又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回想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历程,我曾经到外地讲过几节课,每次都要准备很长时间。2010年我曾经根据省教科所的要求录制了两节课,录制这两节课,我用了近一个学期;其中一节是我主动学习、模仿运用了一次杜郎口模式,这节课我录了四遍,让我对这种模式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另一节是探讨了“用语文教科学”的问题。去年的3月至11月,我从学校、肥城、泰安,一路走来,最终得以参加省能手比赛。就是这一次次的磨砺给了我很多财富,我发表的有限的几篇文章几乎全部来自上这几节课的感悟。因此,我想我们要勇敢的、主动的迎接每次磨砺,仅是纸上谈兵不行,只想终南捷径不可;真的只有百炼才能成钢。3、有行

6、动沉浸。我现在仍然保留着一张剪报,那是刊登在1994年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浮躁。的确,“浮躁”几乎成了一种时代病。不知道用“人们太过浮躁,不能沉浸下来”回答“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是否合适;但最起码是原因之一吧。每个人都难免心浮气躁之时,我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克服和调整。一是纵向比较。我极少和人横向比较,当然并不全是因为“人比人气死人”的俗语,其实横向比较运用的好也会给人以动力的。我经常做个人的纵向比较:这一段是不是比前一段更努力,这学期是不是比上学期收获更多,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有更大的突破和更多的提升。二是正确归因。我在以我的思维方式进行归因,每当遇到一些挫折和不顺,我总是在告诫

7、自己,是自己的内涵不够,实力还不够;必须更加努力,必须进一步武装自己,使得自己有足够的素养和底蕴。这样的归因方法就会使得自己越挫越勇,永不停歇。三是自我警示。我会写些语句来警示自己。近段时间,我也有时颇感疲惫,想要有些松懈。于是4月28日我写到“为什么在最有可能梦想成真时却不再百倍努力,这样会愧对自己的人生。多少人停滞在了成功的门槛上,不能登堂入室。竭尽全力吧,创造奇迹,我要我的精彩人生”。4月29日我提示自己“珍惜金色年华,杜绝浮躁心态,珍惜分分秒秒,不负精彩人生”。6月12日我扪心自问“看看这些年啊,这些誓言看我这一生到底何求?”。必须要把身形稳下来,必须要把心灵静下来。这也指导着我工作的

8、方式和风格。我称之为“鸵鸟战术”。在具体的工作中,我就像乒乓球前世界冠军郗恩庭,从不过多的考虑结果,从不总是想着冠军;只是认真打好每个球,努力战胜每个对手。认准方向之后就低头努力前行吧!不要左顾右盼,不能纸上谈兵,不要在意一些世间纷扰,不要幻想着终南捷径,每天扎扎实实的去经营,每天勤勤恳恳的去打造。或许有一天,当你抬起头时就会发现尽管前面的路仍然很长,但起点也早已远远的甩在身后。从一百名做起。2009年12月份,山东省第二期齐鲁名师人选共100人齐聚长清大学城,这是我们这一批人第一次集合到一起。在四五天的培训中,我既学到了很多东西,更感觉到自己就是一只孤孤单单的、最不起眼的丑小鸭,无意之中闯进

9、了一堆美丽高雅的白天鹅中间。我静静的观察着每一个人,努力的捕捉他们的一些细节。尽管这是第一次开会,但有几位老师是带着自己的专著来的,来向与会的领导进行汇报。这是第一次开会,和我同住一屋的老师与我见面寒暄两句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说真的,我从未考虑过,哪来的什么方向。我默默的观察着,静静的感受着。会后的感想,我就一句话“从第一百名做起”。链接“千锤百炼”之大事记有一次在读书时,我曾有所感的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必须有宗教徒那样的虔诚和疯狂,至少也要有几年的这样的虔诚和疯狂,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二、学习积累,交流共享,走向专业成长阶梯1、读书。读书、学习对我们每位教师成

10、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几次外出学习,曾与多位名师进行交流。我发现名师群体的两大特点:读书和熬夜。对这两大特点感触颇深。在这里,我没有什么资格进行炫耀。因为,在这方面我也做的不够。但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是多么需要读书。我有时要开车去接送上学的孩子。所以,我的车里总放着一两本书,在等时间的时候就随手拿起来看一看,学一学。我前一段看的是上海郑桂花老师的名师教语文。刚看完序言,就已经给我带来了收获和震惊。因为,我这一两年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也发现,我的课堂始终停留在给学生“挖坑”,“设陷阱”的地步,还是在拉着学生、拽着学生走到自己的思路上来,只不过我的设计相比而言比较巧妙罢了。这种教

11、学思想是落后的、陈旧的。于是,这一年多来我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何去何从。上学期,我还让学生登上讲台来给同学们上课。有的老师说我是在搞实验,有的老师说我是在借鉴某某学校的做法;其实,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怎样讲了;我困顿如此,迷茫如此。但当我看到了这本书序言时,我就豁然开朗,找到了答案。序中郑老师对自己多年前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描述和批判,其实就是我的课堂。而郑老师现在的课堂被许多名家认定是“朴素的、本真的”,“最具有课程意识”的。这也就是我一直在朦朦胧胧中依稀看见,却始终无法准确表述的理想境界。尽管我现在的水平仍然有限,但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已明。另外,在去年五月份,我还进行课堂教学的专项学

12、习、研究。我的具体做法是每天学习一节名师的课堂教学,或者看录像,或者学习课堂实录。具体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在第一天观看视频或实录,边看边在一个草稿本上记录或直接勾画标注;经过一天的沉淀,到了第二天,再回忆整理到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学习记录中。这样经过了“观摩沉淀整理”的流程后又开始新一课的学习。一个月下来,完成了30节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形成了两万多字的记录和感悟。一个月的观摩学习,我也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个明显不足,那就是关键时候的深化和提升不够。不能在最要紧处精进一步,让人颇感惋惜。为了弥补这一点,去年整个暑假我进行了两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这是一本语文界公认的进行微观分

13、析个案研究最为精到的一部书,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一些经典文本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分析。为了买到这本书,我托付过上海的同学,北京的朋友,最终还是从网上淘来的。加入不要做低层次重复二是通读高中语文教材和教案。一来初中教学的确要解决和小学、高中进行衔接的问题,二来我曾经幼稚的认为教学中的关键处适当朝着高中方向努力一点或许就是深化和提升吧,当然现在看来这是有些偏颇的。但从高中教学的角度反观初中教学是很多名师的成功做法。我随身携带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是语文课程标准,经常拿来翻阅。我们的教育教学绕来绕去,一会儿学习这,一会儿弄点那;其实学习课程标准,扎实落实课程标准才是最朴素的真理。2011年12月份,我

14、倒济南参加齐鲁名师人选届中考核时,为了使得自己的表述更精准,我又拿出了课程标准。和周围几个名师一交流,才知道这其实不是我的专利,很多名师都是随身携带、经常学习的。2、思考。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要用思考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工作,用思想引领我们的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那么教育的外延更应当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我们应当养成一种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在这里举几个语文教学之外例子。思考课堂教学的境界:课堂教学的三境界。“帖”“挤”“流”。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形象、准确地概括了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三种境界。一曰“贴”。课堂上教师不顾学

15、生的实际、不管教与学的实际,只是一股脑的把自己的观点、主张,甚至是连自己都还没搞清楚的“标准答案”灌给了学生,生硬的贴在了学生心间。此时的课堂哪还有什么互动可言,学生只是单纯的、被动的、囫囵吞枣似的接受。这是典型的“满堂灌”、“填鸭式”,是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方式,但在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不时的出现、部分的存在。再曰“挤”。一提及这个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场景恐怕就是挤果汁、挤牙膏、挤牛奶挤压者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被挤压着严重的扭曲变形。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挤压之下或许也真的终于挤出了一点答案,压出了一点思想;但学生显然是压抑的,他们的心灵是在重重重压之下,是在种种束缚之中,哪有一丝的解脱与

16、灵动。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幸福,成长的快乐。在课堂上始终战战兢兢、一脸的愁与苦。三曰“流”。一个“流”字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的境界,教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师生之间没有隔阂,生生之间没有距离;课堂上教师是洒脱的,学生是欢悦的;汩汩知识的清泉从学生的心田自然流淌,阵阵思想的清风从学生的心间轻轻拂过。天很高,学生可以自由的翱翔;海也阔,学生可以轻灵的跃动。一个“流”字高度概括了和谐课堂的要义,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努力追求的境界。思考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的理解。“因材施教”是实施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近段我一直在思考着,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是不是应当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更多层次的理解呢?“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