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试论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9521376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试论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试论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试论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试论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试论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学校道德教育要设里分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道德的核心是公平,道德教育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的道德原则。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 论文关键词: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公正平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 每一个时代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的时代有着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因而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如果仍墨守成规,以不变应万变,则难以实现其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新时代建设者的重大使命。 一、设里分层次的道德目标

2、学校道德教育要设置分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在低层次目标的基础上向高层次目标过渡。首先,学校道德教育要优化德育内容系列,注意德育目标的整体性、内容的系统性。为此,我们要加强基础文明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突出主导性内容,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理想性内容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其次,实现目标应该有层次、循序渐进。因此,必须将道德教育的整体目标与不同层次的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分学段、分步骤地对道德教育的目标作出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如,在初中阶段应主要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础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传统道德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学习和道德规

3、范的养成教育;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逐步发展,对进人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向他们进行社会理想道德中的一些基本道德品质、道德人格、道德情怀的理性教育。针对同一学段中道德教育目标的选择也应该因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觉悟的差异而有不同层次的区分,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方法的教育,以达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重新认识道德的核心内涵 在以往的道德理论和实践中,我们把“利他”、“奉献”、“自我牺牲”等视为道德的核心,而且往往是无条件地和没有限制地视之为核心。不讲前提地要求先人后己,这常使人感到一个有道德的人似乎就是自己吃亏,感到个人利益总是和他人、社会利益相对立。这种道德标

4、准缺乏对个人合理利益的尊重,因而缺乏公平、公正的内容,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往的道德教育中不敢、不愿承认利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不承认道德的核心是公平,把利他奉献和自我牺牲标榜为道德的实质。这种对道德核心的曲解是我国德育工作长期处于困境的真正原因。我国著名学者茅于轼先生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从经济的角度对道德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道德的核心是利益平等。他认为这种平等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等关系;二是人们在基本权利上的对等关系;三是在经济利益和各项基本权利面前人人机会均等。茅先生的观点对于思考道德和道德教育极具启发性,在社会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人们对道德的理解

5、越来越务实,越来越尊重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合理利益。道德的核心是公平,公平是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最基本的准则,主张利益和权利的机会人人均等,利益分配应合理。在竭力追求平等、公正的现代社会,更应该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建立起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社会机制,体现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的道德原则。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和个人的合理需要及利益相联系,要使人明白,道德不是吃亏、奉献,而是以合理的手段达到合理利己的目的,即通过利他而利己。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唯一可靠而长久的途径只能是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谋利益,这才是公平的心态和明智的行为。道德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贴近大众和平民,道德教育要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