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1963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禹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一、现实基础“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各级旅游管理组织,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使全市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旅游业的社会贡献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数135.7万人次,年均增长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00万元,年均增长13。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初步显现。旅游资源开发初见成效。在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建设详细规划,以钧瓷

2、文化、历史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为重点,相继开发了宋钧官窑遗址博物馆、画圣吴道子故里、大鸿寨、逍遥观、周定王陵、森林植物园、神垕古镇等景区景点。旅游服务功能初步完善。旅游景区道路、通讯、供水、供电、旅游厕所、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标识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各类旅游服务机构达到25家。其中旅游景区7家、星级饭店4家,国内旅行社10家、旅游商品生产厂家3家、旅游车队1家,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体系。旅游市场不断扩大。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旅游营销宣传活动,不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包装推出了以钧瓷文化为龙头的禹州“一日游”线路,使禹州旅游的对外知名度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成

3、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高了城市品位,树立了城市良好形象,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五”期间,禹州市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而言,还处在由起始阶段向加速阶段迈进的基础形成时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缺乏龙头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分散,产业化水平不高;旅游形象模糊,旅游产品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不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日益成为人们

4、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末,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将出现一个旅游需求全面增长的时期。这种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禹州旅游业已具备的发展基础,将为“十一五”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旅游产业化水平为目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建设和培育旅游精品景区,不断深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把旅游产业培育

5、成我市的支柱产业,使其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力争使旅游人数达到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9亿元。努力打造钧瓷文化、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培育一批旅游龙头骨干企业,尽快形成核心产业优势明显、旅游服务功能完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三)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调动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城乡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快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2、坚持管

6、理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立足大旅游,放眼大产业,积极推进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旅游主管部门协调部门关系、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的能力;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跨区域旅游合作的有效途径和运作模式,在机制创新中寻求旅游业的新突破。3、坚持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相结合。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现旅游产业总量规模的持续快速扩张,稳步提高旅游产业对市域经济的贡献率;在总量扩张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产品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量与质的同步发展。4、坚持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相结合。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高度重视旅游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等资源

7、的保护,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战略布局“十一五”期间,禹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心”、“一带”、“四区”。(一)一心:市区旅游接待中心。强化禹州市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加强市区食宿、交通、购物、通讯、娱乐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把市区建设成为全市的旅游接待中心。依托古钧台、禹王锁蛟井、钧官窑遗址博物馆、怀帮会馆、中华药城、森林植物园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景点,形成以夏禹文化、钧瓷文化、药文化为主的商务会议和文化观光旅游区。(二)一带:颍河绿色景观带。依托颍河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文化景观,建设绿色走廊,完善休闲设施,形成集水景观光、休闲度假

8、、文化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带。(三)四区:西南部神垕钧瓷文化旅游区、西部大鸿寨白沙水库自然生态度假旅游区、北部逍遥观周定王陵文化生态旅游区、南部画圣吴道子故里文化旅游区1、西南部神垕钧瓷文化旅游区。依托钧瓷文化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整合全镇旅游资源,打通景区间旅游通道,形成集钧瓷文化、自然生态观光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2、西部大鸿寨白沙水库自然生态旅游区。依托大鸿寨峻险奇秀的自然风光和白沙水库秀美的湖光山色,加强休闲度假及相关娱乐设施建设,开展生态度假旅游,形成集生态观光、回归自然、科学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3、北部逍遥观周定王陵文化生态旅游区。以逍遥观景区的道教文化和周定王陵景区的

9、陵寝文化、药文化为底蕴,整合具茨山神秘符号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打通与周边旅游景区(点)的通道,建设成为集道教文化、陵寝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学探秘为一体的旅游区。4、南部画圣故里文化旅游区。以画圣祠旅游开发为基础,兼顾周围名人故里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成为集文化观光、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区。四、主要任务(一)完善旅游规划,促进科学发展1、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钧瓷旅游文化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我市钧瓷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加紧编制钧官窑遗址博物馆景区规划、画圣吴道子故里景区规划和颍河绿色景观

10、带建设规划,完善我市的旅游规划体系。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及时对各类规划进行的修订和完善,保持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2、修订旅游规划管理办法。结合旅游业发展需要,加紧对我市的旅游规划管理办法进行修订。通过修订,要进一步体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所有涉及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都要与已经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各类旅游规划的编制也要与其他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要进一步体现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旅游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必须通过同级人大批准后方可实施,旅游开发项目必须先规划后建设,对盲目开发和低水平建设行为要予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理。(二)确立

11、主题形象,加强市场营销1、形象定位。钧瓷名列“五大名瓷”之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禹州文化的代表和精华,是禹州旅游光闪夺目的名片。作为“华夏第一国”和“四大药都”之一,禹州拥有丰富的夏文化和药文化资源,在国内具有较高名气。禹州自然景观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是周边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十一五”期间,要根据国际、国内和区域目标市场的需要,确立“钧瓷之都”、“三都故里”、“休闲乐园”三级旅游理念识别基础,形成禹州旅游鲜明的主题形象。2、目标市场。重点开发郑州、平顶山、漯河、许昌等空间距离在200公里以内的一级客源市场,大力开发河南省其他城市及省外周边城市等空间距离在200500公里以内的二级客源

12、市场,积极开发东南沿海发达城市、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等机会客源市场。3、营销策略。制定完整的营销规划,加强景区及区域间协作,集中财力、重点突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开拓目标旅游市场。建立立体复合促销体系,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作为禹州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宣传合力。加快构建由视觉识别系统(VI)、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组成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树立特色鲜明的“三都”旅游目的地形象。实施旅游营销“六个一”工程,策划推出一句好的旅游宣传口号、一张好的导游图、一本好的旅游手册、一盘好的旅游风光片、一首好的旅游歌曲、一个好的旅游徽标,强化禹州旅游的对外形

13、象。要采取多元化的促销手段,运用广告促销、节庆促销、公共关系促销、互联网促销以及其他间接促销方式,不断扩大禹州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整合优势资源,开发龙头产品。“十一五”期间,要围绕打造“钧瓷之都”、“三都故里”、“休闲乐园”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注重旅游产品开发的品牌导向、文化导向和功能导向,整合优势旅游资源,逐步形成品牌目标清晰、文化特色浓郁、功能结构合理的市域旅游产品体系。1、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依托禹州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休闲度假为核心,以大鸿寨景区、森林植物园为重点,以白沙水库、“农家乐”旅游为辅助,搞好生态休闲度假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形成我市的先导性旅游产品。森林植物

14、园。以创建AAAA景区为抓手、以九个景区、三个景观带、107个景点为依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努力把植物园建成以森林野趣为主体,以珍稀植物精品区为亮点,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接待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大鸿寨景区。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历史、宗教文化为脉络,以“乡土风光、宗教养心文化、山地休闲”为主打品牌,以一廊两区(省道景观走廊和东部自然风光观光区、西部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为总体格局,重点做好西部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一条景观主轴(双龙池结缘广场龙泉寺)、三条景观辅轴(双龙池居士林、双龙池旅游宾馆、双龙池篝火广场景观池塘)、七大景区(双龙池、结缘广场、龙泉寺、

15、居士林、旅游宾馆、篝火广场、景观池塘)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乡土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拓展运动旅游,培育景区经济增长点,努力将景区打造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集“乡土文化、自然生态观光、历史宗教体验”为一体的观光与休度假旅游目的地。白沙水库度假区。以“山清、水秀、坝奇”为特色,加强对水库大坝、泄洪闸、森林公园、黑龙潭、东陵关遗址、鬼谷子洞、姜子牙钓鱼台、古道遗址、湖心岛等现有景点的整治,搞好水上休闲娱乐项目开发,加强与登封等临近区域的旅游合作,打造区域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农家乐”旅游。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选取磨街乡大涧村进行示范性策划、开发和建设。农家乐旅游将打破传统农家乐单纯的

16、餐饮模式,增加和强化现代乡村、田园旅游等新内容、新形势和新主题,融入更多现代旅游的活力因素,如康体健身(氧吧、民间传统健身场、滑雪等)、高级娱乐(乡村网球场、农村赛车场等)及产业体验(采摘、探险体验、制造)等,实现旅游群体间的真正互动。要在全市主要景区大力推广农家乐旅游模式,不断增强大鸿寨、逍遥观、周定王陵等景区的“农家乐”服务功能,带动更多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更好的发挥旅游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2、钧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整合钧瓷文化旅游资源,以神垕古镇为品牌和形象,以“一城”(钧瓷陶艺博览城)、“一镇”(神垕古镇)为重点,逐步形成钧瓷旅游市场、钧瓷商品市场、陶瓷批发市场和古玩收藏市场,努力把钧瓷文化旅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钧瓷陶艺博览城。在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和钧瓷一条街的基础上,建设钧瓷陶艺博览城,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