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的圣诞蜡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林的圣诞蜡烛(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科林的圣诞蜡烛(第十册)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学习从课题出发,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理解课题的含义,感受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理解课题的含义,感受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要求: 自主认识生字理解词语,阅读文后注释。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为课文标注小节号。教师准备教学媒体。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了解习俗,揭示课题知道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新年,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了解爱尔兰人的习俗,知道点燃圣诞蜡烛意味着什么。板书课
2、题,读题,提醒学生关注“蜡烛”二字的部首。说明:通过谈话整合文中相关信息,了解爱尔兰人过圣诞节的习俗,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文本的情境,为后文科林在圣诞夜搜集煤油并获得帮助打下伏笔。“蜡烛”两字的部首学生容易写错,在此,教师作适当提醒。二、课题出发,把握内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主人公科林到底有没有点燃他的那支圣诞蜡烛,并简要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没有点蜡烛 点亮灯塔针对课题教师提出疑问:课题科林的圣诞蜡烛指的是什么?它还有怎样的含义?说明:在整体了解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出发,初步把握课文的大意,然后由课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课文。在
3、学生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提高默读的速度。三、围绕疑问,品味语言,感受真情 了解科林不想点燃蜡烛的原因,体会科林无比担忧的心情。自读1-3小节,找出科林没有点燃妈妈给他的圣诞蜡烛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整合信息,体会科林的心情。出示1-3小节,指导朗读。理解“注视”, 由“注视”想象科林当时的想法。出示:现在连给帆船导航的灯光都没有,爸爸的船怎么能进港呢?指导读句,进一步体会科林没有点燃蜡烛的原因。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科林没有点燃妈妈给他的圣诞蜡烛的原因,一方面是科林担心父亲的安危,更重要的是,他时刻思索着点亮灯塔的办法。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边读边思,提取和
4、原因相关的信息,从而感受父亲身处险境,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科林内心的担忧和焦虑。品读课文描述的三个场景,从科林的言行中感受他真挚的爱和顽强的毅力。整体把握课文822小节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大意。 默读课文,用简要的话说说科林做的事情。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询问方法搜集煤油 指导学生抓主要事情进行概括。说明:课文8-22小节是本教时的学习重点,主要描述了三个场景:询问方法、搜集煤油、点燃灯塔。教学中通过学生默读,了解科林做的主要事情,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情完整概括这一段大意,也为后续学习理清思路。从科林和达菲先生的对话中感受科林寻求办法的急切心情。 自读对话,联系科林当时的心情和动作,尝试
5、读出他们的语气。 指名分角色读,学生谈感受。板书:急切 指导朗读,感受科林内心的着急;理解“沉吟”,指导朗读达菲先生的话,体会点亮灯塔的困难。 分角色读8-15小节。说明:课文815小节作者采用对话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科林的救父心切以及点亮灯塔的困难。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色,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从搜集煤油的过程中体会科林顽强的毅力。 读1622节,划出令人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遍”“半杯”“四桶”“三小时”等重点词句中具体感受。 用一个词概括科林是怎样搜集煤油的,板书。 创设情境,引读科林的问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感人的场面,可以从科林的神态、动
6、作、以及他内心的想法展开想象。 教师小结并板书:真挚的爱。出示句子:当他牵着毛驴爬到半山腰时,灯塔忽然闪出了亮光,一道巨大的光柱越过山谷,穿透浓雾,射向黑沉沉的海面。达菲先生把大油灯点亮了!想象点亮灯塔时科林内心的想法,指导读好句子。说明: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圈划重点的句子,简要地写写自己的想法,感受科林搜集煤油的不易。然后创设情境,在引读中感受他的坚韧。最后,通过复述,把学生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与作者产生共鸣。 体会科林的心情变化,感受科林由衷的幸福。通过引读体会科林心情的变化。从“蜡烛”、“渔船”、“一桶桶的煤油”中选择一个用一两句话描述科林的梦境深入体会科林当时的心情。想象说话,
7、理解“啊,圣诞节真的来了,幸福终于降临到他的心里!”这句话的含义,并指导朗读。 说明:点亮灯塔并不意味着幸福已经降临,所以科林的心情还是有一段起伏变化,理解“圣诞节真的来了”应该是这部分的难点,这里请学生转换角色想象说话,表达科林内心的真实想法,以此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四、理解课题,总结全文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课题含义,揭示文章的主旨。说明:师生合作,结合板书,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体会课题所包含的深刻内涵“科林的圣诞蜡烛”指的不仅仅是他点亮的灯塔,还包含了他内心对父亲真挚的爱,引导学生体会在困境面前,有爱就能创造奇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附板书: 13、科林的圣诞蜡烛没有点
8、蜡烛 终于点亮灯塔 幸福 努力搜集煤油 真挚的爱 急切询问方法 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科林的圣诞蜡烛是爱尔兰作家芭芭拉拉夫特里的小说,讲述了圣诞前夜,少年科林的父亲所在的船因为没有灯塔导航而飘荡在浓雾弥漫的大海上,迟迟未归,科林因担心父亲而没有点燃家里的圣诞蜡烛,但他千方百计,凭借着对父亲真挚的爱,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万难,重新点亮了为船只导航的灯塔,这根巨大的“蜡烛”最终为科林带来了幸福。在爱尔兰的小渔村里,这个名叫科林的小男孩为了引导在海上迷失方向一个星期的船进港,就回父亲和船上员工,在圣诞前夜,从自己村和邻村的人家那里小半杯、小半杯地讨回了连大人都认为是奇迹的4桶煤油,终于使灯塔这支巨大的
9、“圣诞蜡烛”点燃了,文章没有直接写“爱”,而是写了科林怎么样去点燃能够拯救父亲的那根“大蜡烛”的行动。从“行动”中表现“爱”,使这篇文章别有一番韵味。这道巨大的光柱就这样越过山谷,穿透浓雾,射向黑沉沉的海面。但它射出的又何止是亮光?其中更有科林那纯洁而执著的爱父之情啊!让父亲平安归来,就是他唯一的愿望。正是对父亲无法割舍的爱,激发他无穷的力量,最后想尽办法救回自己的父亲。想想我们这些“小皇帝”们吧,每天只会向父母提出要这要那,父母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就大耍脾气。学学科林吧,用我们纯真、无私的爱去回报自己的父母,因为我们需要一颗感恩而不是只会索取的心。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
10、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主学习字词,但一些含义较为深刻的词语,学生结合语境深入理解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进行揣摩和品味。通过以往的语文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相对于这样篇幅较长的课文,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找准突破口,抓住线索,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整体把握课文段落结构,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语言训练,提示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
11、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篇小说在内容情节上通俗易懂,大部分字词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掌握,当然一些重点的词语如“沉吟”等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文章没有直接写“爱”,而是写了科林怎么样去点燃能够拯救父亲的那根“大蜡烛”的行动。所以从人物言行去体会人物心理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学中应该重点学习科林和达菲先生的对话,感受科林明知困难重重但决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学习科林搜集煤油的过程,体会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目标二:提高默读速度,学习从课题出发,整体把
12、握文章内容的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速度,这需要经常练习。本文比较长,所以找准线索和突破口显得尤其重要。教学中从课题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科林没有点燃家里的圣诞蜡烛,但他点亮了为船只导航的灯塔,从而获得幸福,既让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又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深入学习课文。目标三:理解课题的含义,感受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文的难点在于对课题含义的理解。所以教学紧紧围绕课题展开,从课题出发,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品读8-22小节,深入学习,从而真正理解课题的含义科林的圣诞蜡烛指的绝不仅仅是他点燃的灯塔,更是一种爱的象征。四、教学设计研究教材
13、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两点:一、坚持读中品味,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背后的含义。在阅读课上,学生学习语文,关键还在于学习课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联系上下文对语言文字进行比较、推敲、揣摩,在反复读悟的过程中理解内涵,从而产生自己个性化的体会,然后带着自己的体会回到语言文字中,感受词句运用得精准妥帖,这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只有坚持这样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联系科林的圣诞蜡烛这篇课文,有几处是学生体会不到的,如,文中写道“他注视着耸立在山顶上的灯塔。”联系上下文,从“注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林没有点妈
14、妈给他的圣诞蜡烛绝不仅仅是因为父亲没有回来,他在担心父亲的安危,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盯着灯塔反复思考着怎样才能点亮灯塔,为父亲的船只导航。孩子是非常懂事的!再如达菲先生觉得点亮大油灯是可行的,可是他还是在“沉吟”。这从侧面说明搜集煤油是非常困难的,甚至连大人都觉得这根本是无法实现的,从而体现科林信念的坚定!再如科林搜集煤油的过程中,作者没有写很多科林的动作,但“问遍”一词足以让我们想象当时的场景,瘦小的孩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挨家挨户的小半杯、小半杯地搜集煤油,为了能让父亲平安回来,他不知问遍了多少人家!这些文字看似平淡,但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人物情感是极为丰富的。所以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心理,让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不断丰满。二、采用多种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该以读为本,运用朗读、默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训练。在这一课时中,我坚持以读为主,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中学习概括。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概括能力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这篇文章中,可以从课题出发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学习科林点亮灯塔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抓住科林做的几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