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949068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直接、最密切,其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形象。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医院护理人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摘要:通过切实落实以上改进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输血意识。将开展安全输血系列措施前后护理人员安全用血操作不规范情况进行统计。 关键词:医院护理;临床输血 输血是一种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其质量和安全贯穿于全过程。由于临床输血环节多,程序复杂,任一环节的疏忽都将直接影响临床输血质量,甚至导致医疗事故1。护理人员在整个输血过程中

2、最为关键2,微小的工作疏忽也会给输血患者带来致命的伤害。本文通过加强对输血安全隐患的分析,加强应对策略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隐患发生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对输血安全隐患研究的对象是护士,包括病房和门诊护士,其中病房有妇产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烧伤科以及ICU(重症监护科)等科室共125名护理人员,门诊共有急诊、儿科、普外科、心内科、骨科门诊护理人员24名。149名护理人员年龄2143岁;其中中专文化水平17名(11.41%),大专文化水平92名(61.74%),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为40名(26.85%)。 1.2研究方法 对相关护理人

3、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尤其是直接参与输血操作的护理人员,做好“三查七对”,了解输血注意事项及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并进行输血反应溶血演练。同时,对本院149名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输血相关知识的考核,在考核完毕后将问卷收回,将数据整理,统计输血过程安全隐患及护理人员在输血护理时存在的问题。 2问题 2.1取血阶段的问题 统计问卷,在取血阶段存在如下问题:没有专门的领血器具,仅仅是用普通的篮子放置血液制品;从输血科领回后,血液制品往往不是立即使用,此时很多护理人员不知道将其放于何处,统计有52.6%的护理人员将血制品放在冰箱,但是又不知道应将冰箱设定在什么温度3;一些在本院实习和见习的护士对

4、血制品标签无基本概念,在领回血制品后没有及时记录校对血袋标签、失效日期等;血液制品领回病房或门诊后没有单独放置,常常将其与其他输液器具放在一起;门急诊绿色通道患者申请输血的,如无名氏,没有完善好输血前检验的传染病筛查或输血治疗同意书相关手续等,给输血安全带来后患。 2.2输血时的问题 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出现诸多安全隐患:血小板制品在领取回病房后,理论上应当立即输入患者体内,而在问卷中发现超过53%护理人员回答错误,将答案填为3040分钟;红细胞悬液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血制品,在输入患者体内时,应将其事先缓慢摇匀后再输注,问卷中约有19.2%护理人员对此不知,因此在实际输血过程中患

5、者出现输血不适的情况发生率较高4;如果某患者需要输几袋血制品,在输血时约43.4%护理人员对不同血制品的输血顺序模糊不清,并在实际输血过程中出现顺序颠倒的情况;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立即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应该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在出现输血反应时,没有及时告知医师,耽误抢救时间。 3改进措施 输血安全问题已备受关注,由于血制品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规范输血操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对策,即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输血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等,将安

6、全隐患降到最低。 3.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护理人员在了解输血治疗作用的同时,更应重视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严格掌握输血指征:Hb100g/L不必输血,Hb在70g/L100g/L则视病情而定,真正做到合理用血、安全用血6。本院还定期举办临床安全输血知识培训,定期更新安全输血宣传橱窗,组织专题讲座,组织理论考试,不断强化输血相关护理人员安全用血意识。同时定期检查相关病历质量,核查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血情况,一经发现通报处理,不断提高合理用血水平。 3.2健全规章制度 按照卫生部输血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医院成立输血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输血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安全用血的监

7、督管理,对临床用血予以统筹部署,切实有效地落实安全用血的要求。每一例输血患者,采血、送标本均要求专人负责,制定输血时护理巡视制度,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7。 3.3加强输血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输血科是采集血液过程的第一个关键环节,要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确保安全的血液来源;医院要完善领取血制品的方法及领取后保存方法,确保血液输注前的质量;护士要在输血护理过程中进行规范正确的护理。只有保障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将输血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效果 通过切实落实以上改进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输血意识。将开展安全输血系列措施前后护理人员安全用血操作不规范情况进行统计。与调查分析前相比,护理

8、人员输血不规范次数所占比例由14.8%降为2.5%,经卡方检验,2=18.06,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落实改进措施后,操作不规范次数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护理输血工作规范程度显著上升,效果令人满意。综上所述,临床输血安全隐患不容小觑,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后果严重。对于安全输血,护士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作为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尤其是对输血知识要充分了解,对血制品的领取、保存、使用都要完全了解并掌握,特别是输血前受血者信息的核对确认。只有具备丰富的安全输血知识,规范护理人员在输血时的操作,避免因输血中某一个环节的疏忽而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另外,随着医学的发展,在保

9、证患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异体输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方式。 参考文献 1、优化医院文化环境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刘玉莹,陈兴华,张亚卓护理管理杂志2003-03-30 2、180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严国欣,张宝秋武汉职工医学院学报1998-08-15 护理层级管理在精神病医院护理中的实施 摘要:精神病科护理工作管理,一方面具有医院一般科室所具有的共性,即包括人员的编制有限,工作强度大,同时日常工作繁忙,因此会导致对患者护理单元检查以及对护士的护理情况抽查工作欠缺。 关键词:护理;精神病 精神科患者均有思维紊乱及行为上的异常,患者常常没有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

10、因此,怎样配置和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是基层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较大的挑战1。近年我院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从而激励护士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同时减轻工作上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共分为3个男病区和2个女病区,床位500余张,患者及家属300余人;护士共70名,其中男护士18名,女护士52名,年龄(28.54.6)岁;学历:本科35名,大专23名,中专12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20名,护士38名。 1.2方法 1.2.1建立健全支持系统及激励机制各病区配置5名护工参加轮班工作,负责患者的生活,同时要

11、配合护士开展相应的工作,病区的卫生管理由医院的保洁人员负责,患者进行辅助检查经过中心运送系统完成,同时中心护送系统还负责院内康复以及安全保障和相关物资的领取工作;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开展院内的“优秀护士”和“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同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奖金的分配按照不同层面进行调整,主要包括病房管理、质控工作、夜班、科内带教、责任护士的担任等,各项工作的系数点有所区别。 1.2.2培养工作的进行根据医院和科室发展需要以及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首先需要确定授课的内容,通过临床实践、科室训练、自学等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相应的培训。对助理和执行护士主要是通过院内培训,在培训过程中,

12、要做到专科技术训练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以培训专科护士为目标对专业护士进行培训,培训重点集中在专科疾病和患者管理工作。 1.2.3明确各个岗位的分工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职称以及工作能力等进行分组,设置具体的层级管理岗位: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模式,其中护理组长采用竞争上岗,采用自愿报名-科室组织考核-民主测评-护理部组织考核的流程进行最后的选定。护理组长的工作主要是针对本组患者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方面,护理组长应做好督促工作,并协助护士长的工作,对责任护士和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管理。其中,责任护士主要是负责管理辖区内的68名患者日常护理及具体的健康宣教。1.2.4制定层级绩效考核制度根据

13、本院质量管理工作要求及本科相关的规定确定考核方式,制定考核的细节工作,按具体的层级管理分工计算每个班次具体的分值,其中护士长10分,护理组长8分,责任护士5分之外,还要与日工作量相结合,在管理方面以及奖金的分配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 1.3评价方法 在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调查。护理质量评价:病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消毒隔离工作完成情况;技术操作水平的评价,以上三方面均由专职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考核打分,满分为100分。护理满意度为: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按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

14、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其中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层级管理实施前后,随机抽取患者及家属300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层级管理实施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层级管理实施前(2=35.00,P0.01)。 2.2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比较。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层级管理实施前(2=7.24,P0.01)。2.3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分别对护士进行病区管理、消毒隔离及技术操作考核,层级管理实施后护士的病区管理、消毒隔离及技术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层级管理实施前。 3讨

15、论 精神病科护理工作管理,一方面具有医院一般科室所具有的共性,即包括人员的编制有限,工作强度大,同时日常工作繁忙,因此会导致对患者护理单元检查以及对护士的护理情况抽查工作欠缺,另一方面,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缺乏和广大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工作;同时科医院的护理工作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病患者常在幻觉以及妄想支配下,从事日常的活动,这样很容易导致多种意外事故的突发。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除进行有效的治疗护理之外,还要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这方面也是导致护理工作繁重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对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测评,评价层级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在层级管理实施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78.67%,护士的满意度为74.29%;层级管理实施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5.00%,护士的满意度为91.43%,高于实施前(P0.01);层级管理实施后病区的管理、消毒隔离以及技术操作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