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产后的应用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49023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在产后的应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中医在产后的应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中医在产后的应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中医在产后的应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中医在产后的应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在产后的应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在产后的应用资料(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在产后的应用,产后病概论,产后病: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产褥期:产后生殖器官及全身逐渐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一般约6周左右。 常见的产后病主要有:恶露不尽、小便不利、便秘、失眠、眩晕、缺乳、腹痛、关节疼痛、发热、抑郁等。,出现产后病的原因,女性以气为本,以血为用。分娩是一种剧烈的生理过程,分娩中大量的出血和剧烈的疼痛往往会损伤人体的气血。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致“百节空虚”,产后又多瘀血,如不注意摄生,外感六淫,即可致病。 病因病机: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病机以多虚多瘀为特点,。,产后病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

2、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致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的原则,以大补气血及活血化瘀为产后病的主要治疗大法;针对各种产后病的具体选方用药,一定要照顾气血,行气勿过耗散,消导必兼扶脾,寒证不宜过用温燥,热证不宜过用寒凉。 根据四诊八纲,重视“产后三审”:一审小腹痛与否;二审大便通与否;三审乳汁与饮食。,产后病用药禁忌,产后用药三禁:一禁大汗以防伤阳;二禁峻下以防伤阴;三禁通利小便以防伤津液。,产后缺乳概述,定义:产后哺乳时,乳汁缺乏,不足以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包括虚实两方面。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所致。实者则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

3、。另外,还有起居及饮食不慎所致的乳汁减少。,产后缺乳中医分型,气血虚弱型: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发白,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说话无力,间或有漏奶现象。舌淡少苔,脉虚细。 肝气郁结型:症见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饮食起居不慎型:产妇吃了韭菜、芹菜、花椒、浓茶等食物或感冒发烧后,奶水明显减少。,产后缺乳辩证要点,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虚实 虚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产后缺乳治则及治法,治疗法则: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

4、络下乳 气血虚弱-益气补血-通乳丹、加味四物汤等 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身热加黄芩、蒲公英。乳胀硬热痛,触之有块加丝瓜络、路路通、夏枯草。外用蒲公英捣烂敷肿处。,产后缺乳穴位按摩,乳根穴:用中指点按乳根穴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膻中穴:用拇指自下向上推膻中穴约1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放散为佳。 少泽穴:用拇指指甲掐被按摩者少泽穴约20秒,然后松开3秒,反复操作10次即可。 中脘穴:按压中脘穴约1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足三里:被按摩者平躺,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太冲穴:用拇指点按太冲穴半分钟。,产后缺乳穴位按摩,寸:患者中指中节为一寸,全中

5、指长为三寸。“同身寸法”,一拇指的宽度为一寸,食指加中指的宽度为一寸五,食指、中指加无名指的宽度为二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加小指的宽度为三寸,一个手掌的宽度为四寸。,产后缺乳穴位按摩,乳根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产后缺乳穴位按摩,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产后缺乳穴位按摩,少泽穴:小肠经脉的穴道,位置在人体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产后缺乳穴位按摩,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产后缺乳穴位按摩,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产后缺乳穴位按

6、摩,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或用手指沿着足部母趾、次趾之间的夹缝向上移压,能感觉到动脉应手的位置即是太冲穴。,产后缺乳耳穴按摩,中医认为,“耳”与人体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刺激耳穴,可以治疗肝脾等多种脏腑病症。 选穴:取内分泌、胸、乳腺穴,胃、脾、肝、神门、三焦穴,每穴按摩2-3分钟,以耳朵发热为度。,产后缺乳饮食疗法,常用药材: 补气常用:生晒参、北沙参、黄芪、山药、香菇、芡实、芝麻类、甘果类、薏苡仁等。 养血常用:大枣、枸杞子、当归、桑椹子、红米、赤小豆、糯米草根等。 滋阴常用:麦冬、天冬、百合、北沙参。 疏肝常用:柴胡、漏芦、通草、青皮、陈皮等。 通乳常用食

7、材:多用鲫鱼、墨鱼、鸽子、母鸡、鲜肉骨、鳝类等配合蛋、乳、粗粮、豆类、木瓜、花生米、黄花菜、木耳、香菇蜂蜜等食物互补。,产后缺乳饮食疗法,1、鲫鱼汤 做法:鲜鲫鱼500克,去鳞除内脏,加上通草6-10克煮汤,吃鱼喝汤,每天2次,连喝3-5天。 作用:鲫鱼能和中补虚,渗湿利水,温中顺气,具有消肿胀、利水、通乳之功效;通草可通气下乳,与鲫鱼相配,效果更佳,但鲫鱼汤宜淡食。 2、猪蹄葱白煮豆腐 做法:猪蹄一只,葱白二段,豆腐60克,黄酒30毫升,将猪蹄洗净切开,与葱白,豆腐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30分钟,再倒入黄酒,加入量食盐,可下乳,或王不留行15克,猪蹄2只,同炖,饮汤食用。,产后缺乳饮食疗

8、法,3、花生粥 做法:生花生米(带粉衣)100克,大米200克,将花生捣烂后放入淘净的大米里煮粥。粥分2次(早午或早晚各1次)喝完,连服3天。 作用:花生米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醒脾开胃、理气通乳的功能。 4、花生猪蹄汤 原料:猪蹄2个,花生150克,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猪蹄除去蹄甲和毛后,洗净,和花生一起放入炖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炖熟,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作用:花生性味甘平,入肺脾经,可益气、养血、润肺、和胃。猪蹄性味甘、咸、平,入胃经,可补血通乳。适合乳汁不足者。,产后缺乳饮食疗法,5、黄芪炖鸡汤 原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红枣10颗,母鸡1只,葱1根,生姜2片,盐、

9、米酒适量。 做法:黄芪入滤袋,母鸡洗净,切块,葱切段备用。以上加清水,文火炖焖1小时后加盐、米酒即可食用。 作用:黄芪甘温,功能补气健脾,益肺止汗,可补气生血而化生乳汁。母鸡性味甘温,能够温中健脾、补益气血。此汤适合产后体虚、面色萎黄、乳汁过少、易出虚汗等症。 6、猪蹄通草汤 原料:猪蹄2只,通草6克,葱白3根。 做法:将以上3味共同加水煮汤。每日分3次服,连服3日。 作用:通草、葱白有通络下乳的功能。适用于肝气郁滞、乳管不通者。,产后缺乳饮食疗法,7、鸡血藤、红枣、桑寄生煎水代茶,或用鲤鱼煲花生服。,乳吹和乳痈,(乳吹)产后乳汁蓄积:乳房胀痛,乳腺结块触痛,乳汁难出或有结块;但局部无红肿灼热

10、感,不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 (乳痈)产后乳腺炎: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胀痛, 局部皮温高、压痛, 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房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 出现较明显的硬结 , 触痛更加, 同时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无力、脉快等全身症状。腋下可出现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严重时可合并败血症。,乳吹和乳痈病因病机,乳吹:乃小儿饮乳,口气所吹,乳汁不通,壅结作痛,不急治则成痈,宜速服瓜蒌散,更以手揉散之。 中医认为乳痈外因为产后哺乳乳头破损风毒之邪入络,内因

11、为厥阴之气不行阳明经热熏蒸肝郁与胃热相互影响,引起乳汁淤积、乳络阻塞、气血瘀滞、化热酿毒以致肉腐成脓。治疗上采用针药并用,内服中药调肝解郁、清热解毒、消肿通乳,外用针灸刺激相应穴位疏经通络。,乳吹和乳痈辨证分型,郁乳期:乳房肿胀触痛,乳汁淤积,排泄不畅,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可伴有寒战、高热、口渴、纳差等症。 酿脓期:肿块逐渐增大,焮红疼痛,寒热不退,持续性搏动性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脉弦数。 溃脓期:脓肿形成,触之有波动感,局部红紫,经切开或自行溃后脓液大量流出。肿痛渐消,舌淡红,苔薄黄,脉略数。 如脓流不畅,肿势不消,发热不退,可能波及其他乳络,致成“传囊乳痈”。,乳吹和乳痈治则、治

12、法,郁乳期:-气质热壅-疏肝清热、通乳消痈。瓜篓牛蒡汤加金银花、连翘、蚤休、橘叶等。 酿脓期:-热毒炽盛-清热解毒透脓。瓜篓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 溃脓期:顺着-正虚毒恋-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逆者根据具体症状分期治疗。,乳痈具体方药组方,瓜篓牛蒡汤-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生栀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陈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组成。 透脓散-黄芪12克 山甲(炒末)3克 川芎9克 当归6克 皂角刺4.5克。 托里消毒散-人参、黄芪(盐水拌炒)、当归、川芎、芍药(炒)、白术、茯苓各3克;金银花、白芷各2.1克 ;甘草1.5克。,乳吹和乳痈,乳房按摩:按摩前,局部热敷;由乳房四周向乳

13、头方向按摩,保证挤压乳头每侧至少有10个乳腺管喷乳为佳。,乳吹和乳痈穴位按摩,可以选用肩井、天宗、太冲、膻中、少泽、乳根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分钟。,乳吹和乳痈穴位按摩,肩井穴:足少阳胆经腧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即乳头的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乳吹和乳痈穴位按摩,天宗穴: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在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平第四胸椎。,乳吹和乳痈穴位按摩,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足厥阴肝经穴位。,乳吹和乳痈穴位按摩,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乳吹和乳痈穴位按摩,少泽穴:小肠经脉的

14、穴道,位置在人体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乳吹和乳痈穴位按摩,乳根穴:足阳明胃经穴位,位置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吹和乳痈贴敷治疗,乳香、没药、土鳖虫、天南星。研末,用醋调匀,敷于乳房的红肿部位,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湿润,辅以按摩。3-7天一疗程。 如意金黄散加米醋/凡士林调开涂抹乳房,随干随换。(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 ) 仙人掌去刺后偎热或捣成泥,外敷,一日2-3次。,乳吹和乳痈贴敷治疗,用芒硝溶于温开水中,以厚纱布蘸药液热敷患处。用于病初。 新鲜蒲公英、野菊花、芙蓉花叶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赤小豆研

15、末,水调涂之。 适量黄柏研细末,以鸡子白调停涂之,干则易。,乳吹和乳痈饮食调理,1、禁忌吃辛辣,油腻,冰冷等刺激性很强的食物,比如辣椒,肥猪肉,冷饮等,也不能抽烟喝酒。 2、梅花粥-白梅花3-5克,粳米50-100克。 先煮粳米为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梅花,同煮2-3沸即可。 3、木耳羹-银耳20克,黑木耳20克,连翘20克,青皮10克,鲜马齿苋30克,通草3克。 先把中药煎汁至750毫升,银耳、木耳泡发煎好的药汁煎煮,共23小时,加少量红糖共同服用。,乳吹和乳痈饮食调理,4、蒲公英粥-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先煎汤,再下粳米100-150克熬粥。 5、金针猪蹄汤-鲜金针菜根15克(或用干金

16、针菜24克) ,猪蹄1只 。两者加水同煮。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吃34天。 6、黄芪乳鸽汤-乳鸽1只,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将乳鸽洗净,黄芪、枸杞子用纱布包好与乳鸽同炖,熟后去药渣,吃鸽肉饮汤。用于乳腺炎溃破后康复期。,产后身痛定义及原因,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等症 。 多因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所致 。 常见病因有血虚、风寒、血瘀、肾虚 。,产后身痛证型表现,血虚: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脉细。 外感风寒:肢体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疼痛剧烈,宛如针刺,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遇热则舒,伴恶寒畏风,舌苔簿白,脉濡细。 血瘀:疼痛较重,痛有定处,麻木,发硬,重着,屈伸不利,伴恶露量少,舌暗,苔白,脉弦涩 。 肾虚:产后腰酸,足跟疼痛,伴头晕耳鸣,舌淡暗,脉沉细弦 。,产后身痛辩证要点,辩证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