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作文之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5743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野作文之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田野作文之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田野作文之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田野作文之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田野作文之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野作文之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野作文之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写田野调查报告【篇一: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

2、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在研究前期必须要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 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

3、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

4、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调查报告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串连庞杂的具体材料,使整篇报告形神合一,达到清楚地说明调查问题的目的。 专题性调查报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事物、问题或问题的某些侧面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的特点是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依据材料不及

5、综合性调查报告那么广泛,反映问题也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普遍,但它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篇二:王广进 黔东南独木龙舟田野调查报告】 黔东南独木龙舟田野调查报告 王广进1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 体育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东 广州 ) 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体育爱好者增加明显,这不乏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功。北京奥运会的盛况,不仅让我们联想起2007年在广州举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

6、会”的状况。当时,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了几个项目的比赛,在比赛现场,尽管不收门票,但几乎没有观众,有的仅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偶尔有几个学生和教工家属充当观众。其他项目也大抵如此。这和“洛阳纸贵”的北京奥运会门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缘何如此呢?按照现代化的一般逻辑,市场主导下的人群对“异文化”有着极高的好奇心和参与行为,那么,为什么作为“异文化”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悖此论断呢? 这种疑惑和不解一直存在于心中,努力用人类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理论对这一现场做一诠释,然,总归是形而上过强,缺乏事实作为支撑。2008年上半年,贵州民族学院教授杨世如老师到华南师范大学访学,其间,有论及黔东南的独

7、木龙舟十分有特色,且具有很高程度的“原生态”。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旋即,胡小明教授和杨世如教授在当年6月对黔东南独木龙舟做了粗略地田野调研,结合杨世如教授近8年对该地区独木龙舟做的持续调研和参与,认为: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具有独特的比赛器具、组织流程和活动参与形式,且与独木龙舟竞赛的相关习俗几百年来变化不大,通过人类学的方法对它进行调研,能为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论据;也能为“空无一人”的“全运会”赛场提供现实的反例,思考“全运会”日后发展,思考现代体育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也能从文化行为的角度来深层思考竞赛项目与观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印证美国历史学派所言的“国民性对行为

8、影响”的论断。这些正是我们亟需通过人类学的调研想要了解的。 同时,基于体育人类学青年学者十分匮乏,即使有对此感兴趣者的一二者,也对人类学究竟该如何进行田野工作十分茫然。针对这种情况,胡先生称之为“半个人类学爱好者”。为了扭转这种状况,为了体育人类学的长远发展,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胡先生力促对贵州黔东南的调研调查。此次田野工作的目的有二:思考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的关系;锻炼年轻体育人类学工作者的技巧,以及激发体育人类学爱好者的兴趣。基于以上,计划在2009年农历五月二十三至六月五号对该地区的独木龙舟做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这一计划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贵州民族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贵

9、州省体育局和贵州凯里地区相关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正是有了他们的热忱协助,才使得我们一行在对独木龙舟做田野工作时,跳过了初始的生分、不合作、拘束,能极快地进入到“知心交谈”的境界。对于能有如此结果,离不开相关单位的通力支持,调查组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本报告之所以将副标题确定为“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自觉民俗竞赛参与与被动体育竞赛”,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般而言,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的竞赛项目基本上都是源于我国各个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竞赛活动,在没有被作为“全运会”比赛项目之前,这些竞赛项目都是各个少数民族民间自发举行的,参与者众多。而作为体育比赛项目之后,同样活动就变成了被动安排的体育赛事了

10、,参与者和观看着寥寥无几。从自觉的参与性竞赛到被动1 王广进(1973-10),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类学与休闲。性的体育比赛所表现出了极大反差,其间所涉及到的因果关系多不胜数,但用文化的相关理论解释这种现象拟或是最有说服力的,而对文化研究颇有厚度的文化人类学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研究支撑。 1 黔东南独木龙舟概述 黔东南独木龙舟赛仅存在于台江县和施秉县,在两县行政划分分界线清水江两岸有六七十个苗寨共同举行的节日活动。约定平寨为农历五月廿四,塘龙廿五,榕山廿六,施洞廿七,定在上述四个地点集中。施洞地区苗族龙舟节历史悠久,但因为历史记录较少,故很难考证其真正的起源。 划龙舟的村寨,一般一

11、寨一只龙舟,两百户以上的多是两只或三只。放龙舟的房子形长廓,称“龙舟棚”。棚为一排七间八柱式木结构,上有瓦面屋顶。龙船船体一般用杉树。中为主船,苗语称“合迷”,意为“母船”。两侧各一小船,苗语称“嘎呆”,意为“子船”。每只龙舟上都有一个叫“嘎纽”的人,即鼓主之意,俗称为“鼓头”。舟上人员计有“鼓头”一人,锣手一人,撑篙一人,理事一人,艄公一人,他门分别站或坐在母船上,每只子船则站十六名挠手。龙舟的仪式与禁忌比较多。由于黔东南独木龙舟具有独特的文化蕴含,业已逐步成为黔东南地区的标志性文化之一,每年也导致了众多学者、摄影师和旅游者进入黔东南地区进行有关考察和游玩。 从2009年6月12号到6月23

12、号,我们在台江县和施秉县度过了难忘了12天。在此期间,我们把工作分为三部分:对龙舟的实地测量,共测量了30艘龙舟和龙舟棚;对龙舟划手的体质人类学测量,共测量了60多个划手;对鼓头、鬼师、寨老、村长、村支书进行深度访谈。基于以上工作,把调研人员分成了两大组,测量组和访谈组。 2 关于龙舟的传说:主干下相同中的巨大差异 在访谈期间,对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起源绝大部分都认同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清水江旁住着老人保公和他的独子九保,一日下河打鱼,一条恶龙,一下子将其子拖进了龙洞里。走访的村民对这一段的描述高度一致,但其后的描述则各有不同,兴许每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即兴发挥,代代口耳相传,没有文字

13、的记载,以至于我们听到了五花八门的描述。有说老人立即下水把龙杀死了,有说是等到龙睡熟后潜入洞中将龙杀死;有说是把龙杀死的(说这一点的不知道是如何杀死的,他们的词汇中反复说到“把龙杀死了”,再无其他描述),有说是把龙烧死的(这点居多,但是用何物把龙烧死,描述各不相同)。反正是龙死了。龙死之后一连九天九夜无太阳,当时,有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摸黑到江边洗衣,孩子将捶衣棒在水面上划来划去嬉戏,嘴里不意中喊道:“咚咚多!咚咚多”谁知他这么一喊,太阳出来了(这一点也是高度一致)。一说是为了纪念这情况,就模仿捶衣棒的形状进行龙舟比赛;一说是龙托梦给寨民,如要风调雨顺,就要划龙舟。 天亮后不久,龙从江面上飘来,有

14、人尝了龙肉,好吃,纷纷来抢。胜秉寨发现得最早,分得龙头;平寨分得龙颈,塘龙寨分得龙身,榕山寨分得龙腰,施洞口的人去得晚了点,只分得龙尾,杨家寨去得最晚,仅仅分了点肠子。因此,现在杨家寨龙舟染成深绿色的(传说龙的肠子呈深绿色),称青龙。最初大家商定;按照分龙肉的先后顺序来划。如胜秉分到龙头、排在农历五月初五;平寨分得龙颈,排在五月初六。但此时正值割麦、插秧的农忙季节,为了不误家时,痛痛快快过节,于是各寨又来协商,改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分期分地举行竞渡。经商议平寨为农历五月廿四,塘龙廿五,榕山廿六,施洞廿七,定在上述四个地点集中。这一规定,相沿成习,直到今日。对于这段传说的讲述,村民都说不

15、清,有的只是偶尔的信息、碎片式的言语,这些是结合其他书籍和资料整理而来的。 3 走入困境的鼓头推选 寻找鼓头,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一是因为做过鼓头的人少,二是在鼓头在农忙季节没有时间和我们交流。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访谈了几个寨子的鼓头,其中一个是今年欲做鼓头的岩脚村姜村长。和姜村长见了几次面,其人纳言敦朴,和他在一起经历了龙舟下水的一整夜,言语极少,倒是和到他家帮忙的10几个人相谈融洽。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汉话不好,但好在他们其中一个到过广州打工,和他们交谈起来也没什么障碍。从这些村民口中的零言碎语得知:鼓头的推选进入了困境。 村民对这种困境的说法有四。一是德高望重、子女众多的老人太少

16、,尤其是有较多女儿的老人太少。因为子女少,就意味着亲朋好友少,亲朋好友少就意味鼓头所收到的牛、马、猪、羊、鹅、鸡、金钱等少,这些东西少就意味着鼓头十分没有面子,没有了面子也就失去了做鼓头的意义。二是村中的年轻劳力太少,好多都出去打工了,没有回来。年轻劳力太少导致龙舟下不了水,因为龙舟一般距在清水河有50米左右,高于河岸约5米左右,要想把重达约一顿的龙舟抬到河水中,非有几十个青年劳力不可。同时,每个龙舟上有近30多个个划手,均需年轻体力好的。没有了年轻劳力,即使有符合做鼓头的老人,这个寨子的龙舟也下不了水的。三是寨子中的龙头不热心,或者是没有龙头(有些寨子现在改名为龙舟委员会)。说到此点时,很多村民敦厚的脸上常常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一种不满却不想抗衡的无奈。随着和他们交流的深入,他们对祖上所传信念“一个寨子不能产生鼓头是没有面子的”却表现出可以理解的释然。毕竟,金钱、物质、好生活也是他们追求的,即使是放弃了固有的文化理念,又有何妨?四是寨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