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是成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4963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的本质是成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心理疾病反映这样一个本质:一个人的成长受到了阻碍,以至于陷入一种挣扎而无果、放弃又不甘的状态。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当事人清除阻碍,摆脱无效的挣扎,朝着成长的目标迈进。促进当事人成长,这本身就是治疗,而且是最高意义的治疗。因为生命的目的是成长,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成长的治疗,就是生命的治疗。因此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之前,问题大于你;接受心理咨询之后,你你大于问题。通过一个心理咨询的过程,我们促进当事人长“大”。当他长大了,他就更有力量了,就可以突破生活的困难,克服成长的障碍。症状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的现象,在其背后总有复杂的“发生因素

2、”和“维持条件”,而这些因素和条件既有现实的根由,又有内在的动因。因此,咨询师会把问题放在当事人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系统里加以考察,了解问题的本质,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包括当事人的成长环境、生命经验、生活状态,以及他的情绪反应、观念系统、行为模式、生活风格,及其更深的潜意识动机。咨询师不仅需要自己去了解和理解,同时也帮助当事人自己从中获得觉察。人的内部有一种感受力,可以感受各种事务,从而获得各样的情绪体验,包括快乐。那些自幼感受到更多快乐并且发展出感受快乐的能力的人,更爱生活,也更珍惜自己。他们的生命如同一棵树,扎根很深,能够承受生活的暴风骤雨。考察各类心理症状,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情绪,就

3、是不快乐,而且不管怎样,都不快乐。这往往源自当事人自幼在生活经验上受到太多保护,又在某个方面如学习,礼貌等受到过度强求,从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太少,感受快乐的能力受到削弱甚至摧残,以至于他们在生活中不管拥有多少快乐的条件,也不感到快乐。这样的人,不大爱生活,也不大爱自己,他们活的不真实,生命根基很浅,在生活的风雨中显得飘摇不定。真正的母爱,是有意识的爱。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把爱的对象培育成为独立的、有关爱能力和责任能力的个体,但潜意识的母爱,往往是自恋性的爱,它表现为母亲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伸,用过度保护的、控制的、包揽性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不允许孩子成为自己,过独立的生活。荣格和弗兰克尔的

4、论断:人活着是为了追求意义!奋斗了一生,可以安然享受奋斗而来的成果,而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后代也需要去创造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命成果。经受过太多磨难的父母一样,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许多好的条件,然后试图用这些条件去免除孩子在生活中经受合理的受苦,用自己的经验去带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生活覆盖孩子的生活,而这样实际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结果让孩子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从此变得不快乐。心理成长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生活化”进程发展出真正的“感受力”,好的教育就是推动每个走进自己的人生经验,充分发展出感受生命快乐与价值的能力。这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幼年时期从不玩耍,他们内心里有

5、一个空缺,就会在时过境迁之后追求补偿性的满足。网络游戏让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好像找回了童年缺失的某种感觉。天堂来的孩子面临的问题:成绩好、在赞扬声中长大、太听话、很少跟同伴交往、从不玩耍、受到过度保护、单一思维、太强的比较心,在大学里从天堂回到地上,当他们内心有了真正的觉察,他们的选择不应是回到过去,而应是进入现实,不应是飞回“天堂”,而应是落到地面,带着痛苦在地面上行走,让自己经历成长,并最终成为自己。一个在家里受到太多责怪的孩子,会在选择上倾向于逃避责任。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已经习惯于这样违背自己。优秀的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报复,不掩藏对成为伟大人物的追求,一个人敢于表现少年轻狂,

6、表明他有一种自我确认的信心,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一种实现自我的渴望。发现了自己的本质,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而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少年轻狂成了一个基础,一个人由此可以建立自己,然后变得稳固、坚定而有力。如果一个人受到太多的局限和压抑,被成人强逼着向现实就范,他就无法表现少年的意气风发,他就不敢确认生命里那些好的资源,也不能把他们顺畅的发挥出来,相反,他可能很早就发展处一种妥协的倾向,一种压抑和掩藏自己的倾向,这被马斯洛称为“约拿情节”,害怕自己伟大,嫉妒别人伟大。少年情况是需要培养的,我们的文化和教育要腾出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然表现出少年轻狂。论孩子纪伯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

7、命渴望自身的儿女。他们通过你出生,并非来自于你;他们和你在一起,却并不属于你。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屋里,那是你甚至在梦中都不能造访的房屋。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你是发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神弓手在无穷之路上瞄准目标,他用神力折弯你,好让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让你在神弓手掌中的弯折令他愉悦吧,因为他既爱那飞驰的箭,也爱那坚稳的弓 读懂了这首诗,就可以做父母了。读懂了这首诗,就可以做心理咨询师了。这首诗讲得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这正

8、是孩子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根本。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并非来自于你,也不属于你。这话是在提醒父母:不要控制自己的孩子,要尊重他们,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长成自己。因为,他们来自一个更大的生命,这生命不仅包括孩子,也包括父母,包括所有人。所有的人都属于这个大生命,都是这个大生命的孩子,都是从这个大生命的渴望里产生出来的,都会在大生命的渴望里自由的成长。他们的成长,不是单一的要实现某个目标。他们的生命就像一条河,一路流淌着,并且感受着自我的流动,体验着沿路的风光,以及它们在水中的投影。给孩子的思想,不见得是出于爱,大多出于担心,为了让孩子接受思想,他们把思想装扮成爱,以爱的名义灌输思想。因为父母把爱和思

9、想混为一团,孩子分不清楚,结果是孩子既不懂得爱,也不会真正得到思想,因为父母把担心、自负、挫伤、偏见都混杂在思想里,传输到孩子的内心里了。结果是孩子头脑里只有父母的标准,进入到新的环境就不知如何应对,变得惶惶不安。不禁感慨:思想太多了,爱太少了!思想太多了,孩子不能学会思想;爱太少了,孩子不能学爱。思想太多了,占据孩子的自主空间,是孩子发展不出自主的能力;爱太少了,把孩子的生命变成了一片贫瘠的土地,是孩子发展不出爱的能力,反而发展出自恋的倾向。“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孩子变得像我们,孩子身上有一点不像我

10、们,都会让我们担心,视为“异质”,视为危险的因素,毫不留情的加以打击。我们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把自己挫伤的情绪强加给孩子,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恐慌和不安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变得像我们,我们是让生命后退,让生命停留在昨天。我们强加给孩子的那些东西早已时过境迁,但我们依然在用那些东西禁锢自己的孩子。我们没有真正觉察,我们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是这样的,是因为父母的父母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要求孩子也是这样的。我们扛着自己的过去,把孩子也拉回到过去,似乎他们的生命是属于过去的,他们的心灵难以飞向未来。这样,我们的心灵就留在昨天的坟墓里,而不是居住在明天的房屋里。我们怎么做父母

11、呢?纪伯伦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你是发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神弓手在无穷之路上瞄准目标,他用神力折弯你,好让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拉弓射箭的神射手就是诗一开头所说的“生命”,他喜欢我们在他手掌里弯曲自己,因为这弯曲里有甘愿的爱,有为爱而付出的劳碌与牺牲,是为了跟他配合,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父母是弓,孩子是剪,神弓手因为爱的缘故而拉弓射箭。我们是弓,尽力弯曲自己,以便有更大力量发射;孩子是箭,带着对目标的渴望,尽力向更远的地方急驰。这里有培育生命的喜悦。如诗所云:“让你在神功手掌中的弯折令他愉悦吧,因为他既爱那飞驰的箭,也爱那坚稳的弓。”那些不愿意折弯自己的父母,那些不愿发射生命之箭的父母

12、,那些要把弓和箭捆绑在一起的父母,就感受不到培育生命和生命成长的喜悦。作为咨询师,也是一张弓;我们的求助者,如同一支箭。不管是弓还是箭,都愿意为生命的神弓手所用。咨询师愿意折弯自己,求助者渴望射出自己,神弓手开始用力了,那生命之箭被射得又快又远。在这场合作之中,我们都为充分的使用自身的力量,从而获得最大的愉悦。要完成这样一项合作,我们需要有一个最根本的态度:尊重生命。中国的父母写一首论孩子会是什么呢?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他们是我生命的延续。他们是我而生的,是我给了他们生命。我把他们放在我的视野之内,因为他们属于我。我爱他们,所以把思想灌输给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我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还让他们的心灵住在我建造的安乐窝里。不管他们走到哪里,我都会跟他们形影不离,因为离开了我,他们什么都做不好。我努力把他们变得像我,我不喜欢他们现在这个样子。要是能够,我想把他们带回到母腹里,因为现在很不安全,将来也没有什么希望。我的孩子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没有保障,我必须对他们严加控制,让他们跟我寸步不离。让孩子在我的“爱”里变得安分守己吧,既然我不让他们蹦出我的手掌心,他们就蹦不出我的手掌心。多么糟糕的诗呀!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现金使用范围,遵守银行结算制度,现金银行存款按时间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结出余额现金当日核对,银行存款月终必须与银行核对,做到日清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