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心理学专业名词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94340 上传时间:2017-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心理学专业名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心理学专业名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心理学专业名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心理学专业名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心理学专业名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心理学专业名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心理学专业名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 部 第 12 章生物性动机(biological motive)亦称“生理性动机” 。与“心理性动机”相对。有机体为满足食物、水分、空气、性、回避危害等生物需要而产生的活动推动力。是与有机体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激起状态。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生物性动机的主要机制是下丘脑的活动。生物学化(biologicalization)亦称“生物主义” 。心理学研究中单纯以生物学原理阐述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将心理学的规律归结为生物学规律,忽视或否定人的心理现象的质的特殊性的理论观点或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在。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时,只考虑纯粹的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如霍尔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

2、种系发展的复演;高尔顿把天才的产生归于家族的遗传学;或者将动物心理研究的结果直接搬用到人身上,不考虑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异,如华生的孓R(刺激一反应)公式;苏联心理学中一度出现的以高级神经活动规律代替心理活动规律的倾向等。这种倾向与一般的借用生物学理论、方法和动物研究的成果来理解和认识人的心理规律的做法有区别,后者在心理学研究中是必要且有益的,而前者则忽略人的心理的质的特殊性,不仅是片面的,且有碍于心理学的发展。生物学生长模型(biological growth model)个体生长发育模型。戴维等人提出。该模型认为,个体生长发育的最终状态(即成熟)是持续发展的目标。个体的发展变化是有序的、不可逆

3、转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发展模式。尽管儿童和青少年期的许多行为及心理特点在质与量上的变化都非常快(如身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 ,但并不违背这一普遍规律。该模型认为,成人的发展与儿童的发展有所不同,而只限于描述从出生到成人早期心理发展中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较稳定的行为变化。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的一种。用生物学因素来解释疾病产生原因,并针对此原因来采用相应的治疗、预防和制定保健制度的医学模式。其出现是 19 至20 世纪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结果。在此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类控制了多种传染病,健康状况迅速提高,寿命明显延长。但由于科学的继续发展,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不断

4、提高,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不能单用生物原因来解释。其局限性在于:(1)看问题的片面性,将心理与生理分开,将人与环境分离,忽视健康和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2)看问题的绝对化,认为任何身体疾病必定有着某一个特殊的生物学原因;(3)思维的机械化,认为一种疾病,不是这种细菌或生物化学的失平衡,便是那种细菌或生物化学的失平衡。因此,它必将被新发展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原社会调节(biogenic social regulation)利用生物因素控制社会群体行为的调节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施奈尔拉 1949 年提出,说明昆虫的社会调节方式与高等脊椎动物不同。生物因素包括动物对营养的需要,温度、湿度

5、的条件,以及在群体成员中传递这些信息的符号机制等。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 亦称“生理钟” 、 “内在钟” 。生物机体内控制生理活动作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机制或结构。受到破坏或干扰,会使机体产生种种不适症状,如疲劳感、易瞌睡、工作效率受影响;一旦适应后,又正常运转。生涯成熟度问卷(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CMI)团体人格测验。克莱特斯编制。旨在测量被试事业选择态度。已由中国台湾的夏林清、李黛蒂修订为中文,1983 年由辅仁大学心理卫生中心出版。适用于小学六年级以上学生。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墨家关于对待生死态度问题的一种心理观点。其对待生和死的看法,有

6、时用理智的尺度:“有义则生,无义则死。 ”(墨子天志下 )但有时也用情感的尺度:“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墨子修身 )正是从后者出发,墨家积极提倡“兼爱” ,也主张“非攻” 。 “兼爱”就是爱其生,也含有哀其死的成分;“非攻”就是哀其死,也含有爱其生的成分。生长(growth)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生长和心理生长。前者指机体在成长过程中体内细胞数量的增多、体积的增大、细胞间质的扩展,及其引发的机体各部分在体积、重量和长度上的增长、功能的分化和提高等。这一持续变化过程在人类身上经历母体内、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这几个阶段。后者指

7、个体在生理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功能(如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语言和思维以及人格)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受生物遗传和环境教育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前者规定心理生长的潜在可能范围,后者则决定了其现实水平。生长比率(growth ratio)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身体及各器官的形态指标(如长、宽、围度、重量等)与完全成熟时的形态指标之比。如新生儿的体重平均为 3 公斤左右,成人体重平均为 60 公斤,则新生儿体重的生长比率为 l20。生长激素(grOWth hormotle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蛋白质激素。由脑下垂体前叶分泌,受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与生长激素抑制因子的双重调节。其

8、化学结构和免疫特性因动物种属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人类由 188 个氨基酸组成,参与蛋白质合成并增强钠、钾、钙、磷等人体微量元素的摄取和利用;同时通过抑制糖的消耗,加速脂肪分解;使能量来源由糖代谢转向脂肪代谢,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和修复过程。但对智力的正常发展并无影响。幼年时若分泌过多或过少,均对躯体成长造成不良后果,如巨人症和侏儒症;成年人若分泌过于旺盛,则引起肢端骨不正常增长而致肢端肥大症,引发内脏增生而形成腹内脏器肥大症等。人类生长激素的阵发性分泌主要发生在生理睡眠后第一个慢波睡眠期。生长曲线(grOWth curve)描绘个体或群体一生或某个发展阶段上生理或心理发展变化及一般趋势的线型图。分

9、为生理生长曲线和心理生长曲线。一般以时间(如年龄)为横坐标,以某种生长指标(如身高、体重、记忆力、思维能力等)为纵坐标绘制而成。借助这类曲线可直观地了解某一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育、发展状况,或者某个群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一般发展趋势。生之谓性先秦告子关于人性本质问题的心理观点。 孟子告子上:“告子日:生之谓性” ,“食、色,性也。 ”认为与生俱来的食、色一类的生性即自然本性,是“无善无不善”的。生殖期(genital stage)一译“性征期” 。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儿童在性的发展上逐渐趋于成熟,达到正常的性生活形态。这一时期的到来是此前诸时期发展储备的结果。其根本特点是一

10、切局部的性活动均从属于生殖器的无上权力,服从繁殖的机能。个体放弃自淫,而以一个外来的对象代替其自身,同时把对各种不同对象的冲动统一为一个单一的冲动,用一个单一的对象代替这些不同的对象。包括两个阶段:(1)青春发育期,约 ll 岁14 岁。此时力比多的发展再次进入高潮,性感区开始向生殖器集中,性欲活动向生殖这一生物学目标急速发展。 (2)青年期,约 15 岁18 岁或稍后。此时青年能进行正常的婚恋,建立家庭,养育子女。若这一发展进程不完善,力比多被抑制并固着在早期发展阶段,性驱力未能受正常的性目标的支配,则会发生性行为异常。生殖器展示(genital display)动物呈现生殖器发出性信号的行

11、为。灵长类动物最显著。有两种形式:(1)呈臀,雌性和等级低的雄性把臀部对着另一只动物,意为邀请或安抚,常伴有形态方面的变化,即生殖器和肛门无毛皮肤的周围出现红肿;(2)阴茎展示,常表现为阴茎勃起,为威胁信号。在有的情况下,雄性狨猴一起把阴茎翘起,撒尿做标记。黑脸长尾猴的阴茎是鲜红的,睾丸是鲜蓝的,增强了生殖器展示的生动性。生殖人格(genital personality)即“生殖型性格” 。生殖型性格(genital character)亦称“生殖人格” 。精神分析理论术语。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论中的一种性格类型。指个体成年后仍保留生殖期的特征。弗洛伊德视之为理想的性格类型。此类个体表现出性成

12、熟,有能力选择配偶或抚养子女,力比多能量不再受到压抑。其性爱是亲密关系的重要部分,提供个体以幸福快乐,是健康功能所必需的。此类个体还能通过生产性和创造性工作升华其本能冲动,如科学家追求真理,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等,这些活动也带给他们幸福。声爆(sonic boom)亦称“轰声” 。飞行器在超声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传到地面形成的爆炸声。飞行器在飞行时,挤压并排开前方的空气。当飞行速度超过声速时,飞行器头部在空气中形成冲击波,同时在尾部由于被排开的空气重新汇合也形成冲击波。首尾冲击波一起随飞行器以相同的速度前进。冲击波的压力分布前沿最大,高于正常气压,然后经正常值而到达尾部时的负值,尤如英文字母 N

13、 形,故冲击波有时也叫做 N 波。轰声会对社会环境带来负效应。在超声速飞机的航线下会形成一个地面轰声污染区,其宽度约 80 公里160 公里,长度从启程机场的航向后方 160 公里起,至降落机场的航向前方的 160 公里止,在这一大片范围内可产生 130 分贝左右的噪声。当然轰声的实际强度和污染范围还与飞机飞行高度、速度、重量和气象条件等有关。由于轰声的压力波是突然到达地面的,所以人们听到的是骤然的巨响。轰声的突然性,会使人们受惊,并影响睡眠、交谈、思考、休息和工作。改进飞机空气动力性能,规定轰声的超压容许值,限制超声速飞机的飞行,提高飞机飞行高度,以及选择适当的航线使轰声远离居民区等,都可消

14、除或减少轰声对人体的危害。声沉(beats )亦称“升沉” 。声学现象。人在听到两个频率相差不大的纯音时产生的感觉。与两个频率的声音同时刺激同一个物理系统而产生的在波形幅度上的起伏有关。若频率相差小,则听到响度的起伏。如,同时发出 300 赫兹和 302 赫兹的两个声音,听者会听到每秒钟发生两次响度高峰,其可见合成波的幅度每秒起伏了两次。若两个声音的频率相差较大,便转换成断续的脉冲式信号,听者只能有喧闹的感觉,而无升沉效果。声带(vocal cord)发声器官。位于喉部的振动体。前起自甲状软骨角,后延伸至杓状软骨的声带突。正常人的声带分左右两条,呈灰白色条状,由表层、过渡层和体层三部分组成。实

15、验表明,在发声时,各层的负荷力不同,表层最强,体层最弱。各层所具有的动作特性也不同。左右两条声带围成的空间叫声门(或声门裂) ,在正常呼吸状态时,声带外展,声门呈三角形;在发音状态时,声带内收,声门呈裂隙状。喉肌由喉神经支配,发音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喉部的不同肌群即收缩以改变声带的张力,从而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声带如何振动,又如何控制,一直是语音学家、嗓音生理学家和声乐教师们重视的研究课题,先后曾提出过多种学说,如肌弹性空气动力学说、神经时值学说以及粘膜弹性空气动力学说等。其中,以粘膜弹性空气动力学说中的声带双质量模型呈现的动作特性和振动形式,与实际的声带振动最为相符。声东击西谓佯攻东面

16、,实击西面。 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系三十六计之一。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造成敌人心理上的错觉,使敌举措不当,而我出奇制胜。声东击西讯问法(interrogating method of selling the dummy)心理学讯问法的一种。针对犯罪嫌疑人不同的心理活动,为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在无意中透露犯罪事实而实施的一种讯问策略。如,犯罪嫌疑人出于畏罪,对讯问感到恐惧,或出于戒备,对讯问不轻易回答,言辞谨慎,或抱侥幸心理而抵赖、狡辩时,利用其既想逃避打击、拒不供认,又想自我表白、为自己开脱罪责的心理特点,可运用这种讯问法。具体可分两阶段进行:(1)示假而隐真,即“声东”阶段。先从与犯罪事实“无关”的情节开始,隐藏主攻方向,使犯罪嫌疑人产生错觉;(2)表面攻此,实则攻彼,即“击西”阶段。通过较为平缓自然的谈话,消除双方明显的对立,使犯罪嫌疑人逐渐失去警觉,分散其对主要犯罪事实进行防御的注意力,从“无关”情节中获取与其犯罪事实有关的线索,掌握与其犯罪事实有利害冲突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