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概述概述-成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3273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艺术概述概述-成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艺术概述概述-成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艺术概述概述-成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艺术概述概述-成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艺术概述概述-成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艺术概述概述-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艺术概述概述-成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述在梳理中外环境艺术设计史的脉络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概述一下。要想了解设计的历史,首先明确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设计?关于设计的起源,传统观点认为其发轫于3-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史前艺术”。但是,近来学者们又提出: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实际上就完成了设计也就是说,设计的起源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这就把设计的起源大大往前推进了几百万年。石器是人类第一次“为人造物”的创造活动,它的产生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并且以“原始功能主义”为最高原则。最初的石器设计是一种生存设计,是人类的本能。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多是粗糙的刮削器、 尖石状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在劳动中进

2、一步改进石器的制作,从中发展了人对制造物品的审美能力和形式感、材料质地感的把握,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创造力爆发出来,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设计,由纯功能性设计发展到对美的设计自觉追求,朴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相应产生。将实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以中国上古时期的创造活动为例,构本为巢、仓颉造字、夸父逐日、结绳记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各种征服自然的活动和智慧,即是人类设计的范畴。然而所有造物活动不都是美的、具有艺术性的,那些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

3、造型活动或营造活动才被称之为设计艺术意即“由设计而产生的艺术或创造的艺术”。无论中外,设计的最终结果都被定为艺术。诸葛铠先生总结得言简意赅:“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西方的“ 设计”(Design)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而发展到后来设计的含义变得更加宽泛了,还包含了艺术家头脑中创造性的思维,故有人将设计定义为:“事先在心中酝酿,在想象中已描绘出结果,并能通过实践使之成为现实的可视物。”1919年在德国小镇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校作为现代设计教育诞生的标志,“包豪斯”从一开始就将艺术因素纳入整个设计教育结构体系中,将艺术与设计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包豪斯

4、有名的现代设计大师莫霍里纳吉(MoholyNagy)曾指出:“设计并不是对制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将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其能纳入工业生产的轨道,对制品的这种构思和计划技术即设计。”可见设计不局限于对物象外形的美化,而是有明确的功能目的的,设计的过程正是把这种功能目的转化到具体对象上去。上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潮流、新观念和新思想的传播,现代设计的观念也开始传入我国。我国根据日译把design译为“图案”,而日本后来觉得这种译法欠妥,改用片假名,把design音译为即“迪扎因”。中国的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图案”、“美术工艺”、“实用艺术”

5、、“工业艺术”、“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过程。因此,事实上正规的艺术设计教育在西方从包豪斯开始已发展了近100年,而在我国真正接近西方现代设计概念的历史却只有20年的时间。目前我国在高级汉语大辞典上是这样解释“设计”的:“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绘出图样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图案。”故张道一先生说:“如果从字面训诂,设计就是设想和计划”。柳冠中先生认为“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一种创造性的人为事物,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柳冠中语),它是集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造物活动(李砚祖语)。

6、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据统计,截止2009年9月我国现有设计专业院校总数1,412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714所,其它为高职、高专院校。这就意味着,近年来每年有30万左右的新生进入学校学习设计专业,在校生数字估计超过100万人。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诸多专业中一直备受青睐,几乎每个有设计专业的院校都会设置环境艺术专业。回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史,也只有几十年的历程。时间虽短,但是发展迅速,经历了四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很快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体系,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教学体系。 20世纪5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校时,曾参照国外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的惯例,建立了

7、室内装饰系。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曾数易其名为:建筑装饰系、工业美术系和室内(环境)设计系李砚祖著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第1版,p3。如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在建筑类工科院校和文科的美术学院、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以及各种应用学院、独立学院等环境中,发展出多样的教育模式。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探讨环境艺术这个概念之前,理应先从“环境”这个概念的词源谈起。1. 环境1.1环境的概念“环境”一词在我国很早就有,有“环绕全境”和“被围绕包围的境域”的意思,后来又有“个体的整个外界”的解释。那么在现代辞海中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周围的境况”,另一种是“环绕所辖

8、的区域”,而建筑师富勒基于人的主体性来看他认为:“All that except me”解释后的意思是:“我以外所有的东西”,即服装、家具、家庭、近邻、城市乃至地球等都称为“环境”。然而我们更关注的是从设计的角度理解环境,那么依据设计的本质,也就是从人与物的关系来看环境的概念应该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也就是说由若干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组成的,并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是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生存的环境。从广义上讲,环境是指围绕和影响着人们周边一切外在的状态。通过人与自然间长期的磨合,我们可以把环境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环境的物质因素和环境的精神因素。 环境的物质因素:在1

9、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会议召开,人建筑环境曾是这届会议的主题。会议把环境分为两类:归属于自然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风雨、山脉、河流、田野、植被等等。人为促成的环境因素,包括:桥梁、楼寓、园林、家俱、雕塑、地铁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为促成的环境因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它们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和舒适郝卫国著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环境的精神因素:一般来说,精神因素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文化活动使环境形成的特有的风格特征。从古至今,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变化,无不渗透着各个时期人的思想观念,有帝王高大的殿堂、有贤士们的“世外桃源”、有雄伟的长城、有现

10、代化的都市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使得人们在环境建设中显现诸多不同。另外,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的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环境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人的因素来考虑与人有关的一切活动,并为这个活动提供一切最好的条件。人,既然是环境设计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人类的环境需要,就决定了环境设计的方向。当代人对周围环境的需求,大致表现为:回归自然、尊崇文化、体现个性和各种实用美等等倾向,当代环境设计,理应以当代人的环境需求来进行创意设计,为人类创造出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理想生活空间。1.2环境的种类:人类生活的环境,其概念的涵盖范围非常大。行为学上的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

11、存的、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李砚祖著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2。自然环境就是指自然界中原有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植被及一切生物所构成的地域空间;而人工环境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人为的地域空间,像城市、乡村、建筑、道路、桥梁等。保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基本外部条件。随着对自然环境改造极限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视保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平衡性和适宜性,呼吁“回归自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涵义范畴越发广泛,有生态意义、景观意义上的,也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

12、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从建筑学领域研究环境,一般都是指城市景观环境。所谓城市景观环境一般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诸如山川、河流、树木、建筑、小品,等等,是城市内比较固定的物质存在物,是人们的视觉可以感受到的,身心能够进行体验的的室外空间。例如建筑环境,人们每天都在建筑内进行各种活动,时时刻刻都在与建筑空间接触,对建筑的内外空间、功能、形象都有了概念上的认识,并对建筑所控制的空间范围有较清晰的界面,整个建筑环境也在脑中留下形象的记忆,人们知道它在城市中的位置,知道它的高度和控制范围,知道它和周围建筑的关系。城市景观环境正是由建筑、街道、广场、树木、小品等基本物质构成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

13、一的整体。城市形态是通过这些物质构成要素的组合表现出来的,城市形象就是这些部分形象外化的有机构成,并且综合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的完整的城市景观环境系统刘文军 韩寂著建筑小环境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1版 p1。2. 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与“环境”是两个联系密切却又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需要从其概念与属性两方面去理解它。2.1环境艺术环境艺术(Environment Art)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它有着宽广的内涵,可以说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单从字面上理解,“环境艺术”是名词,其侧重点是“艺术”二字,它是诸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它不仅不同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塑艺术等

14、纯欣赏意义上的艺术,而且也不等同于环境的点缀和美化,它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环境的构成来满足人们功能(生理)需求和精神(心理)需求而创造的一种空间艺术。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等。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艺术构成的要素。如: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人工创造的家具、陈设、建筑空间、市政设施、招贴广告,甚至人们自身的日常行为,如服饰、购物、休闲、运动等都是环境中的景致,是整个环境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环境艺术是以原来的自然环境为立足点,以各种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充分满足人的

15、需求,并协调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提供一个舒适合理的生存生活时空环境。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的艺术家、建筑师们率先提出了环境与艺术的融合问题。他们认为,应该创造寓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艺术,这一艺术形式与生活的联系要你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单一的艺术形式更加密切。因此,优秀的环境艺术应该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是创造和谐与持久的艺术与科学。其涉及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也是一个尚在发展

16、中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它的学科对象研究和设计的理论范畴以及工作范围,包括定义的界定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这里先引用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的环境艺术定义。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多伯的环境艺术定义,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具有权威性、比较全面、比较准确的定义。他虽然声言这只是从艺术角度讲的,是“作为艺术”的环境艺术定义,但是它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门类艺术的陈腐观念。该定义指出,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工程特征。因此在多伯定义的基础上,将环境艺术的定义概括为:环境艺术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