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简答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3214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简答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2 1、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形成条件?答: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湿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这样在大气中就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一些二次污染物,如O3、醛、PAN、H2O2等。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大气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污染高峰出现在中午或稍后。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生成,傍晚消失。2、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有什么

2、特征?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下降,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

3、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3、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置方法有哪些?答: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1、天然水体中存在哪些胶体物质,他们对重金属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有何影响?答:天然水体中的胶体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无机胶体,包括各种次生黏土矿物和各种水合氧化物;有机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

4、合成的高分子有机物、蛋白质、腐殖质(富里酸、腐殖酸、胡敏素)等;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2、根据土壤污染发生的途径,土壤污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如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答:(1)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A、污水灌溉。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其后果是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属封闭式局限性污染。B、酸雨和降尘。工业排放的 SO2、NO等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形成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烟囱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至3公里范围的点状污染。C、汽车排气。汽

5、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D、向土壤倾倒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E、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A、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

6、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B、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C、 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C、综合污染指数法。3、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答:(一)面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

7、,根据各地前些年开发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应把握的几个原则:(1)必须坚持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西部大开发中,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努力扭转边建设边破坏的局面,确保西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2)必须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中必须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把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严格管理,确保开发建设有序进行。(3)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的原则。西部开发必须成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确保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必须坚持城镇

8、污染治理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起抓。在西部开发中,要区别各地不同情况和条件,抓住重点地区的重点生态问题,分类指导,全面推动城乡环境保护工作。(二)针对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各级环保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唱好主角,做好以下工作。(1)准确定位,明确工作重点。(2)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3)完善法规制度,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4)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生态保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5)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03 1、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

9、题。答:我国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方面: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植物无法生存。在工业方面: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大量排放,破坏了整体环境的自然形态。在城市建设方面:布局混乱,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人为破坏了区划功能。在资源产业方面:矿业盲目开采,森林乱采滥伐,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10、2、简述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与综合利用。答:(1)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未经处理或未经严格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于农田,或仅经农民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后果严重。由于这种垃圾肥颗粒大,而且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质,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2)严重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3)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

11、源。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其内所含水量和淋入堆放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污染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3、简述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答: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要物种的,畸形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在于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形式;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体现在系统内涉及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系统因素。4、概述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及进行的化学与物理化学作用。答:5、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答:环境质量评价按照划分依据的

12、不同,可以划分若干类型。(1)按评价的时间划分,有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断评价,即环境影响评价。(2)按评价的区域划分,有工业区(或厂矿)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海域环境质量评价、风景名胜区环境质量评价、水域环境质量评价、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3)按环境要素划分,有水体质量评价、大气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评价、环境噪声评价以及包含若干要素在内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4)按内容划分,有健康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风险评价、美学景观评价等。6、臭氧层的破坏机制及其防治机制。答:破坏机制:大气中存在的少量自由基与O3发生的反应是O3破坏的重要途径。自由基与其

13、它物质发生链式反应,一旦开始,很容易循环往复地继续下去。大气中自由基种类和来源很多,参与破坏O3反应地往往是HOx,NOx,ClOx,BrOx等氧化物中的活泼自由基。这种反应可表示为:X+O3XO+O2 XO+OX+O2 净反应O+O32O2防治机制:3、论述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答:(1)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2)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

14、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同时还要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4、影响重金属在水体中发生迁移转化的主要化学过程。答:化学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二是由区域地质地理条件控制的环境的地球化学

15、条件。(1)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与行为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有内在关系,如:元素的电离势、亲和能、电负性、离子类型、化学键、原子价、原子和离子半径等。A、化学键类型与重金属迁移: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再水中易于离解,利于元素再地表条件下迁移;络合物多数情况下溶解度高,有较大的迁移能力。B、元素的原子价与重金属迁移:元素的原子价愈大,就形成愈难溶解的化合物,再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就愈低。C、化合物的溶解度和重金属迁移:化合物溶解度大,其水迁移能力则大,除决定于化学键类型、离子半径、价态外,还与外部环境条件温度、压力、水密度等有关。(2)环境的酸碱条件对重金属迁移的

16、影响:大多数化学元素,在酸性环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利于元素迁移。(3)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对元素的迁移能力及元素的富集与分散有巨大影响。有一些重金属如铬、钒在氧化环境中有高的迁移力,而另一些重金属如铁、锰在还原环境中更容易迁移。重金属在高pE的氧化性水中,将从低价态转化为高价态,在低pE的还原性水中将还原为低价态,或与水体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难溶的硫化物。(4)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与鳌合作用:A、与羟基及氯离子等的络合作用;B、与腐殖质的鳌合作用:可能增强或减弱重金属的水迁移能力。(5)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使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6)几种重金属和类金属的甲基化作用:A、汞的甲基化作用:汞的生物甲基化;汞的菲生物甲基化;汞的去甲基化作用(微生物降解;生物体内甲基汞的降解;光化学降解)。B、砷的甲基化作用。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