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讲座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42562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讲座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刑法讲座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刑法讲座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刑法讲座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刑法讲座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讲座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讲座资料(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法,刑法,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犯罪及其处罚 第五节 几种常见职务犯罪,第一节 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加广泛,概念,特点,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第一节 刑法概述,第一节 刑法概述,二、刑法的基本原则,案例:甲系某县机械厂职工,与女工乙在同一车间上班。两人有不正当的关系,但两人都已结婚,也不想离婚。两人的奸情后来被乙的丈夫发现,并向该县法院告发。经该县法院审理,以通奸罪判处甲有期徒刑一年。甲不服判决,提起上诉。,问题:通奸是

2、不是犯罪?,分析:甲的行为不是犯罪,因为我国刑法并未将通奸作为犯罪行为加以规定。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第一节 刑法概述,二、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所谓罪刑法定,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即所谓“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者不处罚”。,案例:2002年5月26日晚9时许,原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总经理徐建平与其妻丁遐(公司董事长)吃过晚饭后,先后回到位于柯桥的公司卧室内,因工作及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徐建平借着酒劲,一手拿起茶杯向丁遐头部猛击

3、,一手使劲猛掐丁的颈部,直至妻子窒息死亡。作案后,徐建平用钢锯将尸体肢解,抛入消防蓄水池内。次日,徐建平乘车潜到江苏省南京市。2002年11月15日,徐建平被公安机关抓获。,二、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刑法概述,问题:2003年月,徐建平在关押期间完成的项实用新型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这项技术发明都与纺织行业有关。徐本人拥有多项国家专利,还曾被评为年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先进个人。近200名知识界人士上书法院请求“刀下留人”,认为其对中国纺织业有巨大贡献,保留其一命更有价值。对徐建平应如何处罚?,二、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刑法概述,分析:法院坚持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充分调查取证

4、的基础上,对徐建平作出了公正的判决。2003年月日,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犯故意杀人罪的徐建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徐建平不服,请求二审法院改判。月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授权,核准对徐建平的死刑判决,之后几日对徐建平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二、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刑法概述,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对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有何不同,都应当一律平等地适用刑

5、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包括:定罪上平等、量刑上平等、行刑上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节 刑法概述,二、刑法的基本原则,案例:甲和乙到丙家行窃,共窃取了价值规律万元的财物,经销赃后,赃款由二人平分。但甲在行窃中,瞒着乙偷偷地把一个价值5千元的戒指装入口袋,据为己有。案子最后被公安机关侦破,一审法院判决甲有期徒刑5年,而判处乙有期徒刑3年。,问题:法院的判决正确与否?,分析:正确,因为甲的盗窃数额明显比乙大,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其承担的刑事责任也应比乙大。,第一节 刑法概述,第一节 刑法概述,二、刑法的基本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

6、适应”。,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又称罪刑均衡原则或罪刑等价主义。其含义是,根据罪行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罪轻刑轻,罪重刑重,罪刑相当,罚当其罪。,第二节 犯罪,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构成 三、排除犯罪的事由 四、故意犯罪形态 五、共同犯罪,第二节 犯罪,一、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

7、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节 犯罪,一、犯罪的概念,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特征,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案例:某甲是一个瘦削脸庞的男青年,23岁,精神正常,在元旦的晚上,隐藏在僻静的胡同里,当他发觉一个妇女,手提黑色皮包,匆匆从胡同口走过来,他就迎上去,一拳把那妇女打倒,抢得皮包后撒腿就跑。,问题:这个案件有哪些特征?哪些是犯罪的构成要件?,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分析:犯罪分子面貌;行为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发生时间;使用暴力;夺取他人财物;针对妇女;精神正常;

8、皮包形状、颜色;故意等。,用红色标记的特征决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是犯罪的构成要件。 其他特征不是犯罪的构成要件。,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概念,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那一部分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正确量刑正确定罪,犯罪客体,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具体要件。,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危害结果是许多犯罪的构成要件。,时间、地点、方法是某些犯罪构成的要件。,概念,第二节 犯罪,二

9、、犯罪构成,犯罪主体,概念,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公民或单位。,自然人主体,单位主体,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案例:何某9岁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后其母亲与邓某相爱,并商定在春节时结婚。何某因怀念其亲生父亲,因而对邓某怀恨在心。一天,在其母留邓某在家吃饭时,何某假装给邓某盛饭,将其事先准备好的一包剧毒农药拌入饭中。邓某吃饭后在午睡时毒发身亡。经查,何某在作案时正好是14岁生日这一天。,犯罪主体,自然人主体,问题:14周岁生日当天投毒杀人的该不该定罪?,刑事责任年龄,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

10、责任的年龄阶段,对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刑事责任年龄应当是以实足年龄即周岁来计算;具体计算方式应是周岁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每满12个月即满1周岁应以日计算,而且是从周岁生日的第2天零点起,才认为已满周岁。因此,本案中何某的投毒行为不构成犯罪。,犯罪主体,自然人主体,刑事责任年龄,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体,自然人主体,刑事责任年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十六周岁的人,注意: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

11、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体,自然人主体,我国刑法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概 念,犯罪主体对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

12、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因素。,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罪过,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罪过,案例:李某某日驾驶“解放”牌卡车为其岳父拉木材,因手续不符合规定,贾某不让李某将木材拉出门。李某强行开车,企图将木材拉走。贾某赶来

13、制止,李某一意孤行,仍继续开车出大门,将车前面的贾某推挤到墙根处,贾某顺势爬上汽车保险杠,令其停车。被告人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途两次急刹车,将贾某摔下。李某见贾某被摔后,不仅不停车,反而驾车离开现场。贾某被摔成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罪过,问题:李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吗?,分析: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明知其通过加速行车并急刹车的方式将贾某摔下,可能造成贾某脑部损伤而死亡,但为了摆脱贾某开车出大门,对可能造成贾某死亡这一结果予以放任。所以说李某对贾某的死亡结果持一种放任的心理态度。因而,李某的主观特征是间接故意。,第二节 犯罪

14、,二、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罪过,案例:某甲是某县某乡农民。一天,某甲的舅舅某乙来到其家,并在她家吃中午饭。某甲在做饭时,误将砒霜当作白糖放入场中。某乙吃过饭后,顿觉肚痛难忍,一会儿便倒地身亡。事后查明,某乙是因食用砒霜而致死亡的。,问题:误将砒霜当作白糖放入菜中,致使客人死亡,是不是犯罪?,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罪过,分析:本案中某甲显然不是有意想害死其舅舅,故可以排除其故意犯罪的嫌疑。某甲应该能预见到自己可能会拿错东西,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警惕,误把砒霜当作白糖放入食物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应负一定的刑事责任。某甲的行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

15、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罪过,案例:甲系农民,一日携喷雾器到责任田喷药灭虫。喷药前,发现下风处有一幼童在田头割草,便命其远离。因该处青草茂盛,幼童不愿远离。在甲喷药时又偷偷回到原处割草。甲虽已发现,但感到风势已弱,危险不大,便未再命其远离。不久,发现幼童已中毒昏到,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罪过,分析:本案中,甲已经想到自己喷农药的行为可能造成幼童中毒的结果,但他轻信风势已弱,危险不大,最终造成了幼童死亡的结果。甲的行为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问题:甲应否负刑事责任?,第二节 犯罪,二、犯罪构成,犯罪主观方面,罪过,直接故意,故意,过失,间接故意,疏忽大

16、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第二节 犯罪,三、排出犯罪的事由,案例:田某是郑某的领导,郑某记恨田某经常批评自己。一天下班后,郑某尾随田某来到无人之处,郑某用刀刺田某,田某将手中袋子甩向郑某,带子中装有带回家洗厕所的一瓶硫酸,瓶子摔碎,将郑某双眼烧瞎。,问题:田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第二节 犯罪,三、排出犯罪的事由,分析:田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因为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以防卫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受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第二节 犯罪,三、排出犯罪的事由,案例:甲在街上被一疯狗追咬,不得已将路边乙的房门踢开,冲进屋内躲藏。,问题:甲的行为是否犯罪?,第二节 犯罪,三、排出犯罪的事由,分析: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因为刑法第21条第1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