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2485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常州市兰陵中学 薛 漾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成新的经验和智慧的立足点。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地对待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资源,从而让课堂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呢?本文介绍的是作者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在互动和探究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关键字:生成资源 预设 互动 探究正文: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的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强调了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对话

2、、讨论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过程。假如处理得当,则会弥补或推进教学,“麻烦”不再“麻烦”,反而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捕捉这种“闪烁不定”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妙手”及时抓取,并会“妙笔”巧妙美化,使一个不经意的、甚至不如意的随机事件,成为可用的、有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课堂实效。那么该如何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呢?一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使学生在互动中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疑问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没有疑问,不善思考,就谈不上求知,也就无法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一个疑问、一个困惑,往往会打乱教师的预设,甚至影响到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无视学生的疑惑,而应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更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课堂中加以开发和利用。案例:观察水的沸腾教学片段师:你们在做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啊?生1: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从水底冒出,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小。生2:水沸腾时,有大量小气泡从水底冒出,但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同时水的表面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沸腾时的温度

4、是100。(话音刚落)生3:老师,他说水的表面有大量的水蒸气,是不对,因为水蒸气是无色的气体,是看不到的,它是白气,湿湿的,应该是小水珠。师:嗯,讲得非常好,这个同学基础知识很扎实,大家鼓掌。生4:生3讲得还有不对的地方。水沸腾的温度不是100!因为水温达到100沸腾时,我们对水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又上升了,一直升到103,水温才停止上升,你看,我的温度计就是103。师:(愣了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与众不同的原因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生5:酒精灯火焰太旺了!生6:酒精灯的火焰旺与弱,只能影响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水沸腾时的温度。生7:可能水有问题。生8:不可能,因为还有其它五组

5、的水都是从同一个热水瓶中倒出来的。生9:会不会是温度计的问题?将这支温度计和别的温度计一起来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看看读数是否一致?(当场验证,果然是温度计读数偏高所致)师:生4你知道了吗?水沸腾时的温度不是103。水沸腾时,不会因为继续加热,温度再升高,而是保持不变。而你在做实验过程中,尊重事实,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这种科学态度值得大家学习。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提出疑问:水沸腾时的温度不是100,而是103。这一疑问,超出了教师预先的设计。此时教师并没有置之不理,或者以一句“不对”作为终结,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以平等者的的身份,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疑惑,从而极大的激发

6、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是,学生试着从酒精灯火焰、水、温度计等各个环节和各个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并最终在互相讨论、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和答案,使得本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非预设性地生成了教学资源,教师只要捕捉、放大这一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内化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学生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

7、最富有成就的学习时刻。”是的,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确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动态资源”的观念,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案例: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片段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课上,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同种铁块的质量。为减小测量误差要求学生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师巡视指导,一段时间后交流实验结果。)师:同学们,你们测量出铁块的质量是多少了吗?生1:我们一组测出来是7.9克。生2:我们一组测出来是8.1

8、克。学生纷纷表示结果与这两组差不多。生3:我们一组测出来与他们完全不同,是12.3克。师: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呢?(让这一组学生在讲台上演示。)生1:你们的实验操作不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在左盘中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生2:对,放反了就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正确。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对!那你们想一想放反了就真的不能准确测量了吗?(学生愣了一下,思考起来。)生2:当天平的左盘中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指的示数值之和。生3:我知道了,放反了也能准确读数。只是此时物体的质量应该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减去标尺上游码所指的示数值。现在左盘中砝码为1

9、0克,游码示数为2.3克,所以我们这一组物体的质量应该是7.7克。师:嗯,非常正确。所以同学们在实验操作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找错、改错、直到正确地回答,使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更加深刻,大大地提高了这堂实验课的实效。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它是正确的先导,是思维火花的闪现。因此,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让“错误”服务于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三善待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探究中升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培养学

10、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除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创新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外,还要在课堂中及时抓住学生的“灵光一现”,并充分利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透镜教学片段给每个学生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让学生通过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几分钟后,师生开始交流观察结果。)生1:通过凹透镜看书上的字是正立、缩小的,而通过凸透镜看书上的字是正立、放大的。 生2:老师,我观察到的现象与生1的不一样。通过凸透镜看书上的字是倒立、放大的。师:同样是通过凸透镜看书上的字,为什么观察到的现象却是不一样的呢?让这两个学生在讲台前同时演示他们是如何

11、观察的。其他学生跟着他们同时利用手中的透镜观察。生3:我发现透镜与书距离较近时,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较远时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生3相同。 生4:可是通过凸透镜看对面楼上的图片,发现像却是倒立、缩小的。师:生4并没有局限老师的安排,仅仅观察近处的物体,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这种勇于发现的精神值得我们鼓掌!(啪啪)。既然生4提出了这个现象,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用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会有哪些新的发现呢?生5:老师,我也有一个不一样的发现。我在凹透镜后面的一段距离放上凸透镜,通过这两块透镜看对面楼上的图片,发现像是正立、放大的。而且像似乎就近在

12、眼前。生6:如果我把凸透镜放在前面,凹透镜放在后面不知道会观察到怎样的现象?生7:还可以通过两块凸透镜或两块凹透镜来观察一下呢!师: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动手探索一下。学生的实验还在继续案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超出了自己的安排,观察远处的物体时,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随即调整教学进程,突破了预设教案对课堂教学的束缚,引导和启发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摩擦出生5、生6、生7甚至更多的创新“火花”,学生的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心理学家鲁克说过:“创造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

13、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教师必须捕捉学生迸发的创新思维,构建生成动态课堂,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让课程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火花的源泉。总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它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此借用为:教学中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开采资源的“妙手”和“妙笔”。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及时调整预设方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参考文献:1、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湖北教育出版社2、备课新思维 吴永军 主编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现金使用范围,遵守银行结算制度,现金银行存款按时间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结出余额现金当日核对,银行存款月终必须与银行核对,做到日清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