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物词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75016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动物词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语动物词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语动物词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语动物词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语动物词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动物词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动物词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词汇与中西方文化差异1.从英语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摘要】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来分析了解英语习语中的动物用语,从而正确理解和使用动物习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关键词】动物词汇; 习语; 文化差异Analysis o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Idioms About Animals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Chinese

2、and English idioms about animals through geography, customs, aesthetics, and other asp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cultural aspects in language learning.Key words idioms about animals;cultural connotation;cultural differences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

3、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个民族文化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表现出的民族心理必定会在语言上得到体现。习语是承载着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单位,从习语中人们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信息:关于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风俗、社会观念和态度等等。中西习语语义有相同之处,而差异更多、更突出,习语语义的差异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文化差异。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与动物相依共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动物习语的使用频率极高,动物词语的运用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通过比较英汉习语中的动物词汇的差异,可以具体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习语的文化信息。根据习语在表现文化特征方面,可分为三种对应关系:对应关系

4、、半对应关系、不对应关系,我们根据影响习语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的不同,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任何文化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每种文化都因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英国是一个岛国,四周被海洋环绕,水产品丰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孕育的捕鱼业和畜牧业也对习语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说汉语成语“守口如瓶”相对应的英语习语却是“as dumb as an oyster”。因为英国肯特郡产的oyster(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英语中与鱼有关的习语随处可见,英国人常用 fish 来表示各色各样的人:big fish(大亨);co

5、ld fish(无感情的人);dull fish(枯燥无味的人);poor fish(愚蠢的人);shy fish(羞怯的人);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不自在);drink like a fish(比喻喝酒喝的很多);have other fish to fry(比喻有另外重要的事要做);to teach fish to swim(教鱼游泳)与汉语中的“班门弄斧”有异曲同工之妙。相比之下,“鱼”在汉语中却显得平淡无奇。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讲究精耕细作。牛为农之本,在中国被视为农民的命根, 因此牛多带褒义。“老黄牛”是勤劳踏实的象征,而 bul

6、l“公牛”,在英语中多是笨拙、野蛮、暴力、凶猛、鲁莽的象征。如bull gang = bull worker(一批笨拙的工人),把行动或说话鲁莽笨拙,动辄闯祸的人叫a bull in a china shop(公牛闯进瓷器店,肆意捣乱)。形容力气大,英语是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马),而不是汉语的“力大如牛”;汉语的吹牛,在英语却是吹马talk horse。英语中除了as strong as a horse 之外,还有许多和马有关的比喻用法,例如horse laugh (纵声大笑)、horse sense (基本常识)。这是因为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中国自古以牛耕为主,他

7、们没有汉语那么多对牛充满文化内涵的喻用。二、文化背景语言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习语的产生和形成也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古国,有着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而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龙(dragon)在汉语中是吉祥高贵的化身,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8、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颜大怒”等成语家喻户晓,但它在英语中却代表着凶猛邪恶,a dragon of woman的意思就是“凶悍的女人”。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英语中用动物词语作比的成语还有许多是来自神话

9、传说和文学作品,其中最多的来自于寓言故事。goat (山羊)在英国人民心目中是淫荡邪恶的代表,也喻指“好色之徒”。在对英国文化影响巨大的希腊神话中, 好色淫乱的“森林之神”Satyr 就是长着山羊腿的怪物。英民族人民对goat 有厌恶感。英语中swan(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汉文化中象征不吉祥的owl(猫头鹰)在西方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Owl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情人,常栖息于她的身旁,因而有as wise as an owl之说。owlish, owlishly则用来

10、形容聪明、机敏、严肃。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认为碰上它是倒霉的前兆。汉语的“杀鸡取卵”在英语中却是杀鹅取卵 “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结果一无所获。现借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英语用cats and dogs 来比喻狂风暴雨的情景,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下瓢泼大雨。这种意思

11、的其中一种说法来自北欧神话,猫和狗都是暴风雨神欧丁(Odin)的侍从,猫象征大雨,狗象征狂风,它们一旦出现就意味着狂风暴雨的来临。英语的the dog in the manger(占槽之狗,比喻有些狗就像某些人,没有伤人也没有干坏事,却令人讨厌)出自伊索寓言?槽中之狗;an ass in a lions skin(披着狮皮的驴子,比喻色厉内荏),出自伍德寓言;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姑息养奸),出自伊索寓言;the lions share(最大的一份,比喻能从遭遇不幸者那里吸取教训)亦出自伊索寓言。英语中的“cricket”和汉语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

12、。在英语文化中,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蟋蟀大多给人带来宁静、舒适的感觉。如莎士比亚的歌剧亨利四世中就有“as merry as a cricket”(像蟋蟀一样快活),而在汉语文化里,蟋蟀所表达的是一种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感觉。蟋蟀叫声所引发的忧伤是汉文化中时代流传的一致形象。三、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该民族人们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准则。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征与某些动物或物体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长生某种反应或情绪,尽管这种联想很少或根本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联想到的特征和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英汉民族的审美角度不同, 所以同一动物

13、常常在他们的心目中产生不同的联想。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同一种动物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是一种下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引起卑贱恶劣等联想。如狗头军师专指在背后出坏主意的人;眼看人低指为人势利瞧一般人不起;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狗在英语民族里被视作人的伴侣和爱物,与此有关的词语多含褒义,并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例如 be dressed like a dogs dinner (穿着时髦);Every dog has his day (比喻凡人

14、皆有得意日);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帮助某人度过难关); 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身居要职的人)。虽说讲英语的人也并非总说狗的好话:You dog!(你这狗东西!)Son of a bitch!(狗娘养的!)但这些并不影响狗的Mans best friend (人之良友)的地位。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magpie(喜鹊)在西方文化中,有“爱嚼舌、传播小道消息”的内涵, 即“碎嘴子”。英文中的magpie不但不报喜,而且要报凶, 一般认为

15、此鸟为不吉的征兆, 而讨厌它。“Magpies that chatted, no omen so black.(鹊噪为最坏的兆头)”。喜鹊在中国文化中是“喜庆”的象征。如“喜鹊叫, 好事到”。一提喜鹊,人们往往想到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 所以把为他人做媒称之“搭鹊桥”。peacock(孔雀)英国人看到的是它与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 如as proud as a peacock (孔雀般骄傲) ;play the peacock (沾沾自喜);the young peacock(年轻狂妄的家伙)。而汉族人注重她开屏时的美丽, 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丽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b

16、at(蝙蝠)在英美人看来,它是凶恶、丑陋、吸血的动物,对它并无好感可言。由bat 构成的习语 as blind as a bat (瞎得跟蝙蝠一样;有眼无珠),crazy as a bat(疯得像蝙蝠),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与此迥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由于蝙蝠的蝠同“福”谐音,便有了“福”的象征意义。蝙蝠和桃组成的谐音图案意为“福寿双全”,蝙蝠和鹿组成“福禄双全”。蝙蝠和鱼构成的图案用谐音取其“富裕”之意,表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四、宗教信仰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信仰亦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习语中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圣经对西方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的许多典故就成为英语习语的来源。而中国的宗教信仰就更为复杂了,从早期的图腾崇拜再到道教,到汉朝时期,又从古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从此,佛教就成为了我国最大的一个宗教。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受佛教影响较深, 许多习语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