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例(法学、网络、经济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73005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范例(法学、网络、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范例(法学、网络、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范例(法学、网络、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范例(法学、网络、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范例(法学、网络、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范例(法学、网络、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范例(法学、网络、经济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问题的提出 垄断,出现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到高级的阶段。传统的垄断通常为少数或者独家企业占有所有的市场份额,能够影响产品的生产,定价,销售等各方面。并设定市场进入壁垒,防止竞争者的进入,从而维护其垄断地位。在传统的经济当中,垄断一旦形成,垄断企业势必会为了攫取高额的利润,降低产品产量提高产品价格。这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其地位决定了其不需要继续更新产品即可获得丰厚利润,且竞争者往往难以撼动其地位,垄断企业坐享其成,缺乏了进步的动力,阻碍了技术的创新。从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这样的垄断历来为各国法律所规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2、,网络经济的出现,给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传统的经济法律带来了重大挑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网络经济。因为网络经济跟传统的经济有着极大的差别。传统的市场经济,以实物商品的生产交换为主导,受价值规律的支配。生产者以占有的生产资料为前提,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商品,并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等方式,获得利润。在此种条件下,当产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时,继续扩大规模所获得的收益趋向于零。此为规模的临界点。因为在实物商品的生产当中,需要不断的投入,才能有不断的产出。而在网络时代,产品的概念已经变的模糊。在生产方来说,他们的原始产品只有一个,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去开发,研究。这些前

3、期的生产成本都是沉淀成本。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耗资巨大。但并非产品的销售价格就一定十分昂贵。有些时候产品甚至是免费的。至少在产品的价格都是远远低于成本的。这与传统的行业,产品价格与成本相近有很大的不同。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法律规制问题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二 、网络经济下垄断的形成(一)网络经济的产生 网络经济之所以称为网络经济,就是因为在网络经济的运作过程当中使用了网络或者与网络密切相关。从时间上来说,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互联网产生的那时侯开始,就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在网络经济所应用到的网络当中,可分为现实的网络,或者说是真实存在的网络和虚拟的网络。现

4、实存在的网络,是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网络,其实就是我们构筑网络所需要的物理材料。包括计算机、交换机等各种终端设备,网络连接线路,如光纤,电话线等。这些设备,是构成网络的基础前提,在一基础下,控制了网络的关键部位,就能控制整个网络,从而可能产生垄断。如目前的因特网的根服务器,共有13台,有10台处于美国的控制下,两台分布在欧洲,一台在日本。这样,互联网的绝对控制权就落在了美国的手中,也因此造成大多数国家的域名注册费用远高于在美国国内1。 网络经济中的网络也可分为虚拟网络。虚拟网络并非人们物理上能够触摸得到的。通常是在相同的一个标准下,其各使用者能够自由的交流信息,并且信息的交流具有实时性,也就是能

5、够在第一时间到达对方,缩小了交易的差距。地球之大之所以称为“地球村”,就是因为网络具有实时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的十分的方便快捷。在虚拟的网络当中,同样会出现人为的控制而导致垄断。如微软的视窗,确立了不兼容的标准,阻碍的竞争者的进入。同时,更是由于网络信息交流的快捷,使得生产者更能很好的掌握交易相对方的信息,因此而可能导致歧视交易的出现。其实这些垄断行为并非从网络经济才开始的,只是在网络经济当中,这些垄断行为更容易于表现出来,或者说,更容易于极端化,从而为人们所识获。(二)网络经济的效应 网络的产生并不一定出现垄断,而在此基础上的经济也并不一定是称为网络经济,如工厂开通网站,通过在网站上销售商

6、品或者收取定单等,这些只是工厂的运作方式的改革,不能视为网络经济。真正的网络经济,植根于特定的络。而这网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而划清了网络经济和传统经济的界限。1、网络的外部性 如果说,一种产品的对于某一个使用者的实际价值受到另一个使用者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非在市场销售的价格和服务中体现出来的,这种影响就可称之为外部性影响。互联网是一个网络系统,无论是作为市场还是公众论坛,每多连接一个用户,对其所有用户而言它就更有用。而且, 在互联网运行的产品为了增加其自身的兼容性因而都是可相互操作的。所以,一旦某种网上产品被广泛使用,它就会不仅仅因为其技术优良,还会因为甚至仅仅因为其应用广泛而价值增加。

7、如前文所述,在网络经济下,生产者的生产投入十分的巨大,产品的成本非常高,但其后期的生产无非就是简单的复制而已2。而且在网络经济下,使用者使用某产品的价值随着使用该产品的使用者越多而越大。这就表明了产品有一种趋同性。在这样的条件下,消费者更趋向于购买拥有大量使用者的产品,而大量的使用者又增进了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例如当前微软的WINDOWS,占据着市场的90%以上。WINDOWS的用户更容易于与WINDOWS的用户交流,从而以现有的大量用户不断的刺激新的消费。即使很多专家认为LUNIX系统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微软的WINDOWS,但微软的WINDOWS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用户的电脑,以强大的阵营吸引更

8、多的使用者。而这一种垄断地位的取得,并非是微软使用了什么限制竞争的手段,而是网络经济的外部性特征自发造成的。事实上,网络效应对用户获得的效用水平的影响正是源于产品兼容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3。 2、“赢者通吃” 网络的外部性可导致寡头独占的局面出现。网络外部性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需求,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某一特定网络产品用户越多,该产品具有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形成网络扩张的正反馈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垄断性加强,可能形成独家垄断性市场结构。当选择某种产品的拥护达到了一定的临界

9、点,也正是由于网络的正反馈性,此时,拥有较多使用者的生产者的用户会急剧增多,而其对手占有的市场却会迅速消失。最终形成寡头独占的局面4。拿中国国内的媒体播放器来说,在早期的WIN9X的视窗当中,WINDOWS 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只能播放一部分的媒体文件,如AVI,WMV等。而REAL PLARER则除了能够播放系统本身支持的格式外,还能播放当时体积小,清晰度高的RM、RMVB等专有格式。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国内播放器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如暴风影音等播放器,免费提供给客户使用,而且支持常见的各种格式,简单易用,从而成为了用户装机的首选。(事实上,暴风影音等免费播放

10、器其公司的赢利并非在于播放器的使用权,而是在于播放器的使用者增多带来该公司的品牌效用,由此而带来的广告等各方面收入)。这种全能的播放器很快就占领了播放器的市场。 3、锁定效应 网络经济中的锁定,一般可定义为用户未来的选择受到当初选择的限制或者影响。这种现象在网络经济下十分普遍。也是形成垄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网络经济行业中, 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高, 消费者一旦选择了某种产品, 再要转移到其他产品, 则必须承担由于不兼容性以及操作、重新学习使用等转移成本。这使得网络产品的用户在可以满足其需求的范围内, 不像更换其他产品那样轻易地更换所谓“ 更好”的产品,因此很容易被锁定在该产品的消费上( 也即消

11、费者的既往选择制约了现在和将来的选择)5 。锁定效应的存在使得新经济产品市场上垄断形成的可能。例如腾讯公司的QQ,拥有大量的用户,后起的淘宝旺旺等聊天软件虽然具有QQ相类似的功能,但由于使用习惯,同时由于大部分的朋友,亲人的联系方式都存放于QQ,大多数人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使用QQ。这样的现象就称为“锁定,用户一旦被锁定,就很难有选择的余地,因为该产品已经进入到了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很难离开它的影响。这种心理往往决定了将来的选择,用户将来的选择受到当前选择的限定,而对于当前产品的心理依赖程度大于未来使用其他产品的预期满意度。这样用户会觉得转移到其他品牌产品的价值小于当前使用品牌的价值,甚至价

12、值相等的时候,也怠于去冒险。前段所说的锁定,其原因也是转移成本的巨大。也正是企业的锁定政策,而导致了用户的转移成本的巨大。一方面企业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差别化,增加其他产品的代替难度,或者根本无法代替。通过迎合用户的消费价值,同时又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强化用户的消费价值的差异。使得用户从心理上认可了当前使用的品牌。另一方面则不断的强化锁定政策,提高用户的转移成本。如用户学习其他产品需要重新学习使用知识,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并且相对要花费更多的资金等。这样,用户就被锁定在某个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当中,也有可能成为企业谋取利益的途径。4、先行者优势先行者优势,是指在某行业早先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起步早,

13、该企业所制定的标准认定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企业因此能够沿着自己的方向,长足发展下去。在网络经济下,网络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微软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在现有的行业当中,一个竞争者想要进入现有的市场,跟“在位”的对手、甚至是“在位”的垄断者同台竞争,其必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原因在于在某个行业的发展之初,可能同时存在着各种行业标准,但是,一个行业系统里,只能存在一种行业标准,标准一旦确定下来,必然对各个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有可能是盲目的,特别是在新行业新产品产生之初,但如果某种选择达到了一种竞和,或者说选择产比例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由于网络的外部性和正反馈机制,会

14、使扩大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当需求的产品达到了临界容量,产品就能占领市场成为标准。如IBM所确立的PC产业标准、微软确立的操作系统标准等。在网络经济时代,垄断表现为技术的垄断、标准的垄断。标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控制了产业标准,也就确立了自己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产业发展的前奏与方向,使得后发者在竞争中处于一种动态性的不利地位6。先行者优势地位一旦确定下来,往往就是使得其他一切不相兼容的产品难以发展。其他竞争者要么遵行现有的技术标准,这有可能需要支付巨额的专利费用,或者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来改造生产。如果选择坚持走不兼容的道路,其路途将会十分艰苦。这就会造成优势企

15、业垄断的局面。5、进入壁垒在网络经济下,市场进入壁垒也是导致垄断型市场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产品市场,一种技术一旦在市场上形成标准,这种技术的优势便自然地构筑起后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在这里,“临界规模”可看作构成市场进人壁垒的重要因素。因为在信息产市场,达不到这一临界规模,厂商将被市场淘汰,要成功地进入该市场,必须达到这一临界规模。由此,市场的临界规模水平便构成新厂商进入该市场的壁垒。而这种进入壁垒与网络外部性密切相关。从网络外部性和转移成本对消费者产生的“锁定效应”看,市场进入壁垒是消费者在身不由己的选择中设定的。一般情况下,这种基于网络外部性形成的市场进入壁垒是较高的。同时,由于网络经

16、济的技术性,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实质上是一种被赋予了合法的垄断。它通过为新的有用产品、更有效的方法和原创的作品等确立有效的产权,为创新及其传播和产业化提供有效的刺激。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与网络效应的结合使得企业即使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也能维护一定的市场垄断性。微软之所以能控制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正是在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下,微软产品才得以在全世界各地销售从而获得巨额垄断利润。在网络经济下,由于网络的外部性效应、先行者的优势、行业的技术标准兼容性、企业或者用户无意识的锁定以及各种进入壁垒的原因,垄断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甚至说,某些企业必须在垄断的形态下生存,例如,企业的锁定政策,如产品差异化、不兼容性等直接就导致了用户转移成本的增加;在锁定原有用户的基础上,由于网络的外部性和正反馈性,企业很快就可占有市场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这其实是网络经济的性质,激烈的竞争必然走向垄断。某些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