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试最后小论文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65854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考试最后小论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毛概考试最后小论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毛概考试最后小论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毛概考试最后小论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毛概考试最后小论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概考试最后小论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考试最后小论文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是中华民族久远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现世今生的梦。由于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梦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然而,梦想和现实之间,还隔着往复的山峦、崎岖的险途、湍急的河流,还会有无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经受无数的挫折和考验,因而也还必须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伟大目标需要坚韧不拔的努力。”他要求全党,“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是一个老话题,却是一个不得不经常讲、反复讲、常讲常新的话题。延安时期就

2、曾有人提出共产党是否能跳出“周期律”的严峻课题,所谓“周期律”,说到底,无非是说要做到一如既往、一以贯之、持续不变地艰苦奋斗很不容易、太不容易。以往的统治集团执政后,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洪秀全,无论是汉室宗亲还是八旗子弟,都没能走出先俭后奢、先勤奋后慵懒、先利用人民群众再脱离人民群众的怪圈。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是共产党进北京还是李自成进北京呢?把这一道题讨论好就可以了。”1956年11月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从“酸菜里面出政治”说起,提出了“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著名论断。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以解放思想、实

3、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政治理念,要打破“周期律”,巩固执政地位,能不能保持艰苦奋斗就成为回答从西柏坡进京时那张试卷的关键。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丢掉艰苦奋斗,就是自毁政治根基。艰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贵在行动。一位作家说:“梦想永远是现在时,而决非将来时。”中国梦不是自欺欺人的“黄粱梦”,不是只有一场空欢喜的 “南柯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不是戏台上下云霓明灭的“红楼梦”,不是谁梦谁都搞不清楚的“庄周梦”,而是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求真务实、奋斗之梦,是现在时、正在进行时。习近平同志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

4、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这就是说,要解决思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要解决行动问题,把理想信念付诸艰苦奋斗的实践之中。当前最重要的实践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让它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例如,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而不是高高在上搞特殊化;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而不是热衷于作秀图虚名;厉行勤俭节约过紧日子,而不是铺张浪费追求奢侈豪华;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而不是比阔气、讲排场、劳民伤财;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而不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惟有如此,中国梦才不仅仅是梦,是要艰苦奋斗、不懈追求的美好目标。两个不能否定 “两个不能否定”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

5、期做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与当代中国实践,特别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做出的科学论断。习总书记于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一论断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作用及关系,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引导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义重大,其深刻内涵引人深思,令人反省,将有利于指导我们认清十八大提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发展方向。这一科学论断是新时期党的

6、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庄严宣告;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再次确认;是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党理政的重要理论;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坚定决心的突出体现。“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体现了党一贯敢于坚持真理,敢于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光荣品质,必将给力中国梦,助这个伟大梦想早日变成现实。 “两个不能否定”论永葆“中国梦”的生命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显明特征,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一把钥匙。“两个不能否定”论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得出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

7、史时期是不能割断的,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就会让我们的伟大事业找不到出发的起点,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将会使“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就会让我们找不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出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可能变成梦魇。“两个不能否定”论以科学的实践观永葆中国梦旺盛的生命力。 “两个不能否定”论增强“中国梦”的向心力。 “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立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那么“两个不能否定”的提出就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众志成诚、团结一致、坚定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的集结号,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的时代最强音。“两个不能否定”向人们发出明确信号那就是要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已经被实践证明,而且必将继续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将极大增强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真抓实干的向心力。 “两个不能否定”论扩大“中国梦”的感召力。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关于改革开放的评价众说纷纭。理清思路,明确认识,对于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关键期的中国,扩大共识,再次出发意义非凡。“两个不能否定”论的提出如同春雷乍响,催人奋进,对于清醒人们的认识,正确评价和判断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

9、时期及相互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两个不能否定”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有着深刻意蕴,恰如一道最耀眼的闪电,感召全国人民自觉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两个不能否定”论的提出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中国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意义重大。否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就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否定,也就否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齐彪所说“习近平同志提出“两个不能否定”,不仅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符合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要求,更是站在政治、现实高度思考解

10、决历史问题得出的科学论断。”,它必将为“中国梦”凝心聚力,引领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加快步伐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阳光路上,早日梦想成真。三个自信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一时间成为热词,在媒体上屡屡提及。中央新领导集体第一选择在“复兴之路”展览上集中亮相。窃似乎,这是在表明三个自信既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结论,也是当前及今后分析国内国际风云应该秉持的基本判断标准,不能为之所惑。从历史上说,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西方的一种政治思想,并没有在西方获得成功的实践。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出现在苏联,而新中国也是为数不多的红色政权之一。就目前的课本上的建党史和建国史来说,中国共产党筚路蓝

11、缕完成伟业。在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告别了1848年“鸦片战争”以来,被欺侮被奴役的历史。道路自信缘何而来?就是中国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同属亚洲,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保留了天皇,而中国清朝的在光绪也搞过新政,实施了戊戌变法,但是最后变法失败,之后革命党人兴起,之后清帝逊位,之后中国从此没有了皇帝,没有走通君主立宪制这条路。期间,尽管出现过张勋复辟,出现了袁世凯称帝的闹剧,这不过是反证了君主立宪制在中国行不通。皇帝领导不了中国人,总统也在中国不被广泛接受。孙中山总统也好,蒋介石总统也罢,更不要说北洋政

12、府那些轮流坐庄的了,都没有成为普遍接受的领导人。最后,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被绝大多数人民认可的政权,毛主席成为了全社会拥护的领导人。以上这些都是老话,别人说过,书上也这么写,也是基本的事实。那么,现在为什么提“道路自信”呢?显然,就是社会上有一股思潮,对这条道路产生怀疑。严重一点说,就是对共产党继续执政有质疑。就红色政权的运转来说,理由之一,就是苏联的坍塌,权贵贪腐,民不聊生;理由之二,就是朝鲜的封闭,家族世袭,民不聊生;而现在的中国老百姓远不到民不聊生的地步,但民生问题丛生是不争的事实。最主要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财富水平提高的同时,参政意识群体也在扩大,对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是照搬

13、西方现成的道路,还是继续走自己走过的道路,道路自信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路到底是什么样的路,没有现成答案,依然在摸索中。但总书记说,今后我们既不走邪路,也不走老路。道路自信这个首要问题清楚了,那么指导实践的理论我们也应该自信,保障政权运行的制度也应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统一的整体。这自信的最大底气,就是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十八大报告明确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执政的目标。老百姓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就尊重群众的意愿,多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重提了群众路线,不是重复的重,而是重要的重。无论是总书记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的发言,还是最近到广东的视察,

14、有一种新风扑面,无论是网络反腐的活跃,还是职能部门的快速处理,有一种新的改观。作为老百姓,我们有理由对这些积极的变化能否长久保留意见,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良好意愿的实现,有更影响重大的事件出现。四个选择一百年来,历经磨难的东方古国,争取独立解放、国强民富是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是始终不变的社会理想。推动一个四分五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国家转变,恢弘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和根本保障。 “四个选择”是的伟大选择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15、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气势磅礴地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前途。在新的形势下,“四个选择”的历史结论,必将启发和引导全体人民更加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更加坚定地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进一步谱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辉煌篇章。 “四个选择”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遗憾的是,革命的目标并没有完

16、美实现。辛亥革命虽然学习西方国家,在亚洲建立了先进的共和体制,但这一革命果实很快经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封建军阀割据等波折而落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一步相互勾结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但其中的意义亦毋庸置疑。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说明,中国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头了,只有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推动历史前进。10年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尽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也有过失误,但是近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充满光明未来、生气勃勃的道路上,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发展史上的新辉煌。100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正在独立、民主和富强的道路上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