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65698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概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毛概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毛概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毛概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 绩广西师范学院思政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论文题 目: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探析组 长(姓名、学号):邱璐璐成 员(姓名、学号):甄媛 崔晓雨 钟文倩 尹莹 杨雪莉院(系)、专业、年级、班级:美术设计学院14动画 指导老师:石丽琴提交日期: 2015.12.21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探析摘要:爱国主义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全球化背景下,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势在必行。其内容包括忧患意识与国家安全教育、安身立命与历史文化教育、救亡图存与革命传统教育、振兴中华与社会主义教育、公共生

2、活与公民教育、全面发展与人道主义教育等。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革命传统;公民教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

3、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国家安全“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她发扬起来,中国才能真的进步”。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她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国各民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从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屈原,到“外敌未灭,

4、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正气浩然、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振兴中华的革命先驱孙中山;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到“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从“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 是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等等。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彪炳千秋、光照日月、永垂青史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具有新的意义和内涵,具体表现在:第一,国家安全不仅体现在领土完整、军事安全和政权巩固等政治方面,而且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在当今国际竞争中,资本实力成为火力对市场的渗透取代了国外

5、的基地和驻军,过去依靠武力难以获得的东西现在凭借经济威力就可以获得。事实上,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围绕经济利益而展开的斗争也是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例如,当前各国纷纷把加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也列为国家保护的利益。第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手段发生了变化,不仅传统的对抗武装入侵的方法继续有效,各国还使用各种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诸如国际规范、国家间达成的正式协议或条约、积极有效的外交谈判等来谋取自己的国家利益。第三,全球化使国家利益中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对抗,而且有文化因素的渗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养料,任何国家都以民族文化为精神支柱,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必然把民族文化的尊严和地位视为本民

6、族利益的组成部分,从而极力保护民族文化。二、历史文化(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既有本土的儒家、道家,又有外来的中国化的佛学;既有理论化系统化的文化形式,又有民间的多样的文化礼俗;既有固态的文化资源,又有人们口头传诵的故事。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精神支柱,才培育出一个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有革命传统的优秀民族。全球化背景下,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时要创新思路,打开眼界。(二)世界文化不是以发达国家为主流的。世界上有200 多个国家,几千个民族,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要求。国际社会是多极的,世界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既互相冲突又相互交融。全球化应

7、有各个民族、各个文明的特色,并结合本国的实际进行,摒弃本国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全球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全球化更不等于全盘西化或以美国文化价值观为标准。三、革命传统革命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前仆后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党的三大作风是指导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科学方法。革命先辈们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更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革命传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不怕劳苦的意志品质。在2008 年5 .1

8、2 汶川大地震中,正因为中国人民有着救亡图存的自救意识,发扬了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从巨大的悲痛中站起来,积极投入到家园重建当中。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珍视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强化民族自救意识,将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四、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胡锦涛同志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八荣八耻的明确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

9、题,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我们必须从时代的需要出发,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切实提高教育实效。五、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需要重点思考的时代主题。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

10、地位为思想来源,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把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及个人的权利义务自觉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其核心在于对公共事务以及公共利益的自觉参与和维护。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合理性、合法性的内化和认同,从而调动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方面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公民角色意识还处于不自觉状态中,有的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虽然民主平等意识有所增强,但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公民行为水平较低,许多大学生对公民基本知识了解

11、程度较高,而公民行为意识相对较低。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在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统感情,传统信念,已经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长江、长城、黄河、黄山在们的心中重千斤。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六、人道主义全球化时代不需要片面发展的道德人、政治人、经济人、工具人而是需要真正按照人的本质要求,在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

12、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全面人。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有能力投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中。同时,全球化趋势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也加强促进了大学生的活动方式、存在方式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需要、能力、社会交往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注意培养大学生以下意识和能力:二是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培养包括:开放观念、全球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二是主体能力。以信息化、知识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竞争机制,迫使人们不得不开拓创新以求生存发展,我们要塑造具有丰富知识、多样技能、全面能力的

13、大学生,从而有助于形成人的全面的能力体系,最大限度地培养人的多样化才能,从而增强人的主体能力。三是个性发展。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真正的个人化时代已经来了。全球化是一个崇尚个性、鼓励个性充分发展的时代。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人的生存的一大特点,面对新的环境,大学生应该不断接触新的知识,进行新的尝试,并根据新情况调整旧有观念和个性品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也使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日渐凸显。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存在使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利益面临着严峻

14、挑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道主义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通过教育以提高其对战争、恐怖袭击等恶性事件破坏性、危害性的认识,加深其对人的生命权、生存权和民族平等权重要性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促使其自觉维护国家安定,维护世界和平。参考文献:1林明.论高校学生爱国主义忧患意识的教育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1).2 吴德葵.试论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学术季刊, 2000(5).3 邓小平文选(第3 卷) MJ.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刘莉.经济全球化、文化霸权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04(5).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年各项工作和“三乐两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大学生特点的文化艺术活动平台,促进学院间师生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