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总结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65668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资料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资料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资料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资料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资料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资料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资料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产生的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回答的基本问题: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的基本

2、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4、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特别是对第一要义、核心的理解:思想内涵:1、 第一要义:

3、发展2、 核心:以人为本3、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实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5、对第一要义是发展的理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加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

4、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6、对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 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 为了人民、发

5、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二章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毛泽东在 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在1930年5 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37年7、8月间撰写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

6、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中共七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重新确立以及发展的时间和标志(单选OR辨析)。确立:1945年,毛泽东,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确立“实事求是”。重新确立:1978年,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增加“解放思想”。发展:2002年,江泽民,十六大,增加“与时俱进”。2007年,胡锦涛,十七大,增加“求真务实”。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7、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标准和原则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5、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

8、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理解(主体、对象、动力、领导阶级、性质、前途):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的,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理解:1.主体:无产阶级。2.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3.动力(客体):人民大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领导权(中心和核心问题,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5.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性质决定革命任务,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6.前途: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社会主义社会(最终)2、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1) 没收封建

9、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归国家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3) 保护民族工商业。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现实可能性的客观和主观原因):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就决定的。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2)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客观原因: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

10、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2、帝国主义国家的间的矛盾斗争,以及军阀和混战,使红色政权活的存在和发展的缝隙。3、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4、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主观原因:1、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2、 共产党正确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关键)。4、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或基本经验):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第四章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的

11、理解: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和桥梁。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主要内容

12、:1953年,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实质: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总体评价: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总体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1995年夏季以后,农村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势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

13、改造的伟大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胜利。第五章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背景:1、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

14、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2、改革开放之际,一些人因政策的调整而产生困惑和疑虑。3、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解(简答):社会主义本质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第一, 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理解: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实现共同致富。根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第一, 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首先,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最紧密的本质联系,社会主义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其次,这一概括还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第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消灭剥削制度,二是消灭剥削现象。2、两极分化是指社会财富的分配向贫富两极积累、最终导致阶级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