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65383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顶防护方案2013081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三优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目 录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2二、编制依据2三、编制原因2四、工程地质条件34.1岩土层结构概况34.2水文地质概况44.3基坑围护方案概述4五、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55.1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55.2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65.3成果整理和提交7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86.1施工工艺的选择86.2管线保护措施8毗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专项防护方案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项目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粤垦路619号,燕岭路和粤垦路的西南角处,项目总建筑面积为,由1栋22层、1栋24层、1栋26层和1栋18层写字楼及地下室工程组成,

2、地上建筑面积87530.3,地下建筑面积32280.6。场地原为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现已拆除,东北侧为粤垦路。基坑西北侧为宽约60米,长80米平台,场地基本平整,基坑西侧约10m为省农垦物资总公司职工宿舍楼,为8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基坑南侧约4m为燕岭公园。基坑东侧约20m为侨燕阁A栋商住楼,为28层框架结构,两层地下室。该商住楼现未投入使用。基坑周边管线较多,均沿粤垦路铺设。二、编制依据1、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工程建筑与结构施工图2、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工程总承包工程合同文件3、广东省农垦仓库及加工厂“旧厂房”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相关律法规

3、、标准、规范、规程、图集以及地方标准、地方法规。5、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记录。三、编制原因在支护和结构施工、基坑的开挖、降水过程中,施工对地层产生的扰动,基坑内外地基土应力的重分布,有可能会引起支护结构、地表及附近土层的变形或沉陷,危机基坑、主体结构的问题和附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在基坑围护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并根据检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基坑施工的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若施工期间的周围环境有变,或地质出现异常,就有可能使维护体系或基坑处于危险状态。此时,如果施工监测的工作没有跟上,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

4、视,就使设计与施工出现偏差,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预警,从而酿成事故。因此,加强围护施工与基坑开挖过程的监测,掌握基坑及附近环境的实际工作状态,对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可靠和施工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四、工程地质条件4.1、岩土层结构概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地质钻探,场地普遍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地层。第四系松散层主要包括人工填土层、坡积层、残积层等。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人工填土层(Q4ml)场地内人工填土层主要为杂填土,主要为灰褐色、灰黄色、灰色等,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砼块、砖头、碎块石和砂土,局部夹少量生活垃圾。大部分呈松散稍密状,局部压实。本层分布广

5、泛,直接出露于地表,本次勘察在所有钻孔中都有揭露,层顶标高35.2045.18m,顶面埋深为0.00m,厚度为0.505.80m,平均厚度2.12m。坡积土层(Qdl) 粉质粘土层:灰色、灰黄色、灰褐色、棕黄色、褐红色等,大多坚硬状,局部硬塑状。局部为粘土或者粉土。粘性一般,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含少量粉细砂,手捏具砂感。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层顶标高为29.8446.68m,厚度为1.5016.60m,平均厚度9.35 m。冲洪积土层(Q4al+pl) 粉质粘土层:灰色、深灰色等,可塑状态,局部为软塑。粘性较好,韧性及干强度低,局部含少量粉细砂。本层在场地东北面局部分布。层顶标高为20.13

6、22.70m,厚度为1.907.00m,平均厚度3.82 m。残积层(Qel)由残积作用而风化形成的砂质粘性土或砾质粘性土组成,局部为粉质粘土,其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份已全部改变并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以砂粒为主,夹少量风化碎屑和角砾等。硬塑坚硬状砂质粘性土层:黄褐色、褐红色、灰白色、灰褐色等,硬塑-坚硬,局部为砾质粘性土。局部夹全风化花岗岩碎屑及强风化花岗岩碎块,场地内局部分布。层顶标高为20.8042.79m,层厚度为2.606.90m,平均厚度4.65m。基岩()根据岩石风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及微风化带。(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

7、灰白色、褐红色、灰褐色等,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土块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结构尚可辨认。多呈密实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花岗岩碎块。岩石全风化带在可挖性方面属于土层。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共在34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5.7046.39m,厚度为1.7023.30m,平均厚度9.09m。(2) 强风化花岗岩:灰褐色等,岩芯呈土柱状、碎块状。细粒、中粒、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块可用手折断。钾长石用手捏成砂状,斜长石、云母多已风化成高岭土或粘土。遇水易崩解,局部夹全风化花岗岩或者中风化岩块。

8、本层分布广泛,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层顶标高为0.7044.59m,厚度为1.4026.10m,平均厚度11.48m。(3) 中等风化花岗岩:青灰色、褐黄色、灰白色、灰褐色等,岩芯呈扁柱状、短柱状、块状。细、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风化裂隙被铁染,并充填少量风化物。斜长石矿物风化较深,钾长石、云母矿物风化轻微。岩质硬,锤击声稍脆,不易击碎。局部夹强风化岩、微风化岩。本层分布广泛,基本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层顶标高为-4.2033.29m,厚度为0.5012.40m,平均厚度3.19m。(4) 微风化花岗岩:青灰色、褐黄色、灰白色、灰白色、灰褐色等,岩芯呈柱状

9、、扁柱状和长柱状。细、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断口处新鲜,节理面稍被铁染,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局部夹中等风化岩。层顶标高为-7.8014.69 m,厚度为0.706.69 m,平均厚度3.74m。4.2、水文地质概况本场地中主要有一层地下水:基岩承压水含水层。承压水,由于其上有隔水层覆盖,承压水头常年变化不大。该含水层主要在该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进行补给,通过迳流在排泄区进行排泄,若地下水水力平衡条件发生改变,含水层也可通过越流进行补给。地下水位大致水平。由于该含水层上覆较厚的隔水层,所以该含水层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弱。本场地第四系土层主要为花岗岩残积土和全风化土层中少量潜

10、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蒸发排泄。该层与地表水水力联系较强。水位受季节和降雨影响较大。4.3、基坑围护方案概述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结合场地周边环境及施工工期影响,基坑支护方案如下:A-B段、B-C段及C-D段基坑围护结构采用超前钢管+土钉墙+两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为满足锚索设置时对基坑侧壁刚度的要求,在超前钢管后采用单排600mm450mm双管旋喷桩。D-E-F段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一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桩顶部设置冠梁。F-G段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桩顶部设置冠梁。

11、G-H段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预应力锚索+放坡的支护形式。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桩顶部设置冠梁。桩顶上方采用一级放坡,坡率为1:1。H-I段基坑采用骨架梁护坡+钻孔灌注桩+四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骨架梁护坡段对山体高差部分进行骨架梁植被护坡。I-J段、J-K段及K-L段基坑采用骨架梁护坡+钻孔灌注桩+五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骨架梁护坡段对山体高差部分进行骨架梁植被护坡。L-M段基坑采用骨架梁护坡+钻孔灌注桩+四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骨架梁护坡段对山体高差部分进行骨架梁植被护坡。M-M-N段基坑深度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预应力锚索的支护形式。N-N-O段、O-A段基坑采用

12、钻孔灌注桩+三道预应力锚索+放坡的支护形式。桩顶上方采用一级放坡,坡率为1:1。五、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5.1、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 和常规的建筑物变形观测相比,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有其特殊的一面,即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与基坑施工的工况、工期的长短等均有很大关系。在基坑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建筑物的变形将会逐渐趋于缓和直至恢复正常。施工前应对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拍照存档和各项观测的初始值进行取测。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一般有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等等,而建筑物的倾斜和裂缝等情况往往是由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因此,在建筑物变

13、形观测的内容中,沉降观测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5.2、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 5.2.1沉降观测 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高程控制点为水准点,沿基坑周边、道路等附近布设沉降观测点,以形成一个高程控制观测网对周边环境进行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按水准监测方法施测,采用中丝读数进行闭合观测。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周对各观测点进行12次的沉降观测,观测应在标志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发现观测数据有错或者有怀疑时,必须重测并注明原因,观测完毕,应在现场计算闭合差,若超限应立即重测。5.2.2倾斜观测 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从而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一般采用经纬仪

14、投点法、测水平角法或前方交会法。由于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方便采用以上直接测量方法,我们也可以采用测定基础沉降差法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 计算公式:建筑物倾斜=*H/L 为两测点的沉降差,L为两测点间水平距离,H为建筑物的高度。 5.2.3水平位移观测 基准点是必须设在变形区以外的点,以大于50m为宜,观测点则沿基坑周边布置,采用瑞士T2经纬仪方向观测法测角度,钢尺测量距离的方法进行支护结构的顶部水平位移检测。1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12次,观测时取每边一基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另一基点,设置准直线以观测点,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2 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

15、影响。3 测量时不能受阳光照射,气泡置中不能超过一格,且测距钢尺必须经过鉴定。序号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监测目的与要求量测频率警戒值1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在基坑四周地表上设置纵向测点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地下管线水平位移沉降及确保安全开挖过程及主体施工1次/2天设计确定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在支护结构内有代表性区埋设测点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位情况开挖过程1次/2天设计确定5.2.4裂缝观测 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在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个面上有多个裂缝的情况下,裂缝观测应该选取多个观测点,观测点的相距位置不要大于6米。 裂缝观测点一般可以敷设石膏饼,来观测其裂缝变化的情况。观测期较长时,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观测期较短的采用油漆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标志。建筑物的裂缝观测前期,应该对观测的裂缝相关情况有照片资料,照片上要有可以量测对比的钢尺等。 裂缝的原始宽度和长度可以用钢尺来测定。裂缝宽度的变化应该用读数显微镜来测定。在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