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现状问题特点对策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9364147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并购现状问题特点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跨国并购现状问题特点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跨国并购现状问题特点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跨国并购现状问题特点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跨国并购现状问题特点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并购现状问题特点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并购现状问题特点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口起步海外建厂海外并购,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三步曲”。扩大市场份额,寻求更高的利润及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的必由之路,而对外并购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取得市场优势地位最便捷的途径。随着我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实施和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和开展国际化经营。中央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达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目的。此外,目前宽松的国际并购环境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等也推动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实施。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一)入世

2、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迅速,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当时企业跨国并购次数少,规模小,参与者多为国有大型企业(如中信、首钢、中化等)。据统计,19841996 年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23起(包括对香港企业的并购),并购额超过1 亿美元的5 起。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起,尤其是实施“走出去”政策后,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开始活跃于国际并购市场,1998 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额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的48%,2000 年跨国并购占直接投资额的51.3%,超过一半。自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海外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

3、要方式。2002 年跨国并购占对外直接投资的36.7%,2004 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比2003 年增长50%,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并购年”,并购总额62 亿美元,2006 年跨国并购金额占直接投资的1/3,总金额达82.5 亿美元,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如TCL、联想、京东方、网通、中海油、中石油等在国际市场上所进行的并购活动引起广泛关注。2007 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股市市值大幅缩水,资本市场泡沫受到挤压,目标公司变得相对“便宜”。西方国家急于借助中国的外汇储备解决流动性紧张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对跨国并购政策也有所放宽,这为中国企业海外布局提供了机会,促使中国海外并购规模增长

4、迅猛,并购金额屡创新高,2008 年并购额达到187.26亿美元,2009 并购类投资累计175 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0.4%。可见,跨国并购已成为目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二)我国企业还处于对外并购和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最近几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迅速,在资金实力、技术开发、人才储备、跨国管理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在应对跨国投资风险、属地化经营、境外团队整合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经验。但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具体表现在: 1.企业对外投资规模较小,投资主体单一。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15%,吸

5、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1.1的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10.13 的水平。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在300 万美元以下,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项平均金额在600 万美元左右,发展中国家在450 万美元左右。另外,我国实行跨国经营的企业主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 2. 企业跨国并购动机原始。著名跨国公司专家邓宁(JohnDunning)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归纳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全球战略型。一系列跨国实践表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还比较原始,主要为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

6、求型,还有一少部分是为了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而开展的对外投资,企业战略意识薄弱。 3.企业对外投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有: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性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资源开发型企业偏少,尽管对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并购近年来有所增加,新建了若干高科技企业,但总体上说,在境外投资的企业中高技术企业的比率很低,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低层次的传统第三产业如贸易、旅游餐饮偏多,而诸如银行、保险、电信、媒体等新兴服务业偏少。 4.国际性品牌缺乏。在国内市场而言,我国一些强势品牌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从全球角度看,我国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就很

7、小,这不仅表现在其覆盖的国家少,还表现在其销售收入低,导致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缺少知名品牌的支撑。 5.跨国经营网络缺乏。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多数还处在单厂及零散生产的状态之中,谈不上国际化经营网络,特别是服务业“走出去”的能力还很弱,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伙伴和网络关系。比如,中信公司的对外投资项目尽管涉及多个行业,可海外子公司之间并无横向或纵向的经营联系,中化等专业性进出口集团的海外生产与经营只不过是某类产品对外贸易的单纯延伸,并不是该类产品的垂直一体化。二、中国开展跨国并购的主要特点 (一)大型国企是实施跨国并购的主体,民营企业开始活跃 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资金实力更为雄

8、厚,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更有条件进行跨国并购,据统计,2007 年末,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71%,再考虑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所占部分,国有资产占据对外投资的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资源、金融等重要产业领域和大规模对外投资项目,更主要由国企进行。受所有权的制约,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表现谨慎。但是,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也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进入国际市场和获取战略性资源的重要方式,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中,万向、华为、正泰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地走向国际市场,这些公司已在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其中包括亚洲以外的国家。比如,正泰集团已在北美、欧洲、中东、亚洲的几十个国家、地区建立营销

9、机构,在美国硅谷成立研发信息机构,这种研发和营销机构都在外的经营模式,能跟踪先进技术发展,及时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是我国制造业进入国际经济舞台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并购对象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且多为中小企业或长期亏损的大型企业 我国企业在选择并购对象时将发达国家企业作为并购目标主要是为了快速获得市场、技术等资源以加快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并购发达国家企业还有助于我国企业跨越贸易壁垒及树立大企业形象。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批在行业内位居全球龙头地位的“重量级”跨国公司,加上融资条件限制,决定了现阶段多数企业仍将以并购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为主。此外,西方国家大企业的战略调整:剥离附加值低、竞争

10、力薄弱的加工装配业务,也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一些大型企业提供了条件,TCL 收购德国的施耐德公司、联想集团收购了IBM 的PC业务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并购的融资模式从单一支付向多元化融资方向发展 之前我国企业由于并购规模小、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等原因,企业并购的交易主要以现金方式为主,加大了企业的资金负担和财务风险。而国外通行的并购支付大多采取现金加股权方式,以降低对企业的资金占用。近年来,我国企业也开始通过国际证券市场进行间接并购,部分并购案的融资技巧达到了较高水准。例如,京东方并购使用了6 家国际金融保险机构的混合贷款,网通并购则采取了组建国际财团和整体谈判的形式。2004 年底联想在收购

11、IBM 个人电脑业务中,也引入了美国三家私人投资公司的战略投资,虽然实际交易额高达17.5 亿美元,但现金支付的部分仅为1/3,其余2/3 都是通过股票和债务收购。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并购前期缺乏战略规划 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往往缺乏长远的战略设计,有明显的机会主义倾向。并购本身不是战略,并购只是推动企业战略的途径,中国企业本身就缺乏战略性思维,将规模扩张或短期内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作为主要的跨国并购目标,对并购风险及后期整合风险缺乏预见性,加上自身核心能力薄弱,跨国经营管理水平低,使得并购最终并未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走向失败。有数据显示,2002 年以来,中国在德国进行的

12、并购案例中,近2/3 的交易在中途结束,并购成功的案例中,只有20%运作比较稳定。(2) 对目标企业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 在选择跨国并购的目标企业时,并购方由于缺乏经验和事先重视程度不够,对并购方涉及的业务、技术、财务和制度,以及更重要的文化等无形资源的适配性没有谨慎全面的分析,结果导致在并购后期整合中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各种资源的优势转移受阻,严重影响到并购整合效果,甚至牵制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如TCL 并购德国的施耐德、明基并购西门子的手机业务等案例,都因并购前的调查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三)企业自身跨国并购整合能力薄弱 跨国并购涉及将不同的产业结构、管理水平、资产状况乃至企业

13、文化融合在一起的问题,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困难重重。整合好了,才是真正成功的并购。我国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着并购后如何整合、利用资源的严峻挑战。并购后期整合能力薄弱,严重限制了并购协同效应的发挥,这主要是因为:1.我国跨国并购经验少,对并购整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障碍缺乏分析和有效应对;2.严重缺乏跨国并购管理人才,尤其是并购整合管理人才,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较周密的整合计划,但由于人才缺乏,使计划得不到有效执行。 (四)政府职能错位和缺位为企业并购制造了的许多障碍 企业是跨国并购活动的主体,政府在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职责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法律、制度、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不应该做为主体出现,但

14、在并购实践中,政府往往没有摆正自身位置,常常作为并购活动的主体,对企业行为造成了不当干预,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效果。另外,政府没有制定健全、规范的有关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法律引导体系、支持政策体系及保障体系,也对跨国并购活动有一定影响。 四、提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措施建议 尽管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缺乏国际型人才和系统的并购规划,以及受公司并购管理能力薄弱,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跨国并购行为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国际化进程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要提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不断提高并购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战略观,另

15、一方面也要靠政府、行业协会和投资银行等社会力量的推动。 (一)企业要注重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量力而行,先培养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张宏霖认为,希望“走出去”的企业至少应具备五方面的条件:1.企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2.拥有独特的专利、专有技术,或品牌、管理技能等;3.企业产权责任清晰,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企业战略成熟、清晰;4.投资的境外项目,应该是核心业务或纵向延伸业务,或可以获取国际营销网络,或可以弥补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并具有将其内部化的优势;5.企业管理良好,财务制度严谨,监管体系健全,信用等级高,拥有通晓国际化经营的团队。企业可以从以上五方面入手,加强核心能力培育,建立健全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为跨国并购提供有利保障。 (二)企业跨国并购应有明确的并购规划,不能走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