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60286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书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

2、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 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2、现代目录学研究 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3、知识组织研究 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

3、络信息组织、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5、信息咨询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6、文献与出版研究 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 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8、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主要内容:数字图书馆结构与内容、数字图书馆构建方法、数字图书

4、馆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等。9、知识管理研究 主要内容:公司知识管理(研究商务与企业领域的知识的识别、获取、利用,信息、数据如何转变成有用的知识和知识共享问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公共部门知识管理(研究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信息处理、知识共享、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支持、公共形象设计、决策信息支持与政策研究等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信息设计与服务(研究客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知识产品的营销策略,信息经纪技术与信息市场理论)。10、编辑出版学基础理论与管理硬座11、图书市场营销研究12、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 三、学习年限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以及在职硕士研究

5、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2、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在二年级下学期中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件)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2门10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3门6学分(每门54学时),包括高级程序设计2学分、数据库设计2学分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2学分;专业共同必修课2门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2门6学分;其它7学分为选修课。 六、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以及前沿性,要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都具有实际价值。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6、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等。3、创新要求:论文内容要具有新观点或新方法、新材料,要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要具有较高原创价值。 4、论文答辩:硕士生论文完成后要交由导师认真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才能参加答辩。答辩程序及要求应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赴图书情报、出版发行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二是平时各研究方面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

7、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 2、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八、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 2、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 3、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4、专业学习要提倡进行横向交叉,强调采取对话式、讨论式教学。 图书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

8、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 主要内

9、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 2、现代目录学研究 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 3、知识组织研究 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 5、

10、信息咨询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 6、文献与出版研究 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 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 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 8、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主要内容:数字图书馆结构与内容、数字图书馆构建方法、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等。 9、知识管理研究 主要内容:公司知识管理(研究商务与企业领域的知识的识别、获取、利用,信息、数据如何转变成有用的知识和知识共享问题,提

11、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公共部门知识管理(研究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信息处理、知识共享、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支持、公共形象设计、决策信息支持与政策研究等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信息设计与服务(研究客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知识产品的营销策略,信息经纪技术与信息市场理论)。 10、编辑出版学基础理论与管理硬座 11、图书市场营销研究 12、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以及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2、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在二年级下学期中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

12、业学生应修满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2门10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3门6学分(每门54学时),包括高级程序设计2学分、数据库设计2学分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2学分;专业共同必修课2门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2门6学分;其它7学分为选修课。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以及前沿性,要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都具有实际价值。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等。 3、

13、创新要求:论文内容要具有新观点或新方法、新材料,要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要具有较高原创价值。 4、论文答辩:硕士生论文完成后要交由导师认真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才能参加答辩。答辩程序及要求应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1、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赴图书情报、出版发行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二是平时各研究方面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 2、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 八、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 2、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 3、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4、专业学习要提倡进行横向交叉,强调采取对话式、讨论式教学。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年各项工作和“三乐两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大学生特点的文化艺术活动平台,促进学院间师生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