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60067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工业强州”战略,促进我州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根据楚雄彝族自治州2003-2020年新型工业化发展纲要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五”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我州加大了工业建设的力度。2001年,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州”的战略发展目标,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发布了楚雄彝族自治州20032020年新型工业化发展纲要,统一思想,明

2、确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州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明显优化“十五”期间,我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工业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利税快速上升,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州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72.7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7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3%;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5.1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6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16.45亿元提高到2005年

3、的51.46亿元,年均递增25.6%(按现价,下同);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22.9亿元,占全州财政总收入的6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31:38.9:30.1优化为2005年的26.3:40.6:33.1,二产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增强,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末期三次产业增加值调整为29:39:32的发展目标。2重点产业建设取得成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规模以上烟草加工业、冶金矿产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达到26.16亿元、14.44亿元、0.86亿元、0.65亿元、2.44亿元、

4、3.5亿元,合计48.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3.4%,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4.86%。(1)烟草加工业:“十五”期间,我州烟草产业稳步发展。2000年烟草加工业实现产值13.69亿元,2005年达到36.21亿元,年均递增21.5%;2000年烟草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96亿元,2005年实现增加值26.16亿元,年均增长23.9%;2005年烟草产业实现增加值42.26亿元,占全州GDP的比重达21.9%,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末期“两烟”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到12%的目标。(2)冶金矿产业:“十五”期间,在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下,冶金矿产业已发展成为继烟草之后的

5、又一支柱产业。2000年全州规模以上冶金矿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35亿元,2005年达39.99亿元,年均递增55.9%;2000年实现增加值1.44亿元,2005年实现14.44亿元,年均递增58.2%;2005年规模以上冶金矿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到7.47%,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末期规模以上冶金矿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6%的发展目标。(3)化学工业:“十五”期间,我州规模以上化学工业快速发展,2000年实现工业产值2.75亿元,2005年达到12.3亿元,年均递增34.9%;200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0.64亿元,2005年达到2.44亿元,年均递增30.7%;2005年规模以上

6、化学工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到1.26%。(4)医药制造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楚雄医药工业园建设初具成效,园区聚集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制药企业,为下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全州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1户,其中8户制药企业通过了国家GMP认证;22个药品取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其中20个药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国家药品注册批准文号;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7个;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户,药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2户,能生产医疗器械3种、药用包装材料和药用包装容器品种各1个。2000年全州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1.02亿元,2005年实现增加值0.86亿元,年均递减3.4%;2005年全州医药

7、工业占全州GDP的比重0.44%,与“十五”计划末期10%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5)食品加工业:全州食品加工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带动下,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培植龙头企业,发展重点企业。2005年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4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8.5%;实现工业增加值0.6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0.1%,占全州GDP比重为0.34%。(6)能源工业:2005年,全州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实现工业产值12.05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26.3%;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2.1%,占全州GDP比重达1.81%。3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

8、005年,全州纳入考核的311户国有企业中已完成改制任务304户,改制面达97.75%。其中:纳入省考核的122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完成深化改革117户,改制面达95.9%。在已完成改制任务的304户企业中,改为股份有限公司2户、组建有限责任公司119户、破产15户、关闭停产36户、解散37户、兼并6户。截至2005年,全州已有9916名国有企业职工实现了身份转换,9411名企业改制分流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22243名分流人员办理了医疗保险,有9708名在职、分流和退休人员续接了养老保险关系;企业自办学校17所已全部移交地方,73所国有企业自办医疗机构分离工作已结束。2005年,我州第二轮深

9、化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为第三轮深化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国企改革重组,德胜钢铁、盘龙云海药业、澜沧江啤酒等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快速崛起,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非公经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带动作用、影响能力、竞争实力进一步提高。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由2000年的21.1%上升到2005年的39.8%,比2000年提高18.7个百分点;在200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工业产值占62.2%,比2000年提高24.8个百分点;2005年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48%;非公有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3%

10、,比2000年的66.8%提高15.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发展目标。4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时期是我州工业技改投入较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较快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五年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5.64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万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9.7%。2005年,全州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3.78亿元,同比增长27.1%,比2000年的1.56亿元增加12.22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19.02%。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冶金矿产、天然药业、食品

11、加工、能源、化工、机械、轻纺等行业的一批骨干企业先后通过技改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实力。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已完成楚雄和禄丰两个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禄丰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以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冶金工业园和以奕标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加工园以及以缸套生产为基础的机械加工园;楚雄工业园区已在区内建成了医药工业、绿色食品加工、冶金化工和高新技术园的一区四园格局,园区内水电路均已实现三通一平,已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入园发展;元谋工业园区已完成总体规划,进入设计实施阶段;各县工业小区规划建设工作开始启动。5

12、能源消费能力不断增加,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五”期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州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得到控制,节能工作成效显著。从品种结构看,原煤、洗精煤、电力、焦炭是我州工业消耗的主要能源。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消耗原煤、洗精煤、焦炭、电力折合标煤分别为89.3万吨、64.5万吨、51.7万吨、15.8万吨,分别占能耗总量的37.3%、27.0%、21.6%、6.6%,这四种产品消耗量达221.4万吨,占全部消耗量的92.5%;冶金化工及电力等行业消费标煤231万吨,占全部消费量的96.6%。从能源利用效率看,一是能源增幅低于工业产值增长。2005年

1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7.3亿元,增长27.1%,能源消费量239.5万吨标煤,增长17.7%,能源消费低于工业产值9.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65,下降1.22。二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规模以上工业消费量239.5万吨标煤,加工转换产出114.5万吨标煤,综合能耗消费量为124.2万吨标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05吨标煤/万元,综合能耗消费量同比增长11.9%,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1%,节约能源13.7万吨标煤。三是二次能源的产能和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我州有5户规模以上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的一次能源投入量为141.4万吨标煤,二次能

14、源加工转换产出量为114.5万吨标煤,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率达81%。从总体上看,“十五”期间,我州工业投入增加,节能技改效果明显,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一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全面提升了我州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使我州工业发展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一五”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主要经验1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名牌产品,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五”期间,我州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大力培植地方名牌产品,先后有“仁恒牌复混肥料”、“国宾牌系列卷烟”、“云开牌六氟化硫中高压断路器开关设备”、“雁塔牌陈香露白露片”和“元绿牌无公害蔬菜(洋葱、番茄、菜豆)”等五个产品获得云南省名

15、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我州烟草工业生产规模受国家调控和市场份额的影响,只能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谋求发展潜力。“十五”期间开发的“国宾”牌香烟2004年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后,2005年产量达26.1万箱,占全州卷烟产量56万箱的比重达46.6%,烟草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6.16亿元,占全州GDP比重13.5%。2有选择性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我州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州”和“引资兴州”战略,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和构建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吸引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我州国企改革和投资兴办民营企业,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引进外地的管理、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和市场,有效地提升了我州传统产业的竞争实力。成功地引进了一批战略合作伙伴,促进了我州钢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年产100万吨钢、60万吨材的生产规模,带动了冶金矿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州继两烟之后新的支柱型产业。3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是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十五”期间,我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在加紧实施一批关乎全州工业发展全局的重点发展项目的同时,高度重视抓好项目投资工作。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挂帅,认真抓好工业投资落实工作,严格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进开发储备一批的思路,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