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输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59633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认识输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输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输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输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确认识输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输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输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认识输液一、什么是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治疗方法。二、输液的目的1、 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2、 补充营养,维持热量3、 输入药物,过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 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5、 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过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起到利尿消肿的作用。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过到利尿消肿的作用。三、输液的现状目前,静脉输液已成为医疗工作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病情恢复快,且能维持体

2、液和电解质的平衡。若使用正确,可以使病人迅速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若使用不正确,则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带来不良的后果。为减少抗生素滥用,很多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但是规定一经公布,就引来诸多叫好。但是叫停大医院门诊输液,真的能够有效减少抗生素滥用吗?事实上,输液不等于滥用抗生素。四、输液的分类及临床用途: 1电解质输液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2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输液与脂肪乳输液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3胶体输液用于调节

3、体内渗透压。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4含药输液含有治疗药物的输液,如替硝唑、苦参碱等输液。五、哪些情况需要输液静脉输液是重症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一般用于大出血、体液严重丢失或休克需要急救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来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补充营养,维持能量,维持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重病患者还需要静脉输液来输入有效的抗生素。但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直强调“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治病的基本原则。以下情况可输液:1、无法口服药物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需要禁食,如消化功能受影响,口服药物吸收

4、不良时;意识不清不能口服药物时。2、外用药无效如皮肤类疾病首选外用药,但外用药不能达到相应效果时。3、严重急症急性疾病,如严重感染、休克等口服药不能缓解或效果不明显时。4、药物伤害组织某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若口服对消化道刺激性很大,直接口服能引起组织坏死时。即使必须输液也应该尽量减少输液次数同时减少药物联合使用的种类,还要把握输液的速度,静脉滴注如果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药量有可能超过朗值,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如果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心脏剑担过重,容易引起循环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气温偏低时,高龄、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伴有冠心病、

5、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输入的液体较凉,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容易出现寒颤、体温及血压升高等输夜反应,严重的输液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五、输液的优缺点静脉输液的优点: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静脉输液的危害:1、静脉输液会使你的血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多。 “打点滴”使药液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微米,那么经常或大量的药物输液进入血管,不溶性微粒就会大量地蓄积在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内肉芽

6、肿、肺纤维化、肺静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坏死等。2、滥用抗生素使人体产生抗药性3、静脉输液时,药液浓度过稀或过浓,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4、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甚至,如果在针管内的药液中混入了气泡或者血凝块,还会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六、使用安全的输液产品输液自1920年面世以来,共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全开放式,即将药液装在开放的容器中,第二代是半开放式,如玻瓶、塑瓶。此类输液的输注过程中必须要通入空气,瓶内药液才能正常滴注。第三代是全封闭式,如非PVC软袋、直立袋,此类输液的输注过程已经不需要通入空气,就可以使药液

7、正常滴注。60%的输液反应是病菌、微生物、微粒造成的!所以避免空气进入药液就能大幅度降低输液反应。选择安全的第三代输液产品能有效增加静脉注射用药安全性。七、全密闭式输液系统(第三代输液)的优点使用方便性:1、 重量轻、体积小:利于运输和存放2、 透明度高:利于可见异物的检查3、 可直接加压输液。质量安全性:1、 全密闭式输注系统:无需导入管引入外界空气,避免空气中微粒及微生物的污染。2、 非PVC多层共挤膜和性质优良的丁基胶塞:国际最安全药用包装材料,药物相容性好、环保、微粒少。一、静脉输液发展史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认识到血液的运输作用,从而奠定了静脉输液的基础。1656年

8、,英国医生克里斯朵夫和罗伯特用羽毛管针头,第一次把药物注入病人的静脉,后人称其为输液之父。1832年,苏格兰爆发了霍乱,Thpmas Latta教授和他的助理把大量煮开的盐水输注给霍乱患病者,最终发现,不治疗的病人死亡率大于50%,接受治疗的病人大部分得救,但是一部分人出现了发热现象。从此以后,静脉输液这种用药方法在临床上广泛的流传开来。从1920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瓶玻璃瓶装的静脉输液起,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医学上把输液叫做静脉点滴或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把含药物的输液输注到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溶液1、 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 供给电解质:0.9%氯化钠液、5%葡萄糖氯

9、化钠等。3、 调节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等。4、 利尿脱水: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等。5、 其他: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水解蛋白等。欧洲静脉输液形式的转变年份: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开放式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玻璃瓶半开放式上世纪50年代全密闭式输液袋问世促进封闭式问世上世纪60-70年代大量输液事件出现,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对半开放式广泛评价(1965-1978)上世纪70年代后封闭式确立了临床地位为了扩大与提高治疗效果和提高静脉输注给药安全性,静脉输液无论从输注内容和输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形式上分,静脉输液经历了三代:开放式、半开放式、全密闭式。

10、三代不同产品的优缺点:开放式输液优于其给药的不安全性太大,很快被淘汰。半开放式输液在中国海很常见,以玻璃瓶、塑料瓶为代表。与软包装输液相比,半开放是输液不可以加压输液;重量重,体积大,不利于运输和存放;半开放式输注系统,输液时悬挂的时间越长,被空气污染的可能性越大;设备的老话,胶塞颗粒、玻璃颗粒的危害都显著增加。目前由于半开放式输注形式的缺点,国家取消天然胶塞的应用等政策以及人们的用药安全意识的增强,用量正趋于下降。全密闭式软包装输液为第三代输液形式,其特点和优势突出,临床在用的包装形式有PVC和非PVC两种。但由于PVC需要加入大量增塑剂DEHP,而这种成分对药物的污染非常严重,对人的伤害性

11、巨大,故国家已经基本禁止此类产品的生成和销售。同时,非PVC包装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趋势,其具体特点有:一、 使用方便性:4、 重量轻、体积小:利于运输和存放5、 透明度高:利于可见异物的检查6、 可直接加压输液。二、 质量安全性:3、 全密闭式输注系统:无需导入管引入外界空气,避免空气中微粒及微生物的污染。4、 非PVC多层共挤膜和性质优良的丁基胶塞:国际最安全药用包装材料,药物相容性好、环保、微粒少。发展趋势:软袋产品在欧美国家由于其人性化设计而普遍应用,目前也是国内软袋输液的发展趋势,国内发达地区对软袋输液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正逐年上升,大的临床医院基

12、本都在使用或正在更换中。三、输液的分类及临床用途: 1电解质输液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2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输液与脂肪乳输液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3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4含药输液含有治疗药物的输液,如替硝唑、苦参碱等输液。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年各项工作和“三乐两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大学生特点的文化艺术活动平台,促进学院间师生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