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359250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资料(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伦理学,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本章内容,案例:杏林春暖,三国时候,吴国侯官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一位很高明的医生,传说有“仙术”。他“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 。 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 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思考与探讨,此案例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哪方面的道德品质? 案例对新医改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大讨论有哪些启示?,第一节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一、我国

2、古代医学的思想,(一)萌芽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发展时期 (四)相对完善时期,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一)萌芽时期 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到奴隶社会的初、中期包括传说中的五帝和夏朝。,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认识尚不清楚,用神灵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迷信之风盛行, 形成了巫医河流的局面,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神农鞭药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

3、,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医学的目的”以拯夭芒“、”令民之所避就”等医德思想,也就是说,已经认识到医学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人的生命,已经认识到使用药物应该注意趋利避害等医德的要求。,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

4、想,(二)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进一步繁荣,各种学术观念层出不穷,我国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期。 医乃仁术,黄帝内经:关于医德的论述总结了以前的医德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征四失论:医疗事故叉错的产生,除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关之外,还决定“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其实质就是医德缺失的问题 疏五过论:指出这些过错中尤其应该对忽视情志变化的情况更加警戒。,一、我国古代医的思想,(三)发展时期 封建社会 后,序言就是一片具有很大价值的医德文献。对医学的性质、宗旨、医学道德、医学的发展都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是病因不分贫富贵贱。,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

5、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邓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

6、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孙思邈(581-682),汉族,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

7、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根据史志、本草、道藏等文献,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全面论述了医生的品德、专业学习、对病人态度、与同道的关系等方面的医德规范。,一、我国古代医的思想,(四)相对完善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张杲go 医以救人为心 医说为南宋张杲(11491227)所撰。张杲,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人。为南宋著名医史专家。张杲出生于名医世家,伯祖张扩是北宋享誉全国的

8、杏林高手,祖父张挥和父亲张彦仁的医术也相当高超。张杲少承家学,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也比较高,因此他一方面从事临床诊治工作,另一方面又发挥了以儒业医的特长,从事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理。张杲的志愿是:从南宋以前名类文史著作和其它杂著中钩稽医学典故及传说,加以整理成书。1189年,这部著作的初稿完成,以后又经过36年的增补修订,于1224年定稿并刊刻,取名为医说,张石顽 医门十戒 张氏医通为综合性医书,十六卷,清张璐撰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此书前十二卷论病,包括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分门分证,征引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医论,每病先列内经、金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如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

9、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等诸家之说,同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发表议论,但大抵不外折衷成综合诸家观点,无多创见。不过,整体医学思想,比较与薛己、张介宾相近,并阐发“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甚力。自中风至婴儿共分十六门,每门又分子目,体例实取法于王肯堂证治准绳,而选辑更为精审。后四卷论方,共分94门,祖方一卷,专论方祖源委,分析其配伍、功能与治疗之证。另三卷为专方,以病证分门集方,并有方解,我国古代医学的优良医德传统内容概括为 1、仁爱救人,去诚济世的行医准则 2、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 3、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 4、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 5、不畏权贵、忠于医学事业的献身精

10、神 6、不断总结、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从医家转为革命家,从医人转为医国,不仅推动了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和解放。,民国时期-中国医学如何发展 一派主张全盘西化, 一派主张完全遵古 一派主张中西汇通 这场论证既是医学观之争,又是医德观之争,也是一场维护传统医德和发展传统医德的斗争。,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中外历史上优良的医德传

11、统,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大力倡导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建立同志式的新型医患关系,使我国的医德思想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39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昌导: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诚 对技术精益求精 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精神概括是这一时期的医德思想的精髓,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一)第一个阶段(公元1949年1966年) (二)第二个阶段(公元1966年1976年) (三)第三个阶段(公元19

12、76年),第一个阶段(公元1949年到1966年)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思想 第二个阶段(公元1966年到1976年) 在“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破四旧“思想的冲击下 ,医疗服务领域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被视为条条框框被砸烂废除,甚至医务人员的分工都被取消混乱的医疗服务持续,严重影响了医疗的质量差错,不断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受到了玷污。,第三个阶段(公元1976年之后)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医学高等院校开始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开始了课程,编写了教材,第二节 国外医德思想概述,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

13、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要追求名誉和个人利益,而要忘我地工作来救治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不应怀有别的个人目的。胡弗兰德(Hufeland),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一)古代东方医德思想 1.古埃及医德 古埃及的医德思想大多数是通过法典形式表现的,规定奴隶主享有最好的医疗。 当时出现的比较先进的医疗技术: 例如:美容、按摩、水疗 均使用贵重药品和复杂的处方。 如尸体防腐(制作木乃伊),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一)古代东方医德思想 2.古印度医德 印度具有世界影响的两部医学巨著: 一部是外科妙闻集 一部是内科闍罗迦集 3.古巴比伦医德 汉谟拉比法典 最早规定了一生的刑事和民事责任的文献,一、国外古

14、代医德思想,(二)古代西方医德思想 1.古希腊医德 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及其学派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医德行为准则,是历史上倡导一的最早、最系列、最重要的文献,为后来医德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奠基作用。,希波克拉底,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二)古代西方医德思想 2.古罗马医德 盖伦:轻利观点 -发展了集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生理概念,创立的医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3.中世纪的医德 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医德也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医德思想停滞不前,二、国外近代医德思想 (一)人道主义成为医德义务核心 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胡佛兰德提出了著名的医德十二箴对于医生从医的目的,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以及

15、同仁的关系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 (二)个体规范与群体规范并重 英国医生哈维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血液循环,于1628年发表了动物的心脏运动血液运动,三、国外现代医德思想 (一)医德由义务论向公益论转化 (二)医德对法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一、医学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1803年,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诞生 (一)制定一系列国际医学伦理文献 (二)各国纷纷出台医学伦理法规与文件 (三)不断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和研究 (四)医学伦理学跨入生命伦理学阶段,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一)生命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1.权利和病人权利运动 2.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 3.死亡标准和方式的变革

16、 哈佛大学于1968年提出了脑死亡的标准 4.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5.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 器官移植、精神控制、克隆和胚胎干细胞技术、基因医学技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冷冻复苏和生命支持技术开启了人类医学的新阶段,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二)生命伦理学的学科内容 1.生命伦理学的概念 2.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围,三、医学伦理学在中国,1926年医学伦理学法典,1932年,医业伦理学,1981年医德学概论,1988年中国医学伦理学,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1991,医学生誓言,199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本章小结,重点: 国内外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要求: 掌握国内外医德思想发展历程、医学伦理学兴起的条件 熟悉医学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了解不同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