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三首练习苏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59016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词三首练习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歌词三首练习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歌词三首练习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歌词三首练习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歌词三首练习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歌词三首练习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词三首练习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歌词三首课后练习基础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lo( )印chu( )烟明mi( )抽su( )yng( )绕梳zhung( )狂ln( )2辨字组词。3填写下表。4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1)河山只在我梦萦:_(2)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_(3)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_5解释下列歌词的含义。(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2)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3)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能力题6阅读文字,回答问题。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

2、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1)给下列汉字注音。萦( )烙( )澎( )湃( )(2)标题中的“我”指_。(3)句中的“只”应怎样理解。(4)第句中的“我的中国心”的含义是什么?(5)第句中“烙”的作用是什么?“中国印”具体指什么?(6)第句为什么要列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7)谈谈这首歌词的艺术特色。7阅读文字,回答问题。不会唱歌的人1有些人是天生的音乐迷,不是唱歌就是弹琴。我生来愚笨,对这两样都不喜欢,而且还有一种反感。在“爱唱歌的孩子不会学坏”

3、的原则下,我这个相当“安静”的人,日子就过得很不平凡了。2小学时不爱唱歌,老师不爱,同学不羡,可以说没有人喜欢,也没有风头可出,不过日子还是平凡。可是升到初中后,我的日子就不平凡了,因为我的音乐老师很细心、很认真、很凶,对不开口唱歌的人,绝不客气。3“唱呀!你!”老师指着我,我不会唱,嘴无法张开。4“唱呀!你!”老师又说。5还是不会唱,嘴还是张不开。6老师认为我是抗拒命令,罚我站墙角,一次站墙角,两次站墙角,三次几次之后,老师知道我不会开口了,索性不准我在教室里,从此我成了“逃兵”,老师心目中最可憎的人!7初中毕业时,我的成绩平均是845分,但音乐一科是0分,可见老师多么不喜欢我!不过按照学校

4、的规定,不管总平均分数是多少,如有0分,必须补考。天呀,我还是得过这严酷的一关。我自知毕不了业了,因为3年都没有学会唱歌,3天又怎能学会呢?这件事情传到校长的耳朵里,老师为我打气,我的同学更为我愤愤不平,因为音乐并非主课,不论我将来升学或就业,与会不会唱歌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校规还是校规,于是他们“发明”了一个办法:他们集在音乐教室门外,当补考时音乐老师的钢琴一响,就在窗外来个大合唱,我只要跟在他们的声音里哼就成了。说的也是,补考时,他们果然在窗外大吼大叫的唱起来,我在音乐教室里,被他们宏亮的歌声感动了,潸然泪下之余,喉咙里终于“哼”了起来。8可是,仅哼了半句,音乐老师猛然把钢琴盖子合起来了。

5、9“好了,不用唱了,”音乐老师说,“补考及格!”10老师终于适时地放我一马,我很高兴。可是,一转眼,在老师走出音乐教室之前,我忽然看见老师眼睛的泪光。原来老师也流泪了。11我对这件事记忆深刻,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流泪。我的眼泪为自己的笨拙,而老师呢?1230年后,我与这位折磨我3年的老师在欧洲相遇,当然我不再恨他了。我陪他参观肖邦的坟墓,那是一个秋叶燃烧的美丽黄昏,略有感伤的气味。我问老师是否仍在教授音乐。老师说,自我毕业后,他就改行了。我心里一震,问他为什么?老师说:“你也许恨我,但教你的音乐是我的职责,我可以马虎,但对不起良心。我知道你不是好的音乐人才,但你在我眼里一样可以有天使的声音呀不过

6、,我那时太年轻了,我折磨你,我比你还痛苦所以改了行”13“老师,”我说,“我也太年轻,我只知道我的痛苦,不知你的”(1)你认为第一节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2)联系上下文,说说老师为什么流泪?(3)第13小节划横线的一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4)音乐老师为什么坚持要“我”唱歌,坚持要我补考。(5)请你评价这位音乐老师。创新题8仿照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仍以“我喜欢”开头,分别写三个句子,与之形成排比。人生既有烟波江面,就有望穿江面的志士仁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仿句:(1)我喜欢_,_。(2)我喜欢_,_。(3

7、)我喜欢_,_。参考答案基础题1烙 炊 媚 穗 萦 妆 澜2略3我的中国心黄霑 第一层(14)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第二层(512)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第三层(1316)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 第一层(18)歌唱家乡。第二层(916)歌唱理想。第三层(1724)歌唱未来。黄河颂光未然 第一层(18)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二层(925)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第三层(2629)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中心意思:我的中国心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

8、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黄河颂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4(1)强调“只有”。(2)表现农村的富裕。(3)发源地。5(1)虽然身在海外,但永远心系祖国。(2)极为形象地描写农民为“理想”辛勤耕耘,充满诗意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带来了大地丰收。(3)赞颂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能力题6(1)yng lo png pi(2)海外游子(3)一个“只”字情深意重,即使离开祖国,哪怕多年,也会在梦里出现祖国的影子。(4)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5)“烙”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6)用“长江

9、”、“长城”、“黄山”、“黄河”借代祖国,表现对祖国强烈之爱。(7)语言平实,感情强烈而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7(1)可认为正确,也可以认为不正确,言之有理即可。(2)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3)表现后悔、内疚的感情。(4)老师的职责所在。(5)从两方面点评,优点、不足,言之有理即可。创新题8略歌词三首学习评价 一、你能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吗?请给它们注上拼音。炊烟( ) 富裕( ) 抽穗( )梳妆( ) 高山之巅( ) 狂澜( )二、下面有三组形似字,请给它们注音、组词。三、请反复朗读这三首歌词,试着回答下面问题。(一)我的中国心1歌词中用_、_、_、_代表祖国的“河山”,借代祖国

10、,形式上排列整齐,音律和谐。2读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加粗字、词对句意表达的作用。(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_(2)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_3这首歌词的语言有丰富的内涵,其中“重千斤”把不可以用斤两记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歌词中还有类似的例子,请你找出来进行简单分析。_(二)在希望的田野上1试着说一说你对歌词中“希望的田野”的理解。_2这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全文自然间行,分为三个层次。你能从每个层次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它们的层意吗?第一层:歌唱_;第二层:歌唱_;第三层:歌唱_。(三)黄河颂1

11、本文节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章。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延安,由八个乐章组成,你知道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吗?_2作者在歌词中描写了黄河的形象,并重在写黄河的动态,如“滚滚奔向东南”、“掀起”等一系列动词,把黄河的形象、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你能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动词吗?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单进行分析。_3这首歌词的语言十分精练形象,其中三个比喻句的运用贴切而准确,你能找出这三组句子,并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吗?_4读过这首歌词,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的理解吗?_四、学唱这三首歌,再次体会蕴含在歌词中对祖国的深情,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其他爱国歌曲吗?如果知道

12、,请把它们的歌名写在下面横线上,推荐给你的同学和老师。_参考答案一、略二、略三、(一)1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2(1)“虽然”和“依然”在结构上相呼应,在内容上形成对比,通过内外对比,写出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2)“烙”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3血的流动,应该说有声音,可谁也不曾听到,而这里用“澎湃”突出了声音之响。不仅声音很响,而且诗人还听出了这是“中华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二)1“希望的田野”,就是充满希望的大地。大地充满希望,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希望。歌词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 2家乡 理想 未来(三)1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2略。 3略。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四、略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年各项工作和“三乐两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