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焦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357989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聚焦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1聚焦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1聚焦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1聚焦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1聚焦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聚焦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聚焦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资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焦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标、教材与教学,目 录,01.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内容,02.了解第三学段教材特点,03. 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解读,强调语文教育的奠基地位,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形成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语文学科为王、语文教师最重,强调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多读、多写、多积累,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语文必须走多读、多写、多积累之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苏东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解读,强调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多读、多写、多积累,语文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大量阅读才有感悟,“三多三少” “ 三少三多”,教师:少问、少讲、少演 学生:多读、多写、多练,“破一卷”与“ 破万卷”并举,精选-精读-熟读-精思-吸收,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解读,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护图书,兴趣与态度,写字:每一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写作:重视写作兴趣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解读,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意识,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用工具书等),在

3、日常练习中强化(严格要求、加强指导、及时反馈),第二部分,了解第三学段教材特点,了解第三学段教材特点,第三部分,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阅读,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阅读,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阅读,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议】 学生朗读以指导精读为主,不要面面俱到;思考回顾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采用朗读。 一般流程:一是有感情地朗读;二是让学生说他该懂了什么(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读懂课文,教师可以根据上面的教学任务,结合文本情况作必要的提示,交给学生如何读懂

4、课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知逆谈懂一课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三是让学生说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当然,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作必要的引导与指点。不要一入文就开始学习生字、理解词义等,沿用中段的套路。整体感知后(在反复在感情明读的基础上),直弃重点段落,进行“立体教学”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重点,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难点,在理解、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中揣摩(揣摩表达顺序)、领悟(领悟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感情与揣厚、领悟表达方法)一定要水乳交融、融为一体。,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教学建议】 高年级的作文训练,应以教材中口语交

5、际与习作的内容为基点,训练学生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材,布局谋篇的方法等。 高年要加强读写结合训练。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中非常注意进行读写训练,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几篇课文,而且结合课文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按读好、写好一篇记叙文的要求,掌握读与写的七条对应规律,学会“读中学写,写中再读,读写结合”的方法。这七条规律就是:从读中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从读中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达中心;从读中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从读中学区分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从读中学捕捉文章的重点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从读中学品评课文,作文结合练目改作文;从读中学作者

6、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经典课文,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经典课文,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创造生活,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创造生活,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创造生活,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习作,自改互改,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口语交际,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材特点】 1.口语交际与单元主题相关。 每一组教材从导语到课文, 从“口语交际 习作” 到“回顾 拓展”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单元学习重点。 如,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 ,单元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单元导语部

7、分先提出了学习要求, 在课文学习中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了常用的说明方法, 在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 中则提出了“在介绍时可以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进行迁移运用, 在“回顾 拓展” 的“交流平台” 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学习的说明方法, 进一步强化巩固。 从这一组教材编排看, 口语交际作为单元的一部分, 有机地整合在单元主题中, 同时也对学生掌握单元主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口语交际与习作联系密切。 口语交际与习作联系十分密切。 有些口语交际有专门的主题且与习作要求保持一致。 如, 六年级上册第四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 习作的

8、要求是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 “写一份建议书” ,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主题高度一致, 联系密切, 教学时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习作。 有些口语交际没有专门的训练内容, 与习作要求浑然一体。,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材特点】 3提示语注重指导, 要求具体。 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的提示性文字十分注重指导, 要求比较明确。有的口语交际提示语从生活实际或情境引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 提示辩论内容, 让学生容易理解。 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

9、行给予了具体指导, 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一)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时, 应当把握学段目标, 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教材安排的不同交际话题, 确定不同的课时目标。 从倾听、 表达、 应对等方面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 有层次的综合性训练。 同时, 应当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综合素养的培养, 使他们乐于与人交往, 注重语言美, 自觉抵制不文明现象, 循序渐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二) 创设交际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 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 进入高年级, 根据学生的年龄

10、特点, 应当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任务情境、问题情境、矛盾情境、)。,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三)设计综合活动 。进入高年级, 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口语交际技能训练。因此, 教师应当设计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整合独白、对话、表演等多种口语交际形式,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等多种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在口语交际综合活动中, 教师还应当考虑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 (四) 规范口语表达。高年级是儿童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 ,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口语表达的规范性。 在口语交际中, 如果发现学生用词不当、 语句颠倒重复、 语意不够顺

11、畅等问题, 要引导学生评议、 纠正, 以不断规范口头语言, 发展口头语言。 事实上, 评议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 是生生间交流互动的过程, 也是师生间对话沟通的过程,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聚焦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四大特点 :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 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形式。综合性学习并不是在课堂了读课文,也不是让学生写作文,它是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这种活动性的学习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主要是直觉和感受。 比如通过“遨游汉字王国”,让孩子中国汉字大致的发展情况,但是绝不需要系统地掌握,从甲骨文一直发展到今天,草书、隶书、楷书的发展历程,等等这些都是不需要掌握的,感觉一下就行了。比如“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中几个主要的活动是:1 猜字谜;2搜集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文字材料(歇后语、诗词、对联);3调查街头错别字;4 举办书法展览 。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感到中国汉字的神奇,有趣,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孩子形成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是这次综合性学的收获。 如果有的学校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时,存在一些忧虑(资源匮乏、安全、学生能力问题),就把综合性学习当一般课文来教,那就失去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综合性学习,感谢聆听 期待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