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章货币政策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356442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章货币政策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18章货币政策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18章货币政策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18章货币政策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18章货币政策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章货币政策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章货币政策资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本 章 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与目标,货币政策的框架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 平衡的矛盾,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货币政策的 目标,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机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 平衡的矛盾,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

2、指标,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货币政策操作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其它指标,货币供给量,其他指标,准备金,基础货币,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利率,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公开市场业务,消费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其他政策工具,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第四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环节,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3、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政策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信用控制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预缴进口保证金 直接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货币政策目标 间接信用指导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时滞,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框架与作用机理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影响

4、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二)货币政策的框架,货币政策传导,政 策 决 策,检测和预警,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三)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Goal of Monetary Policy): 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稳定币值、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稳定,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

5、,三、货币政策之间的目标关系: 处理政策目标间的冲突方式: 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侧重于权衡选择,视需要突出重点。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10%,0%,U1,-6%,U2,U3,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四、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我国一直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一、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

6、用与基本要求 (一)货币政策操作指标(Manipulate Targeting):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操作指标有直接性、灵敏性两个特点 ,一般来说,操作指标是在中央银行体系之内的可控性指标。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Intermediate Targeting): 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 通常认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兼备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抗干扰性四个基本要求。,二、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 准备金 基础货币 其它指标 三、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 利率

7、货币供应量 其它指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三、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 利率 货币供应量 其它指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选择以贷款规模与现金发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取消了指令性的贷款规模管理,而将其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变量对其进行统计监测和调节。 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四个: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额储备金率。,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 货币政策工具(I

8、nstrument of Monetary Policy): 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最终目标都是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二、一般性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通过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具有作用力大,主动性强,见效快的优点。,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存款准备金率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具有固定化的倾向。 法定准备金率对各类存款机构都一样,但调整时对他们的冲击却不同,不易把握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与效果。 调整法定准

9、备金率会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管理的难度;当其不付息时,还会降低银行的盈利,削弱其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货币政策实际运用中的几个特点: 有同有异: 一方面不区分存款种类,也没有规模差异; 另一方面对不同机构或地区差别对待。 对准备金存款付息 调整频繁,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单位:%,1985-2010年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图,中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图,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二)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其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和申请再贴现资格

10、的规定与调整两方面的内容。 调整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 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 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 改变资金流向 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主动权并非只在银行 再贴现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引起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干扰市场机制 加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三)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同前两种货币政策工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有优越性: 主动性强 灵活性强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告示效应强,影响范围广,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

11、市场业务实施的条件: 中央银行必须具有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 要有一个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 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三、选择性政策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 是指有针对性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消费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预缴进口保证金,四、其它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Direct Credit Control)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其主要手段有: 规定利率限额 采用信用配额 直接干预 规定金

12、融机构流动性比率,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信用指导(Indirect Credit Guidance): 该类工具是借用中央银行的地位与威望,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影响金融机构的信用业务,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道义劝告 窗口指导,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通过中介指标的操作,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指标,进而影响中介指标,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社会各经济变量,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

13、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中,金融市场作用较弱。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直接作用于各金融机构。 优点:政策意图传导迅速、直接。 缺点:政策要求、机构经营效果与社会需求情况脱节,不利于实现政策目标。,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四、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经过的时间,即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以中央银行为界限,分为外部时滞和内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 内部时滞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五节 货

14、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货 币 政 策,“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货币政策,收缩信贷+提高利率,放松信贷+降低利率,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 仅靠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没有两者相互之间的配合,单个政策的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优势。,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三、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形式: “紧”货币,“松”财政 “紧”财政,“松”货币 财政、货币“双紧” 财政、货币“双松”,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表,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四、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实现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关注点: 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