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工法10.6.18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9356308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设工法10.6.18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工程建设工法10.6.18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工程建设工法10.6.18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工程建设工法10.6.18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工程建设工法10.6.18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工法10.6.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设工法10.6.18(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建设工法编写申报及应用,报告内容:,工法DVD及工法申报材料组织DVD演示,5,LOGO,工法的历史回顾,自1989年以来,建设部开始在全国施工企业实行工法管理,至今已有20年了。我国开始引进工法的概念是从1984年开始的,1984年日本大成公司以低于标底的43%价格中标云南鲁布格水电站,工程于1988年竣工。整个施工大成公司以精干的组织、科学的管理、先进于适用技术达到了用工用料省,工程造价低的显著成果,创造了隧道施工的国际一流水平。1987年国家科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施工企业认真学习鲁布格经验,深化施工体制改革。什么是鲁布格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他们有一整套独特的工法,工法

2、不是单一的技术本身,而是把组织、管理、技术融为一体的施工全过程。大成公司在砼搅拌工艺中就采用了砼裹石搅拌工法,又称之裹砼,这个工法把设备改进、投料、时间、包括通过组织、管理合为一项施工工艺,节约了大量水泥,他们在输水隧道施工中采用“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法”工法就节约资金上千万元。中央有关部委要求全国学习大成的先进管理、工法的经验。由此揭开了我国施工企业建立和推行工法的序幕。现在日本施工企业工法发展很快,每年各企业都自行研制开发自己的工法。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LOGO,国家级工法的发展状况,1、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已先后组织了10次国家级工法评审工作,自99年建设部将国家级工法具体管理

3、工作委托中国建筑业协会承担以来,已组织了六次工法评审,施工企业的重视和认识程度逐年提高,许多企业还建立了工法管理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工法开发,编写和应用的产、学、研体系,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有些工法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有的工程工法的实施,基本上已垄断了这类工程在国内的市场,这几年来,全国各施工企业对工法的重视,也反映在申报数量和国家级工法的数量逐年增多。 1997年-1998年 全国共申报111项工法 评审通过62项 1999年-2000年 全国共申报102项工法 评审通过61项 2001年-2002年 全国共申报136项工法 评审通过83项 2003年-2004年 全国共申报232

4、项工法 评审通过120项 2005年-2006年 全国共申报840项工法 评审通过348项、升级版20项。 2007年-2008年 全国共申报1694项工法 评审通过360项、升级版57项。 2009年-2010年 建设部去年公布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科技进步指标中要求要有三项国家级工法,所以去年全国申报国家级工法高达近1900项。 2、今年工法申报的存在几个问题: (1)申报数量大,但质量参差很大。 (2)这次申报数量多,但是一些主管单位没有对报上来的工法进行认真的审查。 (3)有些企业申报的国家级工法核心技术没有做技术鉴定或评估。 (4)有些单位申报的工法核心技术不突出,没有进

5、行省部级的检索。 (5)这次申报的工法类似技术很多,有的单位对工法的内涵还不太清楚。,LOGO,工法的内涵,1、工法的内涵。什么是工法,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谈的很清楚,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短短的几句话,概括了工法的特征。工法具有哪些特征: 2、工法的内容相似于“单项施工的成套技术和管理方法”。工法不是一项单纯的施工技术,而是有配套的机具配置、质量安全标准、劳动力组织和技术经济指标,所以说工法是综合地反映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和统一。 3、工法具有强烈的专业性。 4、工法具有技术的创新性。 5、

6、工法是企业的专利。 6、工法要有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一)工法的开发与选题,1、工法的开发技巧与方法。 工程建设工法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标志着企业技术进步和施工能力。工法的开发与选题,应根据企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市场情况和企业特点,开发具有行业竟争能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工法。 1)工法的定义: 工法 -工艺的施工方法,对象是工程,工艺为核心,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经工程实践形成。,2)开发的工法应具有以下特点:,实用性,选择适用的具有实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工法,开发的工法应符合国家的科技政策,或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或提高施工效率,或能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7、。特别是新型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可作为我们开发的重点,推广应用有明显的效益.,研究了解国家的建筑科技政策和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瞄准大、精尖工程与高新含量的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对所承担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技术进行总结提升,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通过科技查新排查已有工法和技术,对承担的工程着重对新、重、难点进行分析、查找新颖、适用的工法题材,不断革新施工方法和技术,创新形成工法。,其工艺原理要有科学理论依据。 科学性原则体显在是否有足够的实践证明和检验结果作为依据.,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一)工法的开发与选题,2、工法的选题 选题原则,a)运用成熟的工法 和技术,通

8、过对以往工程的总结,对实践中取得成功经验的成熟的大精、尖工程和高新含量的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形成国内或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施工工法。,b)在原有工法和技术水平上开发新的工法,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应用,推进了原工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在原工法基础上创新发展新的工法。,c) 开发新的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工法,编制工法的目的在于推广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发工程中具有规律性、实用价值的可推广应用工艺技术,形成产生巨大效益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工法。,一)工法的开发与选题,2、工法的选题 选题注意事项,a) 针对性要强,可针

9、对分部或分项工程,题目不宜太大,宜定在点上面。,b)要有预定的明确目标,过程资料要完整.,c)切忌选题重复(通过科技查新排查已有工法),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分析,工法的编写,一般经过选题、编写、修改完善、 定稿四个过程。 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部分。,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分析,工法编写常见错误,2 前言冗长,无 关键技术评审结论,12 应用实例 无数据分析,4 范围狭窄,难以推广,6 工艺流程与 操作要点不对应,10 环保措施 不周全,9 安全措施 无针对性,工法编制内容,

10、1 命题对象、特征不明,3 特点混淆不清,5 原理不明,7 材料设备繁杂,8 质量控制 标准不明,11 效益分析 太片面,案例分析1:原工法名称:“古建筑修葺的几种主要灰浆制作施工工法”,原命题误点1:原题目服务对象不明 ,没有反映出工法的服务对象是工程,产生于工程实践又应用回工程的特点,误导为写灰浆的制作方法 。 修改后的工法名称 :“岭南古建修葺工程的几种灰浆制作与应用施工工法”,题目突出了以工程为对象,适用范围是岭南古建,应用条件是采用特制的灰浆。,1.命题 题目应反映其特征,应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主题,明 确其应用范围和条件。,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分析,案例分析2:原工法名称:“结构反

11、力墙的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法。”,误点1:原名称特征不明确,应用笵围狭窄,难以推广。 修改后工法名称:“密集型配筋埋管的自密实混凝土薄壁结构施工工法”.修改后的题目明确工法解决的施工对象为密集型配筋埋管条件下薄壁结构施工难题。,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分析,立项原因:产生和应用于工程,推进科技进步,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1,2,3,4,2.前言部分 前言的编写要精炼,着重介绍工法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及应用情况,前言不等同工程概况。,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分析,工法形成过程:总结工程经验,科研课题开发研究过程并形成工法,关键技术研发单位及评审结果,本工法在工程中应用情况及效益简述,5,获奖情况,案例分析1:

12、,原前言写法: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对混凝土材料及其施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能有效地解决混凝土施工难题。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楼结构反力墙,是目前全国及东南亚最先进、技术要求高,最大型的试验反力墙,其结构体系为整体现浇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箱型结构。各箱壁厚0.6m,墙高14m,南面反力墙长度为36m,西面反力墙长度为18m。贯穿墙体的加载孔管2272个,纵横钢筋密集、误差和施工质量要求大大超过国家现行建筑施工规范要求,如何保证预埋管的安装精度和混凝土施工质量,是目前国家一项关键的技术难题。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广东信强混凝土有限

13、公司联合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科技创新,针对特殊结构的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配合精确的测量定位和控温抗裂等研制出适合密集型配筋埋管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结构复杂、薄壁、配筋(埋管)密集及振捣困难的混凝土浇筑难题。形成了密集型配筋埋管的自密实混凝土箱型结构施工工法,该工法国内首创技术领先、经检测质量合格,该工程获国家建筑工程詹天佑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分析,误点1:前言的编写冗长不精练,没有关键技术评审结果,修改后前言写法: 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属于“2005年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10项

14、新技术”之一。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单位与大专院校,针对特殊结构的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配合精确的测量定位和控温抗裂等研制出适合密集型配筋埋管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结构复杂、薄壁、配筋(埋管)密集及振捣困难的混凝土浇筑难题。其关键技术先后在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楼结构反力墙工程、广州珠江新城合景大厦主体结构工程、广州电视塔工程中成功应用。竣工工程经过检测,大大超过了我国现行质量验收标准,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楼反力墙工程,是目前全国及东南亚最大型、最先进,技术质量要求高的试验反力墙,其结构体系

15、为整体现浇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箱型结构,获国家建设工程詹天佑奖。我们在总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工法。其关键技术2008年11月通过广东省建设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具有创新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于2009年1月通过广东省建设厅评审为省级工法。,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分析,3.”工法特点”的写法 阐述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 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工法特点不是工程的重点难点或建筑、结构特点,是指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比较具用先进性、适用性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或节能环保方面的特点。,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

16、分析,案例分析1:原工法特点写法,1 本工法采用的传统的砌筑材料主要有粘土青砖,陶土大阶砖,红砂岩、花岗岩、小青瓦、琉璃瓦;主要的几种灰浆有丝缝灰、纸筋灰、草根灰、桐油灰等。 2 本工法制作的灰浆强度高,硬度好,黏结力强,不掉粉不龟裂,透气性好,墙面细腻光滑密实具有耐久性。 3 本工法采用的是天然植物材料,制作的灰浆无毒、无味、无放射性、隔热防潮、冬暖夏凉,有利于节能环保。 4 本工法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实用。 5 本工法基于手工操作无机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二、工法的编写与案例分析,误点1:工法特点混淆不清,写成材料的特点而不是施工工艺的特点。,修改后工法特点写法: 1 美观结实、质量高 由于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具有性能强度高,硬度好,黏结力强,密实耐用的特点,因此使修缮的工程本身具有美观结实,质量高的特点。 2 施工简单、造价低 文物修葺的主要原材料制作灰浆,可以就地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