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模板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55629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模板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梁模板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梁模板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梁模板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梁模板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模板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模板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梁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计算书工 程 名 称: 泰安金龙物流有限公司一号库 施 工 单 位: 山东一箭建设有限公司 编 制 人: 日 期: 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年各项工作和“三乐两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大学生特点的文化艺术活动平台,促进学院间师生的友谊13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参数1三、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2四、梁侧模板面板验算2五、梁侧模板次楞验算3六、梁侧模板主楞验算5七、对拉螺栓验算6八、梁底模板面板验算7九、梁底模板次楞验算8十、梁底横向水平杆验算9十一、梁底纵向水平杆验算10十二、扣件抗滑移验算11十三、立杆稳定性验算1

2、1十四、立杆底地基承载力验算13一、 编制依据1、工程施工图纸及现场概况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5、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DBJ14-033-2005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8、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9、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10、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二、 工程参数梁与支架参数梁截面宽度0.35

3、m梁截面高度0.65m支架高度8m楼板厚度0.09m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la1m钢管类型483.0m梁两侧与梁底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m,梁下增加1根立杆水平杆最大步距1m立杆伸出水平杆长度a0.4m面板12mm厚木胶合板梁底面板下次楞钢管支撑梁侧次楞50100mm方木,间距200mm梁侧主楞双钢管483.0,间距500mm穿梁螺栓穿梁螺栓直径12mm,间距:500mm400mm荷载参数永久荷载新浇砼自重24kN/m3钢筋自重1.5kN/m3面板次楞自重0.3kN/m2支架自重0.152kN/m可变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1kN/m2倾倒砼荷载4kN/m2振捣砼对梁底模板荷载2kN/m2振捣砼对梁侧

4、模板荷载4kN/m2三、 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计算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F=0.22ct012V=0.22245.711.21.22=44.061 kN/m2F=cH=240.65=15.600 kN/m2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0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按200/(T+15)计算,取初凝时间为5.7小时。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经现场测试,为2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65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 2- 混凝土

5、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2。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取较小值15.600kN/m2。四、 梁侧模板面板验算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2mm,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 10001212/6=24000mm3;截面惯性矩I= 1000121212/12=mm4;(一)强度验算1、面板按三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20m。2、荷载计算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5.600kN/m2,振捣砼对侧模板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4kN/m2。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q1=1.215.600

6、+1.441=24.320KN/mq1=1.3515.600+1.40.741= 24.98KN/m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24.98KN/m作为设计依据。3、强度验算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M1=0.1q1l2=0.124.980.202=0.1KNm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2.5N/mm2;=Mmax=0.1106=4.17N/mm2 f=12.5N/mm2W24000面板强度满足要求!(二)挠度验算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q = 115.600=15.6KN/m;面板最大容许挠度值: 200/250=0.8mm;面板弹性模量: E

7、 = 4500N/mm2;=0.677ql4=0.67715.6002004=0.26mm 0.8mm100EI1004500满足要求!五、 梁侧模板次楞验算次楞采用方木,宽度:50mm 高度:100mm,间距:0.2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截面抵抗矩W =50100100/6=83333mm3;截面惯性矩I =50100100100/12=mm4;(一)强度验算1、次楞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按均布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主楞间距,L=0.5m。2、荷载计算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15.600kN/m2,振捣砼对侧模板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4kN/m

8、2。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q1=1.215.600+1.440.2=4.864KN/mq2=1.3515.600+1.40.740.2= 4.996KN/m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4.996KN/m作为设计依据。3、强度验算计算最大弯矩:Mmax=0.1ql2=0.14.9960.52=0.125kNm最大支座力:1.1ql=1.14.9960.5=2.75kN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Mmax=0.125106=1.500N/mm2 17N/mm2W83333 满足要求!(二)抗剪强度验算次楞最大剪力设计值V1=0.6q1l=0.64.9960.5=1.499KN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

9、fv=4.8N/mm2;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3V=31.499103= 0.450N/mm2 fv=4.8N/mm22bh250100 次楞抗剪强度满足要求!(三)挠度验算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q = 15.6000.2=3.12KN/m;次楞最大容许挠度值=500/250=2mm;次楞弹性模量: E = 10000N/mm2;=0.677ql4=0.6773.125004= 0.032mm 2mm100EI10010000 满足要求!六、 梁侧模板主楞验算主楞采用双钢管483.0,间距:0.5m,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截

10、面抵抗矩W =8980mm3;截面惯性矩I =mm4;(一)强度验算1、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2.75kN,按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穿梁螺栓间距间距,L=0.4m。主楞计算简图(kN)主楞弯矩图(kN.m)2、强度验算最大弯矩Mmax=0.193kNm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Mmax=0.193106=21.492N/mm2 205N/mm2W8980 满足要求!(二)挠度验算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其作用效应下次楞传递的集中荷载P=1.716kN,主楞弹性模量: E = N/mm2。主楞最大容许挠度值:400/250=1.

11、6mm;经计算主楞最大挠度Vmax=0.028mm N=4.62kN。满足要求!八、 梁底模板面板验算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2mm。 取梁底横向水平杆间距1m作为计算单元。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 1001.21.2/6=24.000cm3;截面惯性矩I= 1001.21.21.2/12=14.400cm4;(一)强度验算1、梁底次楞为3根,面板按两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梁底次楞间距,L=0.175m。2、荷载计算作用于梁底模板的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q1=1.2(240.65+1.50.65+0.3)+1.421=23.05kN/mq1=1.35(240.65+1.50.65+0.3)+1

12、.40.721= 24.74kN/m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24.74kN/m作为设计依据。计算简图(kN)弯矩图(kN.m)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1.624kN;N2=5.412kN;N3=1.624kN;最大弯矩 Mmax = 0.095kN.m梁底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 (N/mm2) =12.5 N/mm2;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按下式计算:=Mmax=0.095106=3.958N/mm2 12.5N/mm2W24.000103满足要求!(二)挠度验算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故其作用效应的线荷载计算如下:q = 1(240.651.50.650.3)=16.88kN/m;计算简图(kN)面板弹性模量: E = 4500N/mm2;经计算,最大变形 Vmax = 0.127mm梁底模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175/250 =0.7 mm;最大变形 Vmax = 0.127mm 0.7mm满足要求!九、 梁底模板次楞验算梁底模板次楞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