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素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55574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启超-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梁启超-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梁启超-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梁启超-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梁启超-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启超-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启超-素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物简介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他集政治家、学者、作家于一身,以激情澎湃、大开风气的文章,为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他留下的1400余万字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梁启超虽然已经逝去大半个世纪,1914年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被清华大学沿用至今。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想到梁启超曾经说道的一句话,有朝一日“举国行当思我耳”。的确,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和“梁启超”这个名字有着这样或是那样的联系。大到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小到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一张张的报纸,都和他有着关系。可以说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报业的

2、发展,他是一直被我们忽略的先驱。人物生平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报业活动梁启超的报刊活动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在新闻学撮要中曾说,“我国报馆的崛起,一切思潮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这一评价,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作为新闻思想的奠基人,梁启超将报刊活

3、动与中国的政治前途联系起来。同样也可以看出梁启超在我国报业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也可以说梁启超的办报之路也是从维新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报业还处在非常落后的阶段。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只有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新报、华字日报和循环日报等几种报纸。当时从到民官府到普通民众都看不到报刊的作用。而维新运动无疑给新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189

4、5年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到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维新派报刊到处涌现,被后人称为“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从1898年的戊戌维新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人士、近代宣传启蒙思想的先锋主力,为了救亡图存,发起参与了清末民初的一系列民主化现代化运动。在追求民主化道路中,梁启超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是从事报刊活动。他的报刊活动不仅推动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而且对社会起到思想启蒙和教育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特色。办报活动中窥见报业的发展梁启超一生办报生涯共有27年,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章达1400万字,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对报界和近代报业史产生过重要影响。他的

5、报刊生涯分为五个时期,维新变法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立宪运动时期、护国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一、 维新变法时期在此期间,梁启超为推行变法,重视办报制造舆论。他主笔的万国公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开风气之先,成为宣传维新的重要传媒,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也成为中国政党报之先河。万国公报、中外纪闻: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月17日由康有为创于北京,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为双日刊,不署出版时间和地点,自撰文章不署名,每期有一篇论文,主要表达变法维新的强烈要求,宣传富国强兵之道、国家振兴之源、养民教民之法。时务报:由汪康年、黄遵宪、梁启超等人于1896年8月9日

6、在上海创刊,成为办报活动高潮的标志性事件,文字通俗、切中时弊,其中最有名的是变法通议,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纲领性文件。开创了新式报刊文体时务文体。这种新式报刊论说文体是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形式,它生动活泼,夹杂着大量的俚语和外来语,雅俗共赏。二、启蒙运动时期在这一时期,梁启超主办的报纸是清议报、新民从报和时报,其中尤以变法通议影响最大。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在横滨办起了另一份保皇党刊物新民从报,半月刊,样式仿照外国的大型综合性报刊。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大力鼓吹民权、共和、革命和破坏,并且大量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提倡改造国民素质。梁启超在这一时

7、期的言论在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毛泽东、郭沫若、胡适等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颇有启迪。1904年6月12日,他在上海创办时报是改良派在政变后的首份报纸。时报版式新颖、格调高,内容丰富,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它对近代报纸编辑业务的改革作出巨大贡献:创造了“时评”文体,短小精悍,切中时弊,深受欢迎;版面编排上务求醒目,采用1-6号铅字排版,按新闻的重要性分排;首创报纸周刊,从周一到周五设不同专版,最先将报纸分为四个版面,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了书册式痕迹,使之能与老报申报、新闻报竞争。三、立宪运动时期立宪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宪政启蒙时期,是新民启蒙运动的发展。作为立宪派首

8、领的梁启超在这次办报热潮中仍是独领风骚,主持创办的政论和国风报等是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立宪报刊。政论于1907年10月创刊于日本东京。该报以政论为主,大力呼吁速开国会,建议建立国会制度,实行地方自治。1910年,他又在上海创办国风报。该报大力宣传宪政理论知识,仍倡议速开国会,指导国会请愿运动的开展。1912年,在天津创办庸言,拥护袁世凯。这时期,梁启超充分利用报纸,把握舆论导向,一方面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同时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迈向新阶段。四、护国运动时期1915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聘请梁启超当总撰述。梁启超在大中华上发表揭露二十一条要求的文章,警告日本不得乘人之危,他的言论唤

9、起了同胞正视日本的阴谋诡计。该刊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标志着梁启超从“联袁拥袁”最终走向了“反袁讨袁”,吹响了护国运动的战斗号角。五、五四运动时期梁启超等进步党人1916年在北京创办晨报。该报以揭露军阀专制、官僚卖国为宗旨,并时常抨击执政的北洋政府。晨报最早披露了巴黎和会决定交付日本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他在办报活动中体现的六种特色:办报思想窥见报业发展从梁的办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办报思想的一种转变,从这些转变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报纸的某些影子。初期的报刊思想可以大致概括成三点,梁启超后来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他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

10、“向导国民”,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梁的办报思想的转变和他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在那些辗转中,他的思想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就真切的反应在他的报纸上。个人性格窥见报业发展敢于“师敌长技” 1899年冬,梁启超漫步东京上野。适逢日本军营新兵入伍、老兵退役交替之际,亲友迎送,“满街红白之标帜相接。”而最震撼其心魄的,还是其间为入营者题写的标语“祈战死”。梁启超感慨系之:“中国历代诗歌皆言从军苦,日本之诗歌无不言从军乐。”晚清志士正是企望确立为国战死的军队意识,使中国在强敌环伺、弱肉强食的危境中,得以发愤图强,反败为胜然而,对这一代晚清志

11、士而言,接触日本军歌必定是痛苦的阅读经验,而可贵处,在于他们的“师敌长技”的坚忍不拔。梁启超的学生蔡锷不仅全篇抄录了由王韬翻译的德国的祖国歌,而且标举日本音乐教育情况以为示范。教育思想在梁启超家中,能集中出现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梁思礼如此众多的知名学者,则梁启超在子女身上花费的心思之多也可想而知了。但同时也反应了他的个性。梁启超曾希望二女儿思庄学生物。作此建议,在梁氏是经过缜密思量的。其中有家庭的考虑,“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也有学术的考虑,梁认为,生物学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小而言之,对女孩子来说,它是“极有趣而不须粗

12、重的工作”,因而“极为合宜”,且“容易有新发明”;大而言之,“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男子也很少)”,故鼓励女儿“做一个先登者”。但如此周到的安排,只为思庄的缺乏兴趣与苦恼不安而最终放弃。梁启超反加以肯定:“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而要思庄以“自己体察作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正是由于梁氏能够体贴个人性情之不同,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梁思庄日后才能成为有成就的图书馆学家。也更加体现了梁身上的那份平易。在中国报业发展的长河中一直有这么一块璞石,他一直静静的躺在那里,可是却没有人会在意他。梁启超就是这样的人。他与中国报业发展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然而,这位风云人物、学界泰斗的墓碑上没有生平,没有任何一个头衔。或许,这正是他辉煌的原因梁启超第一次才见到世界地图是18岁,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五大洲,然而就是这个年轻人,以非凡的活力,成为万马齐喑年代的异数,成为古老帝国革故鼎新的先锋勇士,引领一代风骚。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年各项工作和“三乐两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大学生特点的文化艺术活动平台,促进学院间师生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